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三版 -> 内容
做一名有温度的记者
2014/2/6 22:53:20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柴静在讲述自己工作历程的《看见》一书中陈列报道事例时,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她说:“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这段话犹如黑夜里的灯塔,为刚刚踏入新闻行业,还处于摸索、求解阶段的我起到了很好的指路作用。做一名有温度的记者,与采访对象感同身受,不断探索事情真相,这才有可能做好新闻工作。

  2013年12月初至2014年1月底,我接过《三门峡日报·西部晨风》的新闻热线电话,负责记录市民提供的新闻线索并整理成稿。两个月里,我接到不少琐碎的、与新闻工作没有关联的电话,也接到许多好人好事的新闻线索等,在处理它们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记者应负的社会责任,也意识到做一名有温度的记者是多么重要。

  还记得去年12月17日早晨,我发现家里暖气无故变冷,本以为这只是自家小区的供暖出现了暂时故障,但我在赶往单位的途中不断接到市民投诉、咨询供暖问题的热线电话,这才意识到市区可能出现大面积停暖现象。到单位后,我与另一位同事第一时间罗列出采访提纲,因为我与许多市民一样感受到停暖后的诸多不便。我们的采访提纲涉及停暖原因、平时供暖检修情况、不能享受正常供暖的市民能得到何种补偿等焦点问题。第二天的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致电新闻热线表示报道写出了他们的疑惑,希望记者继续跟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温度的记者不应该只是感情充沛,更需要在新闻价值的判断上有强烈的敏锐感。

  某媒体记者曾与我分享他对新闻热线电话的理解:“老百姓信任媒体,才会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记者就该义不容辞为他们发声。”对此,我却有另一番理解:媒体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公众的代言人和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在信息繁杂的年代,媒体应做好舆论引导,在情系民生、为民权代言的同时,负责任的记者更应该向公众传递民主、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观,在报道中点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老百姓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睿智之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老百姓的长远利益考虑,这才是记者的温度。

 

分享到:
作者: 方梦一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