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崤函人物 -> 走南闯北三门峡人 -> 内容
黄佐华:具有世界眼光的黄佐华
——走南闯北三门峡人
2013/6/17 15:42:48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发布时间:2012/9/14 新闻来源:西部在线
  
  本报记者/尤黎明
  
  黄佐华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翻阅图书
  
  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著名的几所大学之一,能在该校任教已属不易,能够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中国内燃机学会杰出成就奖,更属凤毛麟角。他建立并率领的科研团队,拥有导师和博士生20余名,在研究成果、学术价值、发表论文、国内外交流等方面,走在全国高校该领域前列。
  
  这个杰出人才,就是1963年出生于河南,成长于水电十一工程局的职工子弟——黄佐华,现兼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如何从一个中小城市里成长起来,飞跃如鹏,在国家急需进步与发展的汽车发动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抓住了哪些宝贵的机遇?又为何深得西安交通大学的信任与重托?
  
  6月5日,记者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里,采访了黄佐华。
  
  初露才华
  
  黄佐华是成长在黄河边的三门峡人。
  
  他的父母曾是十一工程局的知识分子,都是随着上世纪60年代“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分别从四川、辽宁来三门峡工作的。
  
  黄佐华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父亲从四川一个偏远山沟考入大学,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在大学里发奋读书,成绩优异,顺利参加了工作。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随单位迁入三门峡,支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父亲为了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水利水电方面熟稔的技术、待人接物的温文尔雅、做事态度的一丝不苟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佐华的青少年时代。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黄佐华和两个弟弟从小就爱学习。家里书多,弟兄俩只要没事,就爱翻看父亲的那些水利工程书籍,虽然看不懂,但兴趣盎然。当时三门峡的新华书店不大,每每有新上架的数理化等书籍,黄佐华和弟弟都会在第一时间来翻阅,有的还买回家继续学习。父母对此非常支持,为他们创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因而,黄佐华和弟弟的学习成绩,当时在十一工程局小学、初中一直都名列前茅,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二黄”。黄佐华上初中时,他跟着高中生参加了一次全市数学竞赛,还得了三等奖,从而成为三门峡获奖的唯一初中生。受此激励,黄佐华更爱学习了。他回忆说:“那时候,自由空间较多,不像现在这样课程那么多,学习压力那么大。我每解决一个难题,就会受到激励。”初中毕业时,他就自学了部分高中课程。
  
  黄佐华兄弟三人如今都天各一方,分别在上海、郑州、西安工作,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这令父母深感骄傲。逢年过节,他们兄弟三人齐聚三门峡的家中,享受家庭的温暖。
  
  1980年,黄佐华从三门峡市一中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质变与飞跃。
  
  留学日本
  
  四年大学,黄佐华如鱼得水,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吸纳科学知识的精华。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工作,任学校助教。
  
  1989年至1991年,黄佐华到日本岐阜大学留学,学的是燃烧热物理测量技术。“当时中国还不怎么开放,到日本后我感觉我国与日本的差距很大,这让我深受刺激。所以,我在那里刻苦学习,珍惜一切实践的机会。留学期间,我曾到丰田汽车公司车间学习研究半年。日本的汽车发动机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我很想看看其研发的思路和生产管理,得到校方和公司的支持。我在一些车间认真看工人如何操作,看工程技术人员如何解决难题,看其现代化的工艺流程,了解其严格的管理方法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以后做学问、搞研究、带学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黄佐华说。
  
  1991年,黄佐华结束在日本的学习和研究回到西安交通大学任讲师。1994年,31岁的黄佐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黄佐华受聘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9年,黄佐华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作为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在日本开展研究工作。这次赴日本,黄佐华已经不是10年前的学子身份了,而是以专家学者的名义到日本进行平等的学术交流。
  
  十年磨一剑,黄佐华在寂寞前行中“磨”出了真功夫,“磨”出了日本学者对中国学者深深的敬意。
  
  2001年至2002年,黄佐华受聘任日本群马大学客座教授。
  
  创立团队
  
  2002年,随着各国大学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渐渐具有世界眼光的黄佐华意识到,在当今世界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了。
  
  在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蒋德明的支持下,他创立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团队,起初只有几人,现已发展为包括专家、学者、博士、学生在内的科研精英团队。
  
  10年走过,黄佐华引领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喷雾与燃烧研究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充满活力的研究机构,他率领的团队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石油燃料在能源中的比例不断增加。2009年,国内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这意味着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大量消耗石油燃料,排放废气污染,出现了新的矛盾。而中国石油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石油消耗,只能依赖石油进口。
  
  一直关注能源战略的黄佐华,曾看到一份美国的研究报告,预测动力装置的技术进步,仍可使发动机热效率提高20%—30%。还有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10年汽车消耗石油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3%,2020年将达到67%。
  
  他意识到,交通领域动力燃料的高效清洁转利用,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因而,黄佐华和他的团队决定把科研方向定位在汽车发动机的高效、清洁、节油、降耗、减少污染、绿色环保等方面。
  
  国际交流
  
  “我们的课题能够顺利开展,不断取得科技成果,与我的导师蒋德明的全力支持分不开。”黄佐华向记者由衷感叹。
  
  蒋德明是国内外著名的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黄佐华说,蒋教授治学非常认真、严谨,大方向看得非常准。“他非常信任我,总是把一些课题交给我,要我独立完成。我怕辜负了导师的期望,总是尽可能地提前完成任务。时间长了,我养成了今日事情必须当日完成的习惯。这一来,蒋教授对我更放心了。他退休时,把他带的科研团队和同事都介绍给了我,这是对我工作的极大支持!”黄佐华说。
  
  黄佐华还告诉记者,西安交通大学对他和团队也非常支持,先后提供科研平台建设、科学研究资助等方面的帮助,都极大地激励了他和团队。
  
  10年来,黄佐华率领的团队在高效低污染清洁燃料发动机和基础燃烧研究方面,先后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广岛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并承担多项双边合作研究项目或政府间协议项目,加强学者和学生之间的互访,年互访师生5000余人。
  
  每年9月,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高校会送来一批学生,跟着黄佐华等教授学习一个月。欧美一些国家的高校学生也来到西安,在黄佐华任副主任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学习深造。“他们国家的实验室没有我们的大,也没有我们的仪器、设备多。”黄佐华自豪地说。
  
  这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也促进了他们的研究工作,并具备了与世界上一些著名高校对话的能力,这些年,黄佐华和他的团队通过国际刊物发表的原创成果有160多篇,论文被国外专家引用1400余次。
  
  人生如山
  
  面对成功,记者请黄佐华谈谈人生感想。他微笑着略一思忖,说:“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就像爬山一样。搞科研是个艰苦、寂寞的活儿,科技工作者必须有追求科学的信念,要学会坚持。即使有时候困难重重、压力巨大,你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也就挺过来了。只有通过不断攀登,才能最终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黄佐华也有梦想,他认真地告诉记者:一是继续搞好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真正在世界的科研领域占有一席地位。无论在哪个国家或高校,只要一提我们的团队,人们马上会想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名字。二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便适应未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采访结束,黄佐华带的博士生汤成龙、胡二江告诉记者,遇到黄教授,是他们人生的幸事。黄佐华不光要求他们首先要学会做人、注重德行,还要求他们在搞科研时要专心致志,非常严谨。但在生活上,黄佐华却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冷暖,不像有的教授,对学生不管不问。
  
  在黄佐华的培养下,他带的一些博士生或成为国内一些大汽车生产厂家进行研发的领军人物,或成为国外一些名牌汽车生产厂家的主管,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骄傲。
  
  汤成龙忽然指着一边的两个学生告诉记者,到9月份,李倩和牛少东将到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深造。“这也是黄教授推荐的呀!”汤成龙不禁感叹道。
  
  临别之时,黄佐华握着记者的手说:“三门峡是我们的家乡,它培育了我,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些年回家,我感觉三门峡城市的变化非常大,越来越美了!我们在外边的人,都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高兴。”
  
  
分享到:
网络编辑:师宝华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