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六版 -> 内容
许海涛:中国场馆绘画领域的传奇[图]
2014/10/31 0:05:16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许海涛正在专心作画

  他从事博物馆、纪念馆场馆绘画近20年,先后为国内36家博物馆、纪念馆创作绘制了近百幅巨幅油画作品,被人们誉为“红色画家”、中国现代的“米开朗基罗”。他叫许海涛,虽然年过五旬,但仍然为艺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是一位从三门峡走出去的国内场馆绘画领域的传奇式人物。
  
  2014年8月20日上午,在雷锋的故乡——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雷锋镇,正在建设中的湖南省党史博物馆大楼里,机械和工人施工时发出的嘈杂声此起彼伏,工地上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在一番找寻之后,记者终于看到了正在一面墙壁前专心绘画的许海涛。他左手持调色板,右手高举一支画笔,时而轻点、时而重涂,专心致志地对画面进行“雕琢”。画布上的人物与真人一样大小,逼真的画面效果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拟。远远望去,许海涛似乎已经融入画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
  
  寒暄之后,注视着眼前这位身材略瘦、五官棱角分明、一头黑色浓发的画家,记者有些惊奇,之前明明听说他今年52岁,但看上去却像一个30多岁的小伙儿。
  
  少年立志成为画家
  
  许海涛1963年6月出生于三门峡市区,父亲是文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先后在三门峡市教育、文化部门担任干部。年少时的许海涛受父亲影响较大,假期经常到父亲上班的文化馆、博物馆去参观游玩,聆听父亲讲解相关知识,渐渐迷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
  
  父亲擅长中国画和书法,业余时间常常进行创作,耳濡目染,许海涛对此也逐渐产生了兴趣,就向父亲请教。父亲虽然不想让儿子在上学时分心,但他还是教了许海涛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后来,父亲在三门峡开办了一家美术班,许海涛就在课余时间与父亲的学生一起上课学画。
  
  日久情深,许海涛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到初中时,他开始萌生了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但繁忙的学业不容他有时间去考虑绘画,只能将这个愿望深藏在心底。令人欣慰的是,每逢学校出黑板报、墙报时,许海涛就能“闪亮登场”了,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享受”老师、同学们的赞叹目光和话语。为满足自己的“画瘾”,许海涛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照着“小人书”临摹连环画,就这样一直到高中三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师看了许海涛临摹的连环画作品后大加赞赏,就劝许海涛去考美院,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许海涛也有这个愿望,但因为消息不灵,他错过了当年的美术单招考试时间。从那一刻起,他就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从三门峡市一高毕业后,年仅十五六岁的许海涛正式开始了求艺之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四处拜访名师学习绘画,曾先后在陕县观音堂煤矿子弟学校、洛阳师专、郑州市青少年宫等地求学。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河南省知名油画家、郑州市青少年宫教师曹新林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面向全省招收有志考美院的青年学生。许海涛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考试,父亲为了支持他,亲自送他前去考场,结果他被顺利录取。
  
  在曹新林的美术班,许海涛的画技突飞猛进,在美术班学习1年后,1983年5月,许海涛参加了广州美院的单招考试,喜中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广州美院。
  
  “当时考的是静物默写,看到其他人画的都是平时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像水果呀及瓶瓶罐罐什么的,我想搞一点创新,就根据回忆创作了农村田间地头丰收时的一个场景:一堆胡萝卜,一个啤酒瓶子。因为我经常到农村去,所以对此印象深刻。”许海涛说,“文化课的考试也非常幸运,这得益于我经常阅读父亲收藏的文学、政治方面的书籍。”
  
  许海涛清楚地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全家人都高兴地为他庆祝,家里还特意开荤吃了一顿饺子。
  
  青年时代经历曲折
  
  1983年至1987年,许海涛在广州美院度过了4年难忘的大学时光。
  
  大一开始学画石膏像。这种绘画技艺,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他感到有些吃力。在老师的鼓励下,许海涛经常给自己补课,努力掌握这门技巧。到了第二、第三学期,许海涛擅长画人像的优势逐渐凸显,人像写生课上他总能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我上大学期间,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家庭生活负担开始重起来,生活费比较紧张,有时候想买件时髦点的衣服都有点难。不过,这对当时的学生来说,也算是一个普遍现象。”许海涛说,“大学期间我一直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没有像别人那样去谈恋爱啊什么的。”
  
  大学毕业后,家人希望许海涛能回三门峡参加工作,但他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并在广州市建委建筑院找到一份工作——绘制建筑效果图、制作建筑模型。虽然不是太喜欢这份死板、机械的工作,但为了生存他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谈恋爱后,许海涛成了“月光族”,每个月三四百元的工资不够花,家里还不断补贴,这让他感到不好意思,私下发誓要靠自己打拼,再也不向家里要钱了。
  
  这一工作就是5年,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工作,但却奠定了他认识广州这座城市的基础。因为经济拮据,生活上的磨难依然颇多,由于集体宿舍的条件限制,许海涛无法从事绘画创作,后来加上失恋,他的心情开始进入了郁闷期。但他仍坚持读书,白天下班后,坚持晚上学习文学、哲学、专业方面的知识。
  
  后来,单位安排许海涛到系统内的一所本科院校当老师。虽然“教书先生”这一职业非常合许海涛的胃口,但几年后还是因为学校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许海涛又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他解释说:“我是学艺术的人,不能适应学校条条框框的制度、规矩,这也是艺术家的通病吧。”许海涛笑笑说:“不管怎么说,在大学里当老师还是我人生中最愉快的一段时光,那时候我刚结婚,平时总是穿得干净整洁,深得学生们的‘爱戴’。”
  
  从学校辞职后,许海涛选择重新开始为少年时代自己设定的目标奋斗。
  
  走上场馆绘画之路
  
  上世纪90年代,经同学介绍,许海涛开始接触为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场所绘制大型油画(场景画、半景画)的工作。工作不久,他发现自己对这种画很有天分,并且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项工作。业内人士也对他称赞有加,说他“很认真、专注于细节”。
  
  几个工程做下来,许海涛凭借精湛的技艺在这一行业中开始小有名气了。从1997年开始,相继有一些全国知名的大型展览公司主动与他寻求合作,通过业内人士的口口相传,许海涛结识了不少这些领域内的权威人物,这些人为他介绍了大量订单。
  
  刚开始,许海涛只是“独行侠”式一个人独来独往地工作,后来逐渐遇到一些同行,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3个人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
  
  “为博物馆、纪念馆绘制的油画多是‘红色’题材或者历史题材,尽管在工地上绘制此类油画的条件很艰苦,但那种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却是绘制其他作品时无法相比的。”许海涛说,“现在我不太承认人们称呼我为‘博物馆画家’或者‘红色画家’,但是每次想到能把自己的作品留在人类精神的殿堂里,我就觉得很自豪。”
  
  许海涛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幅代表作品照片——《宜瓦战役半景画》。该作品2010年完成,是专门为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创作的,虽然只是通过电脑看到一个局部,但记者仍然能联想到整幅作品的恢宏气势。画面表现的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宜川城、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攻城打援战役的战斗场面。许海涛说,这幅半景画有大大小小近千个人物,神态动作各异,十分考验画家的功力。“创作整整用了两年时间。无论春夏秋冬,我和同事都吃住在偏僻的工地,条件非常艰苦,其中的一些艰辛是外人不能轻易体会到的。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想象当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从开始的邓小平百色起义纪念馆、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到后来的国家博物馆、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再到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汶川“5·12”地震纪念馆等,许海涛先后为36家国内博物馆、纪念馆创作绘制了近百幅场景画、半景画油画作品。在国内同行业中,仅靠一己之力,绘制出如此大面积作品,许海涛可谓首屈一指,因此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现代的‘米开朗基罗’,创造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博物馆绘画传奇”。
  
  “最忙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2010年也忙得不行。”许海涛笑着打个比方说,“有时候,坐飞机就像坐出租车一样。”
  
  未来打算转型发展
  
  “其实我也能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过那种开车上下班、吃完饭散步的悠闲日子,而不必每天因为画画天南海北地四处奔走,在寒冬腊月、酷暑炎夏埋头在喧嚣充满粉尘的建筑工地上创作。但我是个‘乐天派’,反过来一想,我可以在绘画的时候不停地学习、进步,同时又能养家糊口,何乐而不为呢?”许海涛说。
  
  尽管他在圈内名气很大,但他并未加入任何官方的美术组织。“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不‘感冒’。我的绘画就是为画而画,除了画画,我很少在其他地方花费心思。”许海涛说,随着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的发展,场馆绘画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现在国内从事场馆绘画的人越来越少,仅存的一些画家也是让助手、徒弟代笔,像他这样坚持到工地亲自绘画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年龄的原因,未来他打算转型。他说:“我马上就要60岁了,也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好好规划一下,我还是想画一些年轻时想画而一直没有画的题材和作品。”
  
  许海涛现在常年定居广州,回三门峡的时间较少。在他的记忆里,三门峡山清水秀,还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市,但近些年,他每次回来的感觉都不一样。“现在的三门峡比原来更美了,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大城市的‘范儿’了。”采访结束时,许海涛表示:“未来希望能在家乡办一次画展,免费请父老乡亲们参观,也算是回报家乡,为家乡的文化事业作一点贡献吧!”

 

  《宜瓦战役半景画》局部

  许海涛和他的合作伙伴们

 

分享到:
作者:夏泽辉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