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从三门峡到三峡
——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其人其事
2014/2/20 22:19:13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荆南国历史区位示意图

  秋色中荆州(江陵)古城(资料图)

    编者按 1000多年前,中国历史进入到动荡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从三门峡走出的高季兴,在长江三峡附近建立了荆南政权。他安抚百姓,发展经济,使荆南国持续半个多世纪,成为“十国”之一。但由于系统的历史资料少,个别评价有失公允,使不少人对高季兴缺乏正确的认识。作者查阅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十国春秋》,参阅当代多种权威版本的《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五代史》以及散见于近几年刊物上的研究成果,撰写此文。今日本报予以刊发,以便广大读者能对高季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使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李唐王朝再次受到严重冲击。在消灭起义军的过程中,藩镇(以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为主的地方势力)割据形势更加严重,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实际上已成为独立的王国。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后来又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被史学家称为“五代”。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名义上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而实际上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史学家统称为“十国”。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着手统一全国。979年北宋攻灭“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真正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时期。

    “十国”之中有一个国家叫荆南国,又称南平国、北楚国。该国开国之君就是三门峡人高季兴。

    (一)

    高季兴(858年—928年),本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人,自称东魏司徒高昂的后人,早年曾是汴州(今河南开封)富豪李让的家奴。

    公元883年,背叛黄巢投降唐朝的朱温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并攻占汴州。李让看到朱温势力不断壮大,便献出大量钱财,投靠朱温,被朱温收为养子,改名为朱友让。

    后来,朱温在朱友让的家奴中发现了高季兴,见他面貌异常、气度不凡,便命朱友让收高季兴为养子。高季兴因此改姓为朱,成为朱温的亲信牙将,学习骑射。后来,随着他的战功增多,职位也不断升迁。公元901年,在解救被劫持的唐朝皇帝唐昭宗过程中,高季兴因功劳卓著被授予检校大司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并获“迎銮毅勇功臣”称号。此后,高季兴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且恢复高姓。

    公元906年,朱温攻破襄州(今湖北襄樊),荆襄节度使赵匡凝投奔淮南,其弟荆南留后赵匡明投奔西川。朱温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观察留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并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朱温又加升高季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衔,即享受宰相待遇)。高季兴便以荆南为依托,逐步开始建国立业。

    唐代的荆南,管辖八州(荆州、归州、峡州、夔州、忠州、万州、澧州、朗州)。但到唐代末年,荆南大部分州府已经被邻近的地方势力侵占。高季兴刚到时,荆南只剩江陵一座城池而已。在战争的摧残下,城乡凋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人口稀少。但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处于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将这里作为国都有400多年,后来屡有人在这里称王称帝。高季兴在这里招抚流民,安抚士吏,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在军事上,他任命倪可福、鲍唐为将帅,整饬军事。几年时间里,荆南面貌迅速改观,势力逐渐壮大。

    公元912年,朱温被儿子弑杀,后梁国势日益衰弱。高季兴决心壮大自己,摆脱梁朝的控制。“造战舰500艘,治城堑,缮器械,为攻城之具,招聚亡命,交通吴蜀(梁朝的对立势力)。”后梁王朝虽然对他的做法不满,但忙于应付北方战事,无暇顾及荆南,便对他采取优容政策。公元913年,梁末帝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并赐衮冕剑佩。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王朝。高季兴主动示好。后唐灭蜀后,高季兴上表要求将应为荆南管辖、却被蜀占领的夔州、峡州等地归荆南管辖。后唐朝廷同意他的请求,但仍要委派各州刺史。高季兴派人占领这些地方,拒绝朝廷委派刺史。唐明宗大怒,削除高季兴官爵,命人讨伐高季兴。不久,攻取夔州、忠州、万州。高季兴苦战保住剩下的荆州(今湖北江陵)、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巴东到石首监利等沿江地带。

    公元928年12月,高季兴病故。长子高从诲继位后,上表向后唐请罪。后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并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赐谥号武信王。高从诲死后,高保融、高保   、高继冲先后继承王位。960年,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经过两年多休整后,公元963年2月,赵匡胤命人统率10个州的兵力以“假虞灭虢”之计“借道”荆南,出师湖南。当宋军兵临荆南城下时,荆南国主高继冲看到大势已去就直接向北宋投降。荆南国成为北宋统一大业中第一个被消灭的政权。

    (二)

    从历史记载来看,高季兴智勇超群。

    在随朱温解救唐昭宗过程中,他显示出不凡的智慧。公元901年,唐朝皇帝唐昭宗李晔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靠李茂贞。公元902年,朱温率兵攻打凤翔,李茂贞坚守不出。由于日久不能破城,朱温打算退兵。高季兴劝道:“天下的豪杰们关注此事已经一年了,我们不应仓促撤兵,而且敌军和我们一样疲惫,城破就在旦夕之间。大王担心的只是敌方总是闭门不出,以消耗我们的给养和士气。这不难对付,我有办法可以将敌人引出来。”朱温采纳了他的主张。随后,高季兴招募了勇士马景。马景按照高季兴的计策,率人到凤翔城下,对李茂贞说:“朱温部队就要东撤!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李茂贞果然上当,开门追击。朱温部队趁机攻入城内。后来,李茂贞与朱温讲和,交出了唐昭宗。

    在对部下的管理过程中刚柔相济。公元921年,亲信大将倪可福带领上万人修城墙。高季兴在视察时发现工程进展缓慢,士气不足,当场大怒,命人将倪可福进行杖刑,打得倪可福皮开肉绽。高季兴回到家里,招来已经是倪可福儿媳的女儿说:我们随时就有被外人攻击的可能,但是城墙整修工程进展缓慢。为了警告修城墙的万余官兵,便当场打了你公公,我也心存不忍。这里有数百两金子,你带回去,代表我慰问一下你公公。

    他还利用离间计除去了楚国谋士高郁。楚国是荆南国南邻,势力强大,经常侵扰荆南。楚国从建国到大政方针制定实施都得力于谋士高郁。为削弱楚国势力,高季兴决定用离间计除去高郁。他派人到楚国四处散布高郁居功自大试图篡夺楚国大权等流言。但楚国国主马殷对流言并不在意。当时,马殷的次子马希声已被马殷任以楚国大部分国事。于是,高季兴决定从马希声入手。高季兴派使者送信给马希声,称想通过马希声和高郁结为兄弟,还让使者私下对马希声说“高公(高季兴)知道楚国用高郁,大喜,认为灭亡马氏的一定是高郁”。马希声生疑。马希声的妻族行军司马杨昭遂又有取代高郁的野心,也经常对马希声说高郁的坏话。马希声因而弹劾高郁奢侈僭越,私通敌国,请求诛杀,被马殷拒绝。但马希声坚请罢其兵权,于是高郁被贬为行军司马。公元929年,心存怨言的高郁对亲信说:“我要在西山建屋归老。马家的狗崽子长大了,能咬人了。”马希声听说后,更加生气了,诬告高郁谋反,并自主杀了高郁及其族党。马殷听说高郁被杀,抚胸痛哭。

    公元923年,后唐取代后梁后,高季兴大胆做出亲赴唐都洛阳的决定。

    后唐庄宗李存勖极善用兵,在灭梁后,气势不减。高季兴深怕后唐将荆南作为下一个用兵地方,决定主动与后唐修好关系。首先,他为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之讳,将自己的名字由“季昌”改为“季兴”,以示对后唐王朝的尊重。谋士司空薰等人认为这还不够,高季兴应亲自到洛阳朝觐后唐庄宗。高季兴觉得有道理。谋士梁震劝他:“梁与唐是血战20多年的仇敌,而大王是梁朝旧臣,手握强兵,占据重镇,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无回。”但高季兴觉得为了荆南的安危自己必须冒这个险。

    高季兴到洛阳后,后唐庄宗任命他为中书令(宰相任),为完全占有荆南之地要扣留高季兴。正在这时,有人劝唐庄宗:“陛下得到天下,各地诸侯都只是派人进贡,只有高季兴亲自前来,您应该褒赏他以为表率。若是把他扣留,怎么能使天下诸侯归心呢?”唐庄宗于是才放高季兴回江陵。高季兴走后,唐庄宗又后悔了,密命襄州节度使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唐庄宗的密诏到达襄州时,机警的高季兴早已连夜离开襄州。

    高季兴返回江陵后虽然对这次冒险表示自责,但这次入洛收获不小。一是他真正了解唐庄宗的为人,为荆南国制定对策奠定了基础。他回来后说:“争夺河南经过多少血战,但皇帝说是因为自己抄《春秋》功劳。他说:‘我在手指头上夺得天下。’灭亡梁朝岂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皇帝如此傲慢,荒于酒色,当不了多久了。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二是后唐对荆南完全失去戒备。公元924年,唐庄宗任命高季兴兼任尚书令(总管朝中大事),进封南平王。唐明宗继位后,又同意了高季兴对原荆南节度地区管理请求。

    (三)

    在“十国”中,除了后蜀(接前蜀)、南唐(接续吴国)、北汉(延续后汉)之外,就属荆南国建国较晚。由于创建时间晚,缺少发展的空间。四周强权林立,中原政权及前后蜀、吴、楚等国虎视眈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荆南国由原来的一个江陵城发展并持续拥有荆州、归州、峡州三州,存续时间长达56年。这不仅长于“五代”政权存在时间的总和,而且在“十国”中也仅稍次于偏居一隅的吴越、南汉,排在第三位。这与高季兴及其子孙重用人才、灵活外交、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实力是分不开的,并不像个别人认为的那样靠“无赖”立国。

    高季兴以及子孙十分重视延揽人才,知人善任。梁震是唐末登第的进士,要回四川老家,从江陵路过。高季兴得知后,立即相见,交谈后深深为梁震的才华所吸引,请求留下,并要为他到梁朝求官。梁震却认为自己是唐朝进士,要做背信弃义、篡夺唐朝的梁朝官职是种耻辱。但看到高季兴这样爱才,这样器重自己,就请求以白衣(不带朝庭官职)身份为高季兴谋划。高季兴十分高兴,对他言听言从,像对待先辈一样对待梁震。同时,他还请来司空熏、王保义等为谋士。著名词人、《北梦琐言》作者孙光宪都在荆南出谋划策。原为朱温手下的大将倪可福等也成为高季兴的亲信。这些人才在荆南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不图虚名和灵活的外交是长期存续的重要原因。荆南国是少数几个从没有称帝的国家之一。这是荆南国根据当时形势需要采取的重大政治决策。荆南国由于接近中原,除了与后梁的关系特别外,面对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这些不断更替的中原政权,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所以,荆南国在各中原政权更替后迅速表示臣服。甚至后来由于形势所需,向吴、后蜀、南唐等都表示过臣服。当然,高季兴儿子高从诲执政时对偏居一隅的闽和远在北方的辽称臣,谋取赏赐,加之荆南国多次劫掠他国过往使节财物(多被迫奉还),受到嗤笑,落下了“高赖子”的称号,这些做法不值得肯定。但整体来看,灵活的外交,对周边实施睦邻政策,交好邻邦,构建出了彼此牵制、相互通好的外部环境。各强权也乐于保留荆南政权这个缓冲区谋求边界和平。

    在国内,荆南重视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御。在军事上,荆南国多次对城墙等防御工程进行修建,先后大规模地修建内城外城,形成双层城郭,具有较强防御能力,并建造大型舰船,壮大军事实力。在经济发展上,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兴修水利,安抚百姓,发展农商。公元907年,高季兴为阻挡汉水泛滥,筑起了一条长约130里的防洪大堤,使汉江流向基本稳定,使汉水下游的江陵、荆门等地免受洪灾之苦,经济发展迅速,至今还有高氏堤遗址。同时,荆南又依托良好的交通位置和周边环境,实行通商贸易。当时,吴与后来的南唐均与中原政权对立,封锁江淮漕路,使江陵成为南北交通中枢。荆南国利用这一优势,使江陵城南来北往,商业十分发达,形成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市。内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促使荆南人口增长迅速。资料显示,荆南国人口约为711500人,在数量上远远超出盛唐开元时期(261256人)。

 

 

分享到:
作者:□柳风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