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郭静楠:研究火星的三门峡姑娘
2014/4/9 23:56:0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郭静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郭静楠与父母一起欣赏白天鹅画册

  郭静楠对家乡的祝福

    人物档案:郭静楠,1985年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博士研究生。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南京大学天文系,本科。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博连读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所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研究经历: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所。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意大利热那亚大学。2012年6月至今,德国基尔大学应用物理系。

    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磁重联理论、粒子加速机制、磁流体力学模拟、实验粒子模拟、耀斑的高能观测、粒子探测器的开发及应用、宇宙高能粒子在火星表面的辐射等。

    她年仅28岁,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却已7年;26岁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马普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工作。如今,她在德国基尔大学物理系地外物理组担任火星探测组组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居世界前沿……她就是从三门峡走出去的年轻科研工作者郭静楠。

    见到郭静楠,是在她的家里。趁着她回三门峡休假的几天时间,记者采访了她。

    也许是科学工作者的缘故,郭静楠说话逻辑性极强,视野开阔,而且把复杂的天体学科讲得通俗易懂。我们的话题便自然而然地从她从事的天体物理研究开始……

 

    小小姑娘,担当研究天体物理学科的重任

 

    天体物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郭静楠告诉记者,天体物理其实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了,中国古代有张衡,西方早期也有哥白尼、伽利略等天文学家。天体物理研究一直以来不断地推动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星体的运动、形成和发展,甚至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包罗了宇宙万物。在郭静楠看来,天体物理学科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

    关于火星探测,郭静楠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沿。由德国基尔和美国西南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高能粒子探测器装载在“好奇号”火星登陆器上面,郭静楠及其所在的小组负责高能粒子探测器搜集的数据处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另一个星球表面探测到宇宙射线高能粒子强度,这在科学界也是首次。郭静楠对数据的处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两篇文章发表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这些成果使他们的科研小组,受到国外诸多媒体(德国之波、德国RTL电视台和英国BBC等)的关注。

    郭静楠本来就很年轻,让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小。这与国际前端科学相比,似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她确实担当了这一重任,而且成就卓著。

    目前,郭静楠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宇宙射线粒子穿越火星大气层后在火星表面的辐射强度。“我们的测量可以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参考。”郭静楠说,“如果将来人类登陆火星,就可以根据我们探测到的射线粒子强度为航天员设计宇航服,或者在火星上搭建足以抵御宇宙射线辐射的房屋。”

 

    “物理是最接近真理的科学”

    一个从三门峡走出去的小姑娘,在世界顶尖的火星探测研究领域工作,并且成为我市迄今最年轻的女科研工作者。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郭静楠是如何“练就”这超群的本领呢?

    郭静楠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三门峡市区上的。她还不好意思地说起了自己当时有多调皮。虽然家里离学校比较近,由于在上学的路上,见到蚂蚁爬树就盯着看,见到鸟儿在树上跳动就停下来观察,因此,她经常迟到,也因此屡次被老师罚站。说到这儿,她呵呵一笑说,站着听课或者看书反倒听课效果更好,头脑更清醒一些。

    关于从前,郭静楠说已经记不了太多,只知道自己和许多同龄小伙伴一样,很贪玩,因此交了很多很好的朋友,直到现在都保持来往,她说这样的友谊才是一生的财富。

    但有一件事情,她不得不提起。在初二刚刚开始接触物理课时,郭静楠经常对物理老师讲错的内容产生怀疑,并指出纠正这位老师的错误,也导致了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后来,学校因此调换了一位较为专业的物理老师。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较高的专业水准,激发了郭静楠对物理学的热情。

    高中时,郭静楠在第一次读到霍金的《时间简史》时,就被神奇的宇宙科学深深地吸引了。她说,“物理是最接近真理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逻辑推理和科学计算的,来不得丝毫马虎,学习物理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而天体物理更是对地球之外那美丽浩瀚的宇宙的探索,它是一门浪漫而严谨的学科。”郭静楠表达了对天体物理发自内心的喜爱。

    郭静楠的父亲告诉记者,家里基本上都是随性教育,没有给孩子制定过目标,只是依孩子的兴趣为其报了一个书法班。他说练习书法的过程,能极大地培养一个人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父亲谈起女儿,自然充满了宠爱。他说,玩归玩,静楠学习起来也很专心,闹中取静,旁若无人。这样的习惯,让女儿在中学阶段的成绩一直很拔尖。正是这难能可贵的专注精神,成为女儿学习生涯的一大优势。

    郭静楠的母亲是一位辛勤的中学英语老师。静楠从小就经常帮母亲批改作业;母亲在给她的学生讲习英语的时候,郭静楠也会旁听,这也算是从小的熏陶吧。巧的是,高中时她又遇到了一位口语极好的英语老师。这种“机缘”恰恰为她以后的出国奠定了基础。谈起对英语的学习,郭静楠说,死记单词和硬记语法不如背课文和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学英语一定要敢于张口去说;语言没有捷径,只有不断重复,在加强和运用中不断学习,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效。

    对于学习,当时郭静楠的父母并没有逼迫过她。相反,在她挑灯夜读的时候,母亲还经常会劝她:“别太晚了,早点休息吧。”郭静楠认为,如果当时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加上自己的逆反心理很强,也许会产生厌学心理。她说,宽松的家教环境更能释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年轻时不去大胆尝试,也许会留下遗憾”

    郭静楠于2002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虽然当时亲戚朋友不看好她的专业,但郭静楠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兴趣。在南京大学高手云集的天体物理系里,郭静楠不冒尖,但很刻苦。

    她说,自己在大一、大二时并不是很自信,进班的成绩也不是很突出,因为班上很多同学都是完全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因为爱好这个专业,才选择了全国最强的南大天文系。班里有40多个同学,大家都很认真。为了迎头赶上,郭静楠经常泡在图书馆,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大三后学习的难度降低一些了,她交了很多性情相投的好朋友。她说,大学生活充满了乐趣,这样单纯年轻的岁月会成为一生的美好回忆,若只死读书就太可惜了。

    大学毕业,郭静楠被学校保研,进入中科院,她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硕博连读所需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紧接着,郭静楠遇到了一个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欧洲开设了一个“玛丽居里奖学金”的联合培养项目SOLAIRE。这个项目主要是研究太阳耀斑爆发、黑子形成演化,日冕磁场活动等重要的太阳物理现象。郭静楠对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就试着申请了一下。这个项目只在全世界招收10个博士生,郭静楠以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流利的英语赢得了德国教授的认可,成为其中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学员。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在两所欧洲的大学研究所交流学习。郭静楠的联合培养单位是德国马普所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其研究课题是太阳耀斑中粒子加速的模拟和观测。

    在德国和英国完成博士学习后,郭静楠获得了意大利的一个博士后位置。她说,因为自己很喜欢意大利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所以就选择到意大利工作。在意大利工作七八个月后,德国的一个火星探测小组向郭静楠伸去了橄榄枝。“研究‘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郭静楠说,“不管是从规格还是技术含量上讲,都是美国宇航局前所未有的火星项目。‘好奇号’在2011年11月发射,当时预计2012年8月初登陆火星。我接受这个邀请的时候它还没有抵达火星,所以接受这个工作也伴随着风险。但是如果人们年轻时不去大胆尝试,也许会给以后留下遗憾吧。”

 

    “科学无国界,只要对人类有帮助”

 

    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郭静楠有诸多体会。在我们看来,科研工作是寂寞和清贫的。然而对郭静楠来说,在欧洲各国居住游学的经历,也成为一种历练和财富,她喜欢感受各地的文化风情,学习当地的语言,品尝各国的美食,广泛结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朋友。

    郭静楠说,最初从中国到德国,由于语言不通,她花了一到两年时间才慢慢融入。从德国到英国,语言不存在问题了,生活也舒适多了,走到哪里,都可以随心地和大家谈笑风生。从英国到意大利,虽然语言生疏,但是教授和同事都有地中海人的那种热心和幽默,最后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一年多前,她再次回到德国,又要重新适应德国的文化,还要继续提高德语水平。虽然工作语言都是英语,但是在业余生活中,尤其是在朋友聚会时,大家当然讲德语,而不是英语。

    7年的国外生活,每次回到故乡,郭静楠也有很多感慨。她说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与高度文明的西方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目前中国的科研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比如嫦娥登月项目,让在外工作的中国科研工作者非常振奋和欣慰,也都想回国为自己国家发展尽一份力量。

    郭静楠告诉记者,无论走得再远,她知道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采访中,她不禁给记者讲起了一些在国外的小花絮。不论走到哪个国家,都会有很多外国朋友询问郭静楠从哪里来,郭静楠就告诉他们是“China”。外国朋友就会接着问“Where in China? Beijing?or Shanghai?” 其实很多外国人仅仅知道中国的个别大城市。郭静楠就会一点一点地告诉他们,黄河流域孕育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三门峡是在黄河边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有着举世瞩目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仰韶文化,也是老子著《道德经》的地方。一次,郭静楠和外国朋友在看电影《星球大战》,发现外星的建筑和天井窑院特别相似,当时郭静楠就兴奋地对同伴说:“这样的建筑在我们家乡特别多。”朋友们纷纷表示要来三门峡看看。

    谈起今后的设想,郭静楠说目前从事的火星探测项目还是很有意思的,所在的研究所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水平。科学是无国界的,只要对人类有帮助,自己在哪里就不是很重要了。中国发展这么快,将来回国的可能性也会很大,也许会选择北京、上海或者南京一些专业对口的研究所,当然还要看将来的“另一半”的想法。

    郭静楠的父母很鼓励她去做喜欢的事情。她虽然出国没有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但心里还是充满内疚,将来不知该如何回报父母。在国外最担心父母的健康状况,自己离家这么远,有什么急事,也帮不上忙。年前母亲曾生病住院,自己过后才知道,觉得很惭愧。她能做的也只能是给父母多打打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

    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郭静楠,已完全融入了自己的工作,以及周围的环境,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觉得很开心。相反,对于家乡三门峡,倒是回来得很少了。然而,祖国的变化却时常冲击着她,让她惊叹。

    出国7年了,郭静楠说每次回家都觉得三门峡有很大的变化。这次回来的第一感觉就是交通便利,高铁、高速四通八达。以前回家都要从北京转机到西安或者运城,再倒汽车,这次从北京坐高铁四个多小时就到家了,真的是非常方便。“我们的城市品位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好了。”郭静楠高兴地对记者说,“就拿白天鹅来说,小时候跟父母一起去看天鹅时,总是拿个望远镜,追着跑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一两只。现在的白天鹅成群结队,就在城市里。作为三门峡人,这也确实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天资聪颖,父母开明,兴趣带路,坚持始终。这就是我们认识的郭静楠。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做不了郭静楠,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努力做出不俗的业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一点,都至关重要。

 

分享到:
作者:师宝华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