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三版 -> 内容
不同的年代 一样的情结
2015/9/3 1:15:06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编者按

  什么是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七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但先辈们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却并未随时光老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抗战情结。从故事中,从书本里,从电影电视剧里,他们触摸那段历史,感受着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限光明,从而有了自己的真切理解和记忆。本报特采访我市不同年代的读者,与大家分享各自心中的抗战情结。

  在小说中了解抗战

  50年代,孙跃新,小学老师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生长于农村的孙跃新,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最初了解抗日战争,是通过在村子的打麦场上看电影,看小学课本和抗战小说。其中,看抗战题材的小说让他最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战争。“《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主要讲述的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斗争,再现了那段光辉的抗战史。”孙跃新说。除此之外,他还看过《长城烟尘》《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白洋淀记事》等许多抗战小说,正是这些描写抗战的小说,让学生时代的他对抗日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使他对近代历史有了偏好,对抗战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现在,说起抗日战争,孙跃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我们必须了解历史,现在有些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正确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打鬼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怎么可能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和搞笑?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伤亡是十分惨重的!那些悲壮的情节,很多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曲解了这段历史,对青少年影响很不好。”他说,“我们要珍视历史、不忘国耻、共护和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要多读书,多了解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乐的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多做事、少抱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共筑强国之梦。”

  抗战电影让农村人知道抗战

  60年代,张清朝,中层教育管理者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物质资源极其匮乏,人们连温饱都成问题,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大家对于电影的喜爱。出生于这个年代的张清朝对此印象十分深刻。“我最早听父辈讲过抗战的事情,从他们口中知道了抗战的艰难和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但是对抗战这个概念很模糊。真正让我了解抗战是通过看电影。那个年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单一,看电影是唯一和外界联系的方式,那时看的电影几乎都是关于抗战的,比如《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现在想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看电影的盛况。当时交通极其不便,每到放电影的时候,方圆十几里的人都翻山越岭到乡里来看,熙熙攘攘,特别热闹。许多人没有读过书,却都通过看抗战电影大概了解了八年抗战。每当演到胜利的情节时,大家都会欢呼雀跃;电影结束了,很多人还在讨论剧情,都是关于中国人多英勇、日本人多么可恶之类的。”张清朝说。

  小时候只是看热闹,也会跟着大家骂骂日本人,长大以后,随着学习和阅历的增加,张清朝才真正了解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和牺牲,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他说:“现在,我们用各种方式来纪念抗战胜利,更多的是继承和学习抗战精神,革命先烈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前辈们对和平的誓死捍卫也让我们现在更加珍惜和平。”

  “《亮剑》让我记住这段历史”

  80年代,杨盼盼,私营店主

  “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新闻铺天盖地飞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那段悲壮的历史已经过去70个年头了。岁月荏苒,时光飞逝,成长在新中国旗帜下的我们未曾经历战争的苦难,却也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充实着对抗战的理解。”今年28岁的杨盼盼说,“我很多关于抗战的记忆都来源于影视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亮剑》。这部剧深刻地还原了历史,让未经历过战争的我们也为之震撼。其中最有民族气概的一段就是孙德胜的骑兵在遭遇日军的骑兵连时,最后只剩断臂的自己,仍悲壮地喊出进攻的口号,直至战死疆场。在民族大义面前的那种气势和爱国情怀,我们虽未亲自见证,却仍然引发内心的强烈共鸣。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云龙的妻子被日军绑在平安县城楼上的片段,他们夫妻之间的对话和最后李云龙一声毅然决然的‘开炮’中隐藏着多少悲痛与无奈。国难当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舍小家而顾大家是他不得不作出的沉痛而悲壮的抉择。除了影视剧,身边也有一些当时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但他们大多不愿再忆起八年抗战的时光。小时候村里有一位从战场回来的老爷爷,听长辈们说,刚回来的那几年他一直精神恍惚,因为当时他所在的连的战友们都牺牲了,自己也被炮弹炸伤了,想要活下去的信念支撑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杨盼盼说,知道今年要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她内心十分激动:“我们未曾经历抗战,但是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更没有忘记那些革命烈士,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曾经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安康,我们要更加珍惜。愿祖国繁荣昌盛!”

  抗战史爱好者的“英雄情结”

  70年代,张杰,自由职业者

  “什么是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每次当我看到或听到英雄事迹,特别是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事迹时,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抗战史爱好者张杰激动地说,“小时候在郭家村听老人们讲李家珏的故事,听到他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袭击壮烈殉国时,就觉得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后来,又听老人讲日军因为一具鬼子尸体找不到而把一村人围在院子里扫射,整村人被一位村民机智解救的故事等。故事听得不全,这些抗日英雄形象在我心里还很模糊,但是这些故事让我爱上了这段历史。后来,我开始不断学习、收集、整理发生在三门峡地区的抗战故事。”

  张杰将自己整理的抗战故事整理成《三门峡抗战》一书,并于2013年自费印制1000册。两年来,张杰在全市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学生宣讲抗战英雄故事,把自己的书赠予学生,让更多的人知道三门峡的抗战英雄事迹。“先烈已逝,但是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特别是广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受到教育,热爱三门峡这片热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张杰说。

  教科书中的抗战史

  90年代,刘晨阳,大三学生

  “70年前,一纸投降书结束了枪林弹雨,八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终于挺过了最危难的时刻。时光荏苒,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曾忘记心中的悲愤……”今年20岁的刘晨阳是一名大三学生,说起抗日战争,他显得很激动。“我记忆中的抗战,其实基本是教科书中的抗战,是一个个激扬文字奏响的爱国华章。教科书陪我走过了十二个春秋,抗战的故事也一次次激励我勿忘国耻!抗战,是赵一曼女士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是杨靖宇将军留给自己的最后一颗子弹,是小英雄雨来面对日寇的临危不惧,是狼牙山五壮士走向绝境的慷慨激昂……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动人的抗战故事伴我成长,真正到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带给我的却是震撼和愤怒。历史不容忘却,我们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缅怀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不仇恨一衣带水的邻邦,却永远不会忘记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7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仿佛隆隆的枪炮声仍在耳边。我们是‘90后’,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也许我们有新的精神、新的观念,但我们会继承先辈的遗愿,挺起民族的脊梁!”刘晨阳说。

分享到:
作者:王婉媚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