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三版 -> 内容
爱心救助不能只是“蜻蜓点水”
2015/8/6 22:26:03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一篇名为《泪》的小学生作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备受关注。该文小作者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2岁女孩苦依五木,她在文中描述了先后失去双亲的过程,网友纷纷感叹这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作文只有300余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道理,但朴实的语言中无不透露出她对亲人的思念和面对苦难生活的坚强与隐忍,字里行间的悲伤,令无数人动容。据有关媒体报道,大量网友纷纷为苦依五木捐款,数额已超92万元。而作文的最早发布者、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表示:“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关爱。”

  事实上,在大凉山地区,类似于苦依五木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只不过那些孩子没有写出这样悲伤的作文,没能被公众知晓,无法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巨额捐款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温暖,代表着万千爱心人士真诚的关怀,但就如黄红斌所言,孩子缺的只是钱吗?就算这个孩子生活富裕了,那其他孩子呢?

  笔者认为,这篇作文的悲伤之处并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痛失双亲的孤儿对亲情的渴望。她缺乏的是爱的陪伴,是精神的慰藉。近年,各地政府和民间组织对偏远山区的援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大多数爱心救助只是“蜻蜓点水”。金钱固然能改变这些贫困儿童的生活面貌,志愿者们的停留也能为他们带去短暂的欢愉,但这远远不够。只有将物质补给与精神关爱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长期的救助行动,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改变老旧落后的社会观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最终才能使孩子们的作文不再悲伤,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作者:张 茜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