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箭竿岭上铁索关
2014/7/4 15:34:38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铁索关是我家乡的一个地名,离我们家只有30公里路程,因而对铁索关打小就有所了解。据说,李自成起义军攻打开封府失败,兵退商洛山时,守卫在铁索关的地方官兵极力阻挡,最后关也没有守住,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后来得知,铁索关确实是从河南入陕南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鄂豫陕之间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铁索关设于明代,是由云架山绵延至北的一道山岭,名曰箭竿岭。站在云架山上往下看,这道山岭似一根箭竿。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当年在此设关,守军使用的是弓箭。弓箭自然需要箭头与箭竿,而关的另一处建有箭库,放置箭竿,后来人们就叫它箭竿岭。铁索关当时建有石门,门两侧的城墙延至山岭。石门与要道中间设有障碍,并用铁索连着,来往的人放下索桥才可通行。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三打开封府,但两次失败。一次兵退汝州“虎狼爬”,另一次便是从铁索关退于商洛山里休整。当时,地方守军在铁索关上截击闯王的败军,怎奈官场腐败,守关的兵都是拉来或买来的,怕死又无能,凭着石关也打不过李自成的伤兵,最后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闯王的兵马夺关而去。之后,闯王经过休养,再度人强马壮,又返回来攻打开封府。本来路断人稀的铁索关已经荒凉了,地方官府便临时派人强行将附近的男女老少拉到关上抗击李自成的部队,这当然是以卵击石。很快,闯王破关而去,留下的是守关人数不清的尸体。于是,铁索关便成为当时豫陕鄂地方官僚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几百年之后,又有一支部队来到这儿,他们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的官兵路过这儿时,听说了李自成攻关的故事。他们在军首长的带领下,先在兰草街上驻扎,经侦察敌情后,决定闯过铁索关奔陕南,但陕西的地方武装早早地在铁索关上设下了埋伏。其实,那只是邻近三要司的一个民团,也是匆匆组合来的一群乌合之众,1934年12月8日早上,军首长作了简要的战前动员后,部队直奔5公里外的铁索关。谁知道枪声一响,那些守关的民团逃的逃降的降,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红二十五军官兵破关之后,翻过箭竿岭一路西去……
  
  如今的铁索关只有名字没有了关门,那是因为1973年河南和陕西两省共同组织劳力,修通了入陕南的公路,在箭竿岭上一炮炸飞了设在两省间的关隘,将天堑变通途。通车那天,当地老百姓站在跨省的铁索关原址上说了一句新歇后语:“河南到陕西——一步两省。”歇后语里,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我14岁那年,全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们村被分派到云架山上。大人们都吃住在那儿,正上初中的我和几个同学被派去给他们送干粮。于是,我第一次来到了铁索关。站在只有低矮树丛的山岭上,我看不出一点儿当年石关的迹象。村里一位文化老者给我们讲述了当年闯王过关的情形,指着西边的山沟说:“那儿就是闯王藏兵养伤的地方。”我看了看,那儿只有静静的林木和山峦上飘飞的云雾,就想起一句古诗,随口说道:“云深不知处!”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