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七版 -> 内容
老头黄永玉:流浪并快乐着
2013/7/9 21:14:09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流浪锻炼身体

  1988年,著名作家沈从文去世。黄永玉一向将沈从文视为最亲近的表叔、最敬重的师友,突然得知噩耗,黄永玉急火攻心,一口气上不来,晕死过去。

  为了让黄永玉心情好起来,老伴张梅溪陪他回湘西老家散心。

  张梅溪小时候身体并不好,嫁给黄永玉之后,她为了省钱,挑几十斤粮食走山路是家常便饭。不知不觉中,张梅溪的身体强壮了起来,她经常自我调侃:“这大山能把林黛玉变成花木兰。”

  黄永玉决定效仿张梅溪锻炼身体,他打算走完湘西凤凰的大街小巷。最开始时,他每天给自己安排一段行程,走不完当日的路程就不回家。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走一个钟头,黄永玉就气喘吁吁、腿脚颤抖,他控制着坐车回家的念头,就地略休息一下,然后强迫自己慢慢走完一条又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

  一个月之后,凤凰的老老少少都在议论:有个突然冒出来的老流浪汉穿得倒是不寒酸,每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黄永玉得知后,偷偷乐呵了一天。不过,他发现这天天“流浪”效果真不赖,腿脚沉稳有力了,晚上创作时,画中尽是来自白天的灵感。

  黄永玉总结了一下,每天漫无目的晃荡好处还真不少:第一,锻炼了身体,流浪不比激烈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负累较小;第二,走累了,找个闲人说说话聊聊天,日子充实心情愉快;第三,有风景可看,人和物日日不同,有助于创作。

  回到北京之后,黄永玉沿用此流浪法,把北京城的古旧城墙、大小胡同看了个真真切切。

  流浪充实生活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浪了一段日子后,黄永玉发现,北京跟湘西不一样,想去看看的地方太多,可城太大,光靠脚力无法走到目的地。如果坐公交车,倒来倒去,半天时间就晃过去了。

  黄永玉打算买车,但上世纪80年代,私家车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家人劝黄永玉放弃这个念头。黄永玉不打算放弃,他倔强地学会了开车,考了驾照,然后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没想到,居然获得了批准,车牌还是胡耀邦特批的。随后,黄永玉从德国买了一辆奔驰320。就这样,黄永玉成了中国开私家车的第一人。

  当北京的很多人都有私家车之后,北京交通开始拥堵,黄永玉觉得开汽车不过瘾,又从德国买了一辆马车。北京郊区的村民经常能看到一个古稀的谢顶老头儿驾着一辆欧洲风格的马车在田野乡间挥鞭驰骋。那老头儿边驾车边唱歌,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会下来牵着马步行。

  一晃日子流水般地流到了70岁,凭借汽车和马车,黄永玉把中国的名山大川都玩了个遍。不知不觉中,黄永玉已经不习惯在一个城市呆得太久,旅游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对70岁的老人还这么不停地“折腾”,实在让家人放心不下。定居在意大利的女儿回国劝黄永玉去意大利休养一段时间,好“收收心”。

  到了罗马,黄永玉很快发现这个国家的交通是专门为汽车设计的,用车出行是意大利人的习惯,即便只隔一条街的路都要开车,所以大多数人的体型都腰腹圆胖,腿却细瘦。黄永玉觉得这样很不健康,他开始走街串巷,向那些习惯了天天驾车的老人们宣传起走路对身体的好处来。没过多久,黄永玉的周围就有了一群拥护者,他那70岁依然笔挺的腰杆实在太有说服力。黄永玉和一些意大利老人联合起来给意大利政府写了提案,希望政府多鼓励人们行走,过度使用汽车会使人的身体机能退化。

  提案深受重视,意大利政府在很多适宜行走的地区投资修建了人行道,方便人们行走运动。女儿也不反对黄永玉天天往外跑了:“您居然把流浪养生法带到了意大利,收获很大嘛!”

  有了在意大利的经历,黄永玉决定带着老伴儿周游列国。在英国,黄永玉参加了当地老年人竞走比赛,没想到一举夺魁。当英伦老人们对他夸奖赞叹时,他幽默地说:“牛刀小试,中国功夫而已!”

  但也并非所有的旅程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日本时,黄永玉到富士山游览,他沉浸在美景中,不知不觉拿出了画板和画笔画起了画。几个小时过去了,由于精神过于集中,等他从画作中走出来时,才发现除了画板画笔外的所有物品全无踪影了。黄永玉沿途比画着跟人讲他的困境,幸亏得到了一个日本女孩相助,才安全返回住处。善有善报,日本女孩因此成为黄永玉的关门弟子之一,现在已是当代日本画坛的名流。

  流浪感悟人生

  1997年,黄永玉最好的朋友汪曾祺去世了。黄永玉经常拿着画笔发呆,这世上还有懂他画的人吗?他画给谁看呢?他觉得自己灵感全无。

  有些媒体和商人为了赚钱,恶意炒作黄永玉的画册,让消费者花天价购买他的作品。有记者在报纸上批评他大发横财,生活奢华。

  黄永玉最不愿的就是自己品行上有任何污点。几重郁闷下,他明显老了。张梅溪开导他:“外在的批评,名和利什么的,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名和利能够一下子全来也能一下子全没,如果你太想抓住它,就会为它所累!你应该以流浪的心态对待它!”

  黄永玉突然间开窍了,他开始了流浪式的创作尝试,插图画、漫画、建筑、诗歌……在凤凰,他建了“夺翠楼”和“玉氏山房”,又出资千万为家乡设计修建了四座古色古香的桥,一方面方便行人,另一方面,让人文建筑为自然山水增色。他在北京“万荷堂”外建造凉亭供市民休息喝茶之用,每年荷花盛开之时,弟子亲朋满院,一方面赏荷,一方面为他庆生。此时是黄永玉最得意之时,他已经不在乎外在的批评了,那是批评者的事,与他何干!

  黄永玉还开始写诗。80多岁的老头儿写诗,有人批评他的诗太直白浅显,黄永玉只笑而不语。他的诗没有任何功利性,多半是写给老伴儿的,就像他喜欢吹小号拉手风琴给老伴儿听一样,他全都是为了博老伴儿一笑。没想到玩着作出的诗集出了一本又一本,还获得了国内外的多项大奖,文艺评论界公认他的诗歌打破了当今诗坛晦涩难懂的风气。他写的半小说半散文式的自传体长篇《无愁河上的流浪汉子》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优美纯净又辛酸的文字,他认为他不过是用文字描述了他流浪着的人生。

  当主持人鲁豫问他为何88岁了还能才思泉涌,他的灵感来自何处时,黄永玉回答:“用流浪般的心态对待名利,用冒险的情怀去尝试其他艺术领域,这世界永远充满新奇和惊喜!”当白岩松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流浪成就了我晚年的健康!”

  (摘自《晚报文萃·真情版》2013年第3期)

 

分享到:
作者:文摘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