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神秘的河上公
2014/2/25 15:17:09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在青龙涧河与苍龙涧河的汇合处,有一个叫虢山岛的地方,往日这里杂草丛生,除了周围农民在此种些农作物外,少有人到此。前两年,三门峡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投入资金将此岛进行了修整,并移植了牡丹花,使这儿突然变成了一座美丽的仙岛。每年春季花红草绿,景色相当诱人,市民们利用双休日纷纷前来观赏,人多时居然还造成交通阻塞。  
  你可知道,这个虢山岛上曾经有一座望仙台,在古代还是远近闻名呢。  
  据晋代的葛洪在他整理的著作《神仙传》中说,在西汉文帝时期有一位不知姓名的老人,曾为老子的《道德经》作注。他性格怪异,只在黄河边上搭间草庵子住着。一年夏天,黄河突发大水将其冲入河中漂流而下,漂到了陕州被人救出后,仍在黄河边上的虢山岛盖间草屋居住,并终日背诵《道德经》。人们觉得他是个怪人,便称他为“河上公”。  
  汉文帝刘恒十分喜欢老子的《道德经》,不但自己经常诵读《道德经》,还下令王公大臣、州牧和在朝上的卿士们必须诵读。他还规定,不会通读《道德经》者,不得升朝。文帝虽然喜欢《道德经》,但对于《道德经》中的一些句子也不完全能懂。一天,他遇到了不明白的句子便问身边的大臣,可是大臣们也都弄不明白。这时,侍郎裴楷上奏说,陕州的黄河上有人常诵《道德经》,不如让人叫来问一问。文帝便下诏书,派使臣去请河上公。不料,河上公钻在他的草庵里不出来,说:“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使臣无奈,回来如实向文帝回话,文帝听后,就亲自前来陕州虢山岛河上公草庵前,让人唤河上公出来,河上公仍然不出庵子。文帝有点生气,告诉他:“普天之下,所有的土地和臣民都归我所管,你虽然有道,但也是我的臣民。我一个皇帝,还要亲自上前唤你吗?”河上公听后,走出草庵用手掌轻轻在地上一按,慢慢升在空中,对文帝说:“我上不在天上,中不在人间,下又不在地上,怎么会是你的臣民,你能管得住我吗?”汉文帝大吃一惊,方才下了车稽首施礼,并诉说了治国中的苦衷,虔诚地拜求河上公为他指点迷津。  
  河上公见文帝忧国忧民,是个至明的圣君,便开导他说:“以威创天下可得天下,以德治天下可安天下。为人君者,要顺天意、惜民意、广施德、少使苦役,对那些图财害命、毁林伐树、行奸做商、贪污受贿的也要先施仁政,如不悔改再以法治恶。倘若标不治本,必然邪恶丛生、制不胜制。因此,要使民之德化,其行必正,温、良、恭、俭、让,天下必成文明礼仪之邦。”  
  文帝听完河上公如此教导施政方针,恍然大悟,禁不住拍手叫好。他说:“好啊,要重教化,施教于民,才是出路。我回去后即刻颁布诏书,在全国普建学馆,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开始入学受教。”文帝觉得河上公的话对他施政非常有用,感激不尽,情不自禁地对着空中端坐的河上公连拜了十拜。然而,当他抬头再看河上公时,河上公却无影无踪了。文帝正在纳闷,一声鹤鸣传来,只见河上公坐骑着一只仙鹤,腾飞于云端,飘然而去……  
  这自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依我看来,河上公是人们所塑造的一个道祖的化身。这一传说无非是用道家的语言点化封建统治者如何为民施德,促使道政相通。因此,这个故事在后来备受推崇,而且又有了更加完美的演绎。唐宋时期,人们在故事的发生地建了望仙台、河上公庙和河上亭,陕县张湾乡的一个村还改名叫十拜村,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开辟的文景之治与河上公的教诲有很大关系。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