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虢国阳燧
2014/7/4 15:53:4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在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虢国博物馆台阶上,置放着一面重达1300多公斤的铜质阳燧。它是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和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所根据从这里出土的虢国太子墓中的阳燧样本,专门放大复制而成的。2006年10月11日,阳燧安放在此后,引起了游客们的极大兴趣。许多游客到了这儿,手持易燃物聚焦于凹形镜面上,不一会儿易燃物便会自动点燃,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几千年前先人们的取火方法。
  
  据古代历史文献记载,阳燧就是古代利用太阳能取火的一种工具,小铜罐是盛放火绒的配套用具。早在2800多年前,世界上许多民族还在用击石、钻木、磨擦取火时,聪明智慧的虢国工匠已经发明了利用太阳能撷取天火的阳燧,被誉为“东方神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三门峡市文物考古专家许永生说,这项代表着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和科学技术最高成就的发明创造,应该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发明相并列。它是一项震惊世界的发明,中华儿女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1956年春天,国家兴建黄河三门峡大坝时,为配合这一重大工程,考古学家们带领100多名考古人员对三门峡库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文物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在上村岭湖滨车站工地,发掘清理出一座贵族大墓,编号为M1052号,挖出各类文物970多件。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件凹面圆形铜器,直径为7.5厘米,正面银白色,虽有绿色锈斑,但表面十分光洁。背面有鼻形钮,钮的四周铸有精美的图案。图案是由两只斑斓猛虎、双头虺龙与鸷鸟组成。这件凹面圆形小铜器,从形状上更像个小铜镜,但它不能照出人的影像。它是干什么用的?考古人员一时还搞不清楚。有人在写报告时以其形状给它定命为铜弧面形器,考古学家夏鼐在审阅考古发掘报告时没有提出异议,就连以博学多识著称的郭沫若在观看出土文物时,也没有提出不同意见。直到20多年后,我市考古工作者许永生在翻阅古籍时,无意中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墨翟的著作《墨经》和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发现了铜弧面形器的端倪。古书上说:“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生火,以艾炷之则得火。”这段文字令许永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面铜弧面形器就是古代的阳燧。于是,经过进一步认真而细致的研究,他写出了《天火、阳燧、太阳能——对虢国墓出土的铜弧面形器的研究》。
  
  如果说,我们的祖先从利用天火(雷击而使森林燃烧)到钻木取火再到击石生火,使原始人类与一般动物在生活上有了质的区别的话,那么利用太阳能而制造的阳燧,无疑是古代最早的高科技发明了。因为,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条件下,把光转换成热并使它成为火源,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聪明而伟大的祖先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发明了这项跨时代的器具。
  
  虢国墓地出土的阳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它的使用可能更早,只是目前还无法考证。阳燧的使用,也许在华夏其他地方更为广泛,但从当前出土的情况看,虢国阳燧还是第一件。因此,虢国阳燧便成为人类利用太阳能取火的最为珍贵的文物了。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