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二版 -> 内容
杨俊良:用一生兑现助人的承诺
2015/5/10 22:27:32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的坚强。”这是一位79岁老人的座右铭。70多年的风霜雪雨,已将他满头青丝染成白发;70多个春夏秋冬,已在他无私心底绽放桃李芬芳。市三中退休教师杨俊良用一生的实践兑现了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助人为乐”。在“美丽湖滨”建设表彰动员大会上,杨俊良被评为“湖滨好人”助人为乐模范。
  
  千锤百炼激发爱心
  
  杨俊良有一个坎坷的童年。小时候,因为家里很穷,年仅7岁的他跟随父母从河南孟县一路乞讨来到了陕州。当年逃荒时,他和哥哥看到一些乞讨的人没有东西吃时,就把乞讨来的东西分给别人。为了生计,年幼的杨俊良过早地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曾打过短工,跟着木匠当过学徒,跟着糕点师傅学过手艺。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他深深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
  
  1958年,随着三门峡黄河大坝的开建,他来到工地当起了民工,当时的领导看他忠厚老实,又吃苦耐劳,就送他去开封师院学习。正是这次机会,成为杨俊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61年,师院毕业后的他本打算留在开封工作,但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他毅然辞去了开封铁中的工作,回到了父亲身边,先后在陕县西李村、菜园乡学区从事教育工作。
  
  助人为快乐之本
  
  杨俊良在菜园小学任教时,那时的孩子们大都家庭贫困,很多孩子连正常就读都成了问题,一部分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在家,小小年纪便与土地为伍,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了本不该这个年纪的孩子所承担的责任。
  
  看到这些情况,杨俊良急在眼里,痛在心头。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深知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他走东家,串西家,劝诫家长,动员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都能到学校来读书。对家庭实在困难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杨俊良从自己本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替学生交学费,而自己常常是捉襟见肘,连家庭日常开支都成了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不断的劝说和帮助,很多孩子背上了书包,重新走进了课堂。
  
  如今,原来那些差点辍学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每每谈及当初的杨老师,他们都在感慨:“要不是杨老师当初的帮助,哪里会有我们的今天。”当学子们一批批长大成才,他也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赞誉。在学校教书期间,杨俊良还自己掏钱买来理发工具,义务为学生们理发,并且坚持了很多年。
  
  1980年,杨俊良被调到市三中。当时班里有一名学生叫马萌,父亲因为工伤不幸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她和母亲,本来家里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来维系家庭的开支和她上学的费用,父亲一走,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杨俊良知道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就为她提供了3年的学杂费和书费,一直到她初中毕业。
  
  1995年,杨俊良和爱人一起来到观音堂,为学区捐款200元帮助失学儿童,并为他们捐赠了铅笔盒等文具。
  
  1997年,杨俊良所在的社区刚成立,缺少办公经费,他送去桌子、椅子、纸等办公用品,并捐款600元。
  
  2005年,杨俊良从电视上看到市教育局发出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后,捐款1500元,并且动员自己的子女也分别捐款1000元。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杨俊良从原来的新华书店门前经过,看见有人拉着横幅提议向汶川灾区捐款,他毫不犹豫地捐款5000元。回到家后,家人知道了这事,都说会不会是骗子。可杨老却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该不会错的。后来,他所在的社区组织捐款,他又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捐款1000元。杨老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这辈子难免会遇见些不如意的或者坎坷的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别人也在帮自己,助人为乐是我感觉到最快乐的事。”
  
  用爱心铸就希望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杨老平生不爱炒股打牌,不抽烟不喝酒,不喜种花养鸟,只爱读书写作,习书作画。直到现在,他家书房门后面还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还有一些数学公式,退休前当数学老师的他,现在还时不时地给家属院里一些孩子讲解课本知识,“趁我现在还能给孩子们讲一下,就多教教他们。”平时家属院的孩子们考上大学,他也拿出三五百元进行资助。
  
  有爱心就有希望,有好心就有好报。如今的杨俊良,已近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和年轻人一样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享到:
作者:爨喆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