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内容
崤函人物 / 刘昭妃 张信民 崔儒秀 李炳 刘蔚
2013/6/14 10:28:2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崤函人物·古代部分(49-53)
  
  刘昭妃
  刘昭妃(约1556-1642),明陕县上村(今属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明朝万历年间入选,万历六年(1578)封为昭妃。刘昭妃性情谨厚,抚爱诸王。天启(明熹宗年号)、崇祯(明毅宗年号)年间(约1621~1642),在慈宁宫先后为孝和王太后和懿安皇太后掌管玉玺,主管宫中诸事。王太后为信王朱由检选妃周氏,疑其体弱,犹疑不决,刘昭妃进言道:“今虽弱,后必长大”。王太前方同意册立周氏为信王妃。信王即位,即崇祯皇帝,立周氏为皇后。崇祯皇帝尊称刘昭妃为太妃,敬重好像太母。昭妃元旦朝见帝,帝就便坐,须臾困盹,太妃令人勿惊扰,命覆衣谨护之。帝醒,摄衣起谢道:“神宗时海内少事,今苦多难,两夜查阅文书,未尝交睫,在太妃前,不能自持。”昭妃为之泣下。刘昭妃于崇祯十五年(1642)卒,谥号宣懿康昭。
  刘昭妃祖父刘钿,万历年间在上村开旅店,为人忠厚仁慈,不贪无义之财,受人敬重,儿孙多听教导,品德端正。昭妃入选册封之后,其父刘应节被封为锦衣卫佥士,祖父赐太公称号,祖母高氏和母亲马氏皆赐为恭人,叔叔们也做了官。昭妃的弟弟刘岱成人后,承袭父亲爵位,后被提升为少保正二品,两赐蟒玉袍。另弟刘化为左都督,亦赐蟒玉袍。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煤山,刘岱率全家百余口,举火自焚。(席天民 沈实勇)
  
  张信民
  张信民(1561~1633),字浮若,号抱初,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之一,义马市新区办事处(原千秋镇)张马岭村人。张信民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并立志效法渑池名士曹月川。他找来曹的许多理学名著,认真研读,在父亲的指点下,就读于新安县名士孟云蒲名下。在曹、孟的启蒙教育下,他进步很快,20多岁就考上了拔贡,后因家贫,40多岁以后,才被皇上亲批为关中陇西县县令。任期间,他刚正不阿,办事严谨,得罪了不少中央权贵,他虽有满腹经伦,却仕途坎坷,充溢艰苦。万历三十四年(1606),陇西县发作了一桩杀人命案,罪犯王小六为侵占一家店铺,将一商人活活打死,被陇西县县衙收监。王小六一向无恶不作,独霸一方,但其舅父的东床快婿是吏部的要员。所以,历届官员都网开一面,无人敢管。往常他栽在了张信民的手里,依照大明法律,张信民要对其开刀问斩。王小六的家人,给张信民送来了很多礼金,也搞来了吏部的信函,劝其网开一面,放掉杀人凶犯。但是张信民软硬不吃,秉公执法,硬是在陇西县最繁华的集市上,处死了王小六。张信民的这一举措,固然深得民意,但也冒犯了当朝权贵。吏部百般刁难,无事生非,撤掉了张信民的官职,因慑于民愤,改为关中臬司检校。
  在关中的几年里,张信民不求仕途升迁,但求为百姓多办好事。他在处置公务之余,努力于展开关中的教育事业,使关中地域的人才辈出,秀才云集。
  几年以后,张信民被调任山西怀仁县县令。一到任,他就深化民间,查访疾苦。经过调查,他发现怀仁县不比关中富足,许多百姓缺衣少穿,于是他先后组织拓荒1500余顷,招徕了1800多户农民耕种,并兴利除弊,兴办教育。后怀仁县为他建造生祠,以示怀念。
  天启二年(1622),61岁的张信民辞官回家。在张马岭兴办了当时豫西地域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暗修堂书院。
  几年以后,随着暗修堂书院的人才备出,各地的资助也纷至沓来。于是,他在暗修堂书院的基础之上,还兴办了景运堂、绿野堂、同乐堂等书院。
  崇祯六年(1633)农历5月28日,张信民因病逝世于义马。逝世当天,他还在为学生修正作业,端坐而逝。
  张信民终身努力于“穷理尽性,明道淑人”,对当时的社会习尚影响很深。终身著有《理学会粹》、《讲学会解》、《训蒙要集》、《旧礼述》、《印正稿》、《洗心录》等,可惜屡经世变,多已失传。(徐海龙)
  
  崔儒秀
  崔儒秀(1569~1621),字儆初,陕县东凡乡(今菜园乡)崔家村人,生于“国势凌夷,兵燹交作之秋”,年轻时分,他曾作《岁寒松柏论》一文,颂扬古今忠臣烈士,大方激昂,忠义之气溢于言表,可和诸葛亮《出师表》、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一样荡气回肠,流芳百世。崔儒秀关怀时势,研讨历史,极端崇敬古代军事名将,曾写《百将传》,广为传播。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考取进士,出任户部郎中,后调开原任兵备佥事。当时,明朝政治糜烂,遍地灾荒,农民起义四处迸发。在关外,后金崛起,连年南侵,政治骚动。上任之前,为抗击后金,他招募勇士,携其家眷告别祖墓,挥泪而行,上任时,开原已失,受命于危难之时。
  天启元年(1621)三月,努尔哈赤命其子皇太极率后金大军重重包围辽东都司所在地辽阳。崔儒秀时任监军,驻守辽阳东城。守军袁应泰、侯世录和崔儒秀等领兵拒敌。皇太极带领后金大兵,从三月二十一日起,直扑明军大营。侯世录、崔儒秀等领兵奋勇杀敌,几次冲锋,都被敌营中的乱箭射回。后金兵力强大,突入明军阵内,明军支撑不住,袁应泰急令退回城内。侯世录身负重伤,军士丧失三分之一。明军据守三天,后金大军东西两隅夹攻甚急,各门并攻,箭矢如雨。此时明军火力已尽,小西门又起大火,潜藏在城内的后金奸细四处散布谣言,扰乱军心,后又翻开城门迎金兵入城,人心顿时大乱,明军守城战士多半伤亡,辽阳城终被攻破。
  崔儒秀声泪俱下,面拜京都自缢而死。死前,他在衣襟带上写下:“辽阳城陷,臣有何颜,无力报国,甘心九泉。”字字气贯长虹,理论了他在《岁寒柏松论》中的誓词。音讯传到京城,明熹宗追赠他为大理寺卿,并给其建专祠,额曰“昭忠”。(杜丙铎 刘安璋)
  
  李炳
  李炳,字峘桥,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卢氏县涧西村人,生卒年月未详。历任湖北省当涂县、山西省洪洞县知县、辽东巡抚、京畿(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大理寺正卿,兼任刑部尚书。
  李炳天性聪颖好学,通经史,能文章,忠直敢谏,不畏权贵,终身兴利除弊,有政声。按抚京畿时,宫中派出宦官征税,气焰猖狂,商、渔民不堪掠取之苦,怨声载道。他极力从中调停,减轻了人民担负。巡抚辽东时,统军镇抚今朝鲜、日本、台湾。卢氏县令曾在县城东街口为之立“三韩都宪坊”,以彰其功,惜今无存。任山东巡抚时,宦官税监曾苛捐杂税,安居乐业。他具奏皇帝,弹劾遏止了他们的罪恶行径。终因宦官进谗,被明神宗疏远,他义愤填膺,解职归里,隐居于故乡盘龙山下,内心孤寂悲凉。不久,昔日同僚进言,复被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卿,执掌审谳平反刑狱政令,日理万机。他创建宫中尊经阁,使道义与法制并重。他兼理刑部、都察院公务,尽力国事,能谨慎理狱,明察秋毫,终因一向与赃官污吏和窃据大权的宦官斗争而遭陷害被杀。许多正直之臣联名上书为之辩诉,其女儿赴宫阙下陈情,至天启四年(1624),始得昭雪,归葬于故乡涧西村南盘龙山上。因首级无存,皇帝特命铸一金头随葬,同时埋了许多疑冢。墓前有享堂、更衣亭,立有状元钱士升撰文、王铎书丹的墓碑一通和石人、石马、石羊、石猴各二,相对排列,碑尚在,余已无存。(李啸东 常林静)
  
  刘蔚
  刘蔚,字原素,号耳阳,明卢氏县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登进士第后,授山东青州府沂水县知县,后调莱州府掖县,曾掌管建筑砖城,虽遇兵变,也依然能固守城池,确保城内衙署及居民安全。“七月之城守弥坚,千载之功劳难泯”。后升任工部主事,转任浙江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抚,最后官至顺天府府丞,终身清廉,每到一地,每转升一职均能尽心尽力,从不懈怠,颇有建树。(张卫东)

分享到:
网络编辑:梁有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