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千古一相姚崇
2013/7/24 8:45:3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公元650年出生于陕州硖石的姚崇,是唐代“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在唐武则天、中宗、睿宗和玄宗时屡次出任宰相。他博学多才、胸怀天下,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位最杰出的政治家。
    姚崇的祖上曾是行武世家,且都立过奇功被历代皇帝重用。少年时代的姚崇,继承了祖辈们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诸般兵器无所不通。后来又在饱学之士张憬藏的点化下潜心修文,刻苦攻读,考中进士而步入政坛。
    姚崇刚入朝做事时,负责理案刑狱。那时,刑狱界严刑峻法横生,他执法公正,把许多人从冤狱中解救出来,引起朝野注意,官职连续晋升。武则天时,官做到了夏官(即兵部)郎中(高级官员)。这时东北的契丹族不断侵扰中原,武则天一再派大兵抵御,因此兵部的事务特别繁忙。姚崇的才干,至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纷繁复杂的事务,到了他的手里,处理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武则天很是爱才,提拔他为兵部侍郎。这种知遇之恩,也使姚崇十分感激,一度以自己非凡的才干服务于武后。姚崇48岁时,武则天又提升他为尚书,兼相王李旦府长史。然而,五年之后,他因得罪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借突厥犯境之际调任安抚大使。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返京,同张柬之密谋诛杀了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显。李显复位,以姚、张为宰相。由于武家势力十分强大,姚崇没有接受相位,以种种借口出任亳州刺史,在当时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幸免于难。
    说起这段历史,也许一些当事人不明就理,但经历过后,方知姚崇为了避过武家对他的仇恨而做出的聪明选择。当时,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被迁到上阳宫居住,中宗率文武百官去问安,大家都欢欣鼓舞,相互庆贺。可是姚崇却独自呜咽流涕,有人很是诧异,对他说:“今天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你恐怕要从此招祸了。”姚崇坦然地说:“事奉则天皇帝年代久了,突然离开她,发自内心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啊!昨天参与你们组织的诛杀凶逆之举,是尽做臣子的常道,不敢说有什么功劳;今天与旧主告辞而悲泣,也是做臣子的应有的节操,由此而犯罪,实乃心甘情愿。”当天,姚崇被调离朝廷,去做亳州刺史——姚崇如此这般地玩了个脱身之计。
   李旦继位后,于公元710年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再次当了宰相。这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而且颇有势力。太平公主是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生女儿,长得也特别像武则天,一贯深受武则天的宠爱。她也要走武则天的老路,要当女皇帝。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与宋璟联名上奏,建议将太平公主搬到洛阳去住,并将掌握兵权的诸王派到地方上去当刺史。昏庸无能的中宗,竟如实地将这些话转告给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即后来的玄宗)慌了手脚,就争取主动,指控姚崇等挑拨皇上与兄妹之间的关系,应加惩处。于是,贬姚崇为地方官。这任宰相在职还不到一年。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继位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巩固了地位。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下举行盛大阅兵式,参加的有二十万军队,旗帜相连五十余里,但军容不整,秩序紊乱。看到这种情况,玄宗大怒,下令把阅兵式总指挥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罢官流放。召姚崇速赴骊山行营指挥卒伍,玄宗很称意,即拜姚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
   姚崇出任宰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唐玄宗建议改除武则天晚年以来混乱政治的积弊十种。主要是罢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绝贿赂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盘采纳,并全力支持姚崇逐条落实。姚崇任宰相三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础。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
  公元721年9月28日,姚崇去世,享年72岁。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好,社会上特别是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去世前留下遗嘱:不准崇佛敬道,不准厚葬,只给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经写像。并告诫子孙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嘱咐去做,成为家法。
    后人评价姚崇时认为,姚崇生处于唐初宫庭斗争剧烈的环境之中,竟能于三朝为相,实在不可多得。而且他为相时政局清明,百姓丰衣足食,可说是十分贤明。《资治通鉴》说:“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说尚文,张九龄尚直。”他与宋璟,并称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两位贤相,世人合称“姚宋”。毛泽东在点评《新唐书·姚崇传》时称:“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

分享到:
网络编辑:梁有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