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灵宝的文学青年们
2014/11/25 22:43:06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前不久,在QQ群里接到《三门峡日报》“伏牛”版编辑老师的通知,说我的散文《到弘农涧河的源头去》、杨蓓蓓的散文《谁不说俺苏村好》,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副刊评比中获奖,有空到市里把获奖证书捎回去。几天后,我就托人捎回了证书。凝视着沉甸甸的证书,欣喜之余,感慨万千。

  一份报纸的成长,同时也带领着一批文学青年茁壮成长,经过历练,灵宝的大多数文学青年也脱颖而出,接地气的作品也给这座城市赋予浓厚的文化魅力。感谢《三门峡日报》副刊,感谢一代又一代的编辑老师在这块令人敬仰的精神家园里辛勤耕耘,培养出一批热衷于文学创作的青年群体,尤其是灵宝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金城灵宝,在黄河明珠三门峡,在省内外,都不难见到灵宝作家的作品。

  这些文学青年,都在《三门峡日报》副刊园地里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青年诗人黑女,其作品语言凝练、思想灵动,在豫西影响较大,在中原诗坛也有立足之地。她的诗集《桃之夭夭》《黑女诗稿》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80后”最年轻的作家刘杰,勤奋而又多产,一开始他在《三门峡日报》上陆续发表了《灵宝的羊肉汤》《灵宝的浆饭》《灵宝的杂烩菜》等多篇富有灵宝地方特色的美食题材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后来把视角延伸到各地。今年他在全国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超过120篇,实属难得。青年作家吉项鱼笔耕不辍,以短小精悍的散文、随笔见长,文字婉约细腻、简洁优美、哲理性强。截至目前,她在“伏牛”版发表的作品就多达21篇,《冰上芦花》《美甲奇葩凤仙花》《花香融书香》等多篇美文,使读者产生唯美、愉悦的情怀。她在《美甲奇葩凤仙花》结尾中这样写道:“一个季节、一种植物、一种花开,点染在指甲、秀发上,绚丽了多少女儿的梦境!” 在《冰上芦花》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生活犹如洁白的芦花,简单自然,寒风吹、太阳照、大雪落,各显其色。对花两无语,物我两相忘。”隽秀的语言,容易引人深思。在《花香融书香》中也有精彩的描述:“我迷恋水仙的宁静和淡然,它只要一盆清水、一缕阳光,还有人们一点点的关心呵护。水中的水仙,就是以简单的形式在过自己的生活。在严寒里成长,默默无闻;在春风里开放,毫不张扬,坚强而执着,简单而深厚。”透过她那细腻清新的文字,令我遐思万里。   

  我骄傲,我也是灵宝文学青年中的一员,我的文学梦想就是从《三门峡日报》副刊起航。我从小就热爱文学,告别学校生活,我过着白天放牛、夜晚在油灯下创作的日子。17岁的那年7月,我在《豫西报》(《三门峡日报》前身)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思想者》,宁静的小山村顿时变得热闹极了。纯朴的乡亲们,争相传阅我在报纸上散发的淡淡墨香。之后,为了实现文学梦,我晴耕雨读,夜晚埋头创作。那时,由于家乡交通不便,我背着整整一书包书稿,跋山涉水,步行25公里山路,从镇里坐班车到达灵宝县城,再转车至三门峡,终于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报社大门前。当时一路风尘,在报社门前徘徊不前,最终下定决心,走进了报社的大门。接待我的,就是报社原副刊编辑赵安基老师。他认真地看了我的一些作品后,提出了一些创作要求和修改意见。在赵老师的鼓励下,我回到灵宝老家潜心创作,不论工作多忙,我都持之以恒。后来,郭远庆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后,说我的文笔不错,句子略显粗糙,需要好好改改,多挖掘本地有特色的东西。至此,我的作品开始陆续在“伏牛”园地里竞相绽放。我笔下的文字,渐渐形成浓郁的家乡朱阳镇的地方风格,深受父老乡亲们的欢迎。比如,宣传家乡山水文化的有《登临冠云山》《行走佛山》《朱阳南河大峡谷》,反映家乡风土人情的有《家乡的槲叶粽子》《家乡的兰花草》《故乡的元宵节》,歌颂家乡革命老区的有《红色卢灵关》《走马秦池》《革命老区朱阳镇》等,《三门峡日报》副刊一直燃烧着我的梦想。今年,我的散文《麦收记忆》《绵绵秋雨中的乡愁》等作品还登上国家级文学刊物,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至今,在魅力灵宝的每个角落里,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如经常在“伏牛”版发表作品的王院华、雷媛媛、亢建宁等灵宝作家。我相信,在“伏牛”版这块园地里,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灵宝的文学青年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梦、追梦和圆梦。

分享到:
作者:◆ 冯敏生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