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黄河古栈道
2014/2/25 14:59:2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1991年秋天,报社组织沿黄河采访活动,我被安排在第二站。那天,我带着两名记者和一名郑大新闻系的实习生从陕县王家后段的黄河上乘小船到北岸的山西平陆采访,船老大和他的儿子摇着简陋的木船,在黄河的漩涡中紧张地摆渡着。浑黄的河水卷成一个个漩涡,使小木船突然间失去了平衡,船老大一声令喝:“抓紧!”便指挥着儿子惊心动魄地摆船渡险。在他的极力摆渡下,小木船终于平安地驶到了对岸。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坐在岸边的石头上半天缓不过气儿来。尤其是那位还没有毕业的实习生,她紧紧地拉着同行的张改成说:“这么可怕,再也不敢坐船了!”  
  我们回过神儿来,便往山坡上爬去。当爬到一处山崖边时,看到中间有一条石路,石路被磨得溜光,大家好奇地爬上去观看。到了跟前还看到石壁边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石孔,也被磨得溜光,几个人便讨论起来。船老大被刚才意想不到的漩涡吓得不轻,坐在那儿直喘气,听我们议论,高声说:“那是古代的行船栈道,这一带很多,上下崖壁上都有的。”我们赶紧把它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黄河古栈道是珍贵的古代漕运的见证者,反映了几千年来黄河儿女在黄河天险处奔波的艰辛。  
  黄河流经三门峡时,由于两岸危峰夹峙,河床狭窄,河水至此浊浪击石十分凶险,自古就是东通洛阳、西达长安的黄河漕运要冲。而在我国历史上,自唐朝以前的各个朝代多建都于长安。八百里关中虽号称“米粮川”,但由于长安人口众多,耗粮巨大,很多粮食和物品需进贡入朝。这些贡品除了马车经崤函古道翻山越岭艰难运输外,更主要还是以漕运从洛阳运至长安。但洛阳处在黄河下游,长安处在上游,载重的船只逆水而行,可想运载之艰难了。这还不算,在三门峡地带,由于三门关浊浪惊险,两边山体陡峭,使运载物品的船只难以前行,成为漕运的咽喉。自汉代起,朝庭开始在三门峡地带的悬崖上开凿小道,以便使逆船拉纤人不但能行走,而且可以使得上力。这些栈道,修凿了被磨光,磨光了再被修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延续到唐代,使黄河边的崖壁出现了“复道”或“阁道”,即下边磨光了,再从上面修凿,像楼层一样。  
  据史料记载,黄河古栈道三门峡段全长625米。栈道一般开凿在贴近水面的断崖上,宽1.2米,高约2.5米,底部较平,顶部为弧形。栈道上的石孔人称牛鼻孔,是用来拴系绳索,便于人们在攀登或拉纤用力的。遇到风浪,还可以将纤拴在上面,稳住渡船。在最危险的悬崖处,栈道最下部还凿有方形壁孔,主要用于搭设横木、铺设木板,有利于连阁栈道。  
  18年后的一天,我又一次来到黄河边,抚摸着那些被磨光的石孔,仿佛看到一个个拉纤的船工那古铜色的身躯和他们弯腰艰难拉纤的情景,耳边顿时响起了远古的黄河号子。是啊,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正是从那一声声艰难的号子中走来的吗?  
  在一些栈道的侧壁上,我还看到了许多摩崖题记,它们记录着这些古栈道的开凿时间和漕运的有关情况。史学家说,这些题记,是研究古代漕运的珍贵实物资料。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