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人物·近现代部分(91-100)
常毓琦
常毓琦,1928年4月出生,卢氏县范里镇南苏村人,现居台北市。他自幼聪敏勤奋,学习刻苦。县立高小毕业后,先后在卢氏县进德中学、莘原中学和时迁卢氏的河南省第十一区立农林学校高中部就读。1944年日军侵入卢氏后,他于高三肄业,即到开封河南大学预习班学习。1947年,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22期在汴招生,毓琦应试录取后,赴四川省双流县学习。结业后,随军赴台湾,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09师师长暨国民党中央陆海空三军大学教育长等职,中将军衔。1990年退役。
2002年清明节回乡探亲、祭祖,写有:“高山低头,世界折腰,黎民受惠,万年永享”的回乡观感。
(常林静)
陈启生
陈启生(1928~1983),陕县大营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52年,陈启生和赵春印等13户农民参加农业互助组。1953年,互助组增至36户,转为“红星初级合作社”,陈担任副社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冬,全村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他担任社长。
1956年至1957年,为了把棉花生产搞上去,他带领群众狠抓整地、施肥、改良土壤,种试验田,学习推广棉花整枝、打杈、治虫、追肥等先进管理技术,使棉花亩产由1955年25. 5公斤增加到1956年的45公斤,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八面红旗之一。1957年2月,他出席了全国首届爱国丰产劳动模范大会。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大营视察,周总理对大营各项工作给予了鼓励和赞扬,并语重心长地对陈启生说:“要带领干部,好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发展农业机械,改变生产条件”。此后,陈启生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辛勤劳动,创造了棉花亩产87公斤的纪录。同年12月,陈启生出席了全国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会议期间,应邀到周恩来总理家作客,再次得到总理的亲切关怀和鼓励。1959年10月1日,应国务院邀请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祝大典。
1966年至1976年,陈启生带领干部社员积极兴修水利。1967年,在村北打成了第一眼机井,开创了利用地下水的新局面。1982年,全大队机井发展到103眼,并修建了胜利渠、“八一”渡槽、浆砌硬化渠道23, 400米,建提灌站2处,发展喷灌机38部,平整土地8, 000余亩,水浇地发展到9, 400亩,人均1亩多,使大营村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达到了旱涝保收,改变了大营的农业生产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启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大营大队粮食总产达到306万公斤,亩产612. 5公斤;棉花总产回升到49. 9万公斤,亩产57. 5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296万元,公共积累650万元。社员集体储备粮710万公斤,年平均每人口粮345.5公斤,人均收入267元,工副业年总产值120万元。
在搞好农业生产同时,他勤奋学习,思想超前,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搞好新村规划,扩建街道,兴建新型住宅楼1900间,建教学楼一幢,大队办公楼1幢,容量425万公斤粮仓一座。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修建俱乐部、影剧院、图书馆、. 游艺室、农民夜校等公共设施,经常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活动,数十次受到国家、省、地的表彰,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陈启生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陈启生曾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第二届、五届、六届人大代表和河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等。多次出席县、地、省和全国农业先进代表大会,荣获河南省“特等劳模”光荣称号。
陈启生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加上他的刻苦自学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曾先后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过百余篇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论文、通讯报道等。
1983年5月25日,因病去世。
(杜丙铎 刘安璋)
韩铁稳
韩铁稳,又名列东,1928年8月2日生于灵宝市大王乡西王村。1936年开始,先后在本村小学、县师附小上学,1944年在灵宝简易师范学校肄业。日军犯灵前夕,先到陕西省宝鸡市国立中学求学,又到河南省开封市上学,1947年秋毕业于省立禹县高中。期间,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因受当局追捕,由汴郑地下党负责人王锡璋(建国后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介绍,到太行山区参加革命。1947年9月至1949年2月,在解放区北方大学(后改名华北大学二部)历史系(即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前身)学习。毕业后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即随中央机关进北京,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工作。1958年到内蒙古包头市,先后在棉纺织总厂、钢铁学院和纺织学校工作。“文革”十年中受到残酷迫害。1979年到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2年晋升副教授职称,专事形式逻辑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编写专著数部。1986年6月当选为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兼任华北分会与内蒙古逻辑学会副理事长,是全国知名的逻辑学家。
(赵赞慈)
张天午
张天午(1930.7~1996.1) ,渑池县城关人。初中毕业后于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至1950年,先后在太岳军区、华北军区十五纵队十八兵团六十二军文工团(队)担任乐队演奏员、演员、创作员。1951年在西康军区文工团任创作组长,1955年至1956年,在西南民族学院歌舞团任创作组长。领导和参加创作的话剧《水渠》、歌表演《毛主席带来好时光》,分别获得1953年西南军区文艺汇演创作和演出二等奖和一等奖。
1956年至1987年,张天午先后在四川省文化厅任艺术处科员、录像室副主任等职,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剧协四川分会。曾在“成都会议”期间,为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组织大型重大演出晚会多场,为省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组织大型文艺晚会,接待中外著名文艺团体20余个(次)来川演出。组织四川省第一届青少年汇演、四川省文艺汇演、西南区文艺汇演、第一届“蓉城之秋”音乐会等。在搞好文艺演出的同时,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四川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大巴山上一面红旗》,在全省掀起了上山下乡文艺演出的高潮。1977年,参加了峨嵋电影制片厂舞台艺术片《川梅吐艳》的制片工作。1979年至1987年间,抢救录制民间老艺人剧作117个,录制川剧优秀剧目196个。向中国录音录像公司推荐出版发行了13台23个剧目。1983年参加文化部在乐山举办全国文化系统录像训练班,担当辅导示范工作,对全国普遍建立文化录像室起到很大影响。
1987年张天午任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职称。导演录制川剧《翼王旗下的四姑娘》、《花仙下扬州》、《秋江》、《拦马》和专题《乐山国际龙舟会》等。为抢救和发展中国戏剧奇葩--川剧做了很大贡献。1996年1月张天午病逝。
(杜建成)
李震钟
李震钟,1931年生,渑池县城关镇人。195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1986年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1987年至1992年任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主任。1987年至1997年,担任农业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畜牧学科组长,组织各院校教师编写统编教材82本、基础课统编教材5本。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全国家畜生态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农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畜牧学科组长,高等农林专科教材委员会常委兼畜牧学科组长,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办公室顾问,农业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和《家禽生态》杂志主编等职。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退休。主持编写出版的有:《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的设计》、《家畜生态学》、《家畜环境生理学》、《畜牧场初步设计》等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主编出版的著作有:《国外农业工程──畜牧工程专辑》、《家畜生态学论文集》、《中国家畜生态》.
(杜建成)
董希谦
董希谦,1932年1月生,渑池县城关镇北街人。1950年1月,参加小学教育工作。1952年被保送入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留河南大学任教。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汉语史硕士研究生导师等。1996年退休后,创办中原孔子文化学院,任院长。还兼任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中原孔子学会会长、许慎研究会会长、开封市语言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学术著作有《许慎与<说文解字>研究》、《实用古语大词典》等。先后主编《古汉语简明读本》、《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函授教材》、《古代汉语考试指南》等书。主编的论文集有《古代汉语研究》(第一、二辑)、《许慎与<说文>研究论集》、《说文解字研究》等。
(杜建成)
蔡志海
蔡志海,1932年生,渑池县仰韶乡苏门村人。1944年5月,到豫西公学学习,后参加农村工作队。1945年随公学迁济源县工作。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到沈阳112厂工作。1955年,转业到北京211厂机关生产科工作,后在406工学院学习4年。1959年调科技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后又参军,历任连级干部、业务组长等职。1965年再次转业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1969年调河南“五七”干校,翌年任工业连连长,1972年任693厂副厂长,1978年至1988年在技术部、基建部、质量技术部任副处长。1988年担任华北地区技术协作站站长(处级)、高级工程师。有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双曲线型插孔研制课题、插头座系列,1978年获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导弹各型号使用的“液体摆”研制课题获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导弹用电子元器件的“七专”质量控制工程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1992年离休。
(赵建民 杜建成)
马尚文
马尚文,回族,1932年11月生,渑池县英豪镇洞沟村人。1950年10月参加工作,在英豪区完小任教。1954年9月入河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无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6年7月调河南大学出版社任副教授、编审等职。1995年退休。参加了中等师范教材《无机化学》、大专理科教材《无机化学》和高等师范院校教材《中级无机化学》编纂出版工作。主编教学参考书《无机化学同步练习与试题》。在河大出版社先后参编出版图书98种。是中国化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自然辩论研究会、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担任社会职务有:河南省化学会无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河南《化学研究》常务编委。
(杜建成)
胡三福
胡三福,1932年12月生,渑池县英豪镇东马村人。1946年7月,入东马村私塾读书,又先后在渑池县第一初中、陕县高中读书。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谷水农业中学、英豪公社林业中学(槐树洼)任教,担任政治、历史等科的教学工作,1960年担任英豪农中副校长,1961年10月学校停办,抽调到英豪公社工作。1962年4月,为改变东马村的三类村落后面貌,公社派胡三福到东马村搞整顿,此后因英豪公社分成三个小乡,胡三福本人关系一直在教育,未办理任何手续,加上当时运动多、人员改换频繁,胡三福的工作关系中断。胡三福一直找组织也未获解决。胡三福先后担任东马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职务,又到谷水学校、牛王岭小学任民办教师。1986年10月,经渑池县委组织部报请洛阳地委组织部批准,胡三福恢复了教育公职,继续在牛王岭、谷水等学校教课,并一直担任学校负责人职务。1988年10月被选为中教二级教师。1993年12月退休,享受教育特殊贡献待遇。
胡三福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多年担任学校负责人,工作中还参加了新乡师专和开封师院的大专函授,并两次参加县委党校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工作成绩突出,1959年、1960年,两次出席洛阳地区优秀教育代表大会;1960年5月出席了河南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被评为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1960年6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全国文教群英会),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
(赵建民 杜建成)
王 基
王基,1932年生,渑池县城关镇人。1958年毕业于开封师院中文系。先后担任开封高中教师、副校长,开封市文联主席,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等职。社会兼职有:中国《水浒》学会理事、开封市宋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王基在开封主持筹办第一届宋代文化研究会、歧路灯讨论会、李煜词讨论会、红楼梦(小型)讨论会等十余个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并多次出席全国其他地方学术研讨会。参与编撰了《学校管理学》一书。曾发表评论、散文、小说20余万字。1988年,曾出席全国第五次文代会。1989年在全国大专古典文学研究会上发表《宋代文化论要》一文。1995年出版《〈三国演义〉新论》.
(杜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