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古寨抗战峥嵘岁月
2015/7/7 23:11:04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我们走进灵宝市阳店镇西北官庄原上的一个古寨,去探寻一段早已隐入枯草荒原的峥嵘岁月。

  古寨北依黄河,西临函谷关,南与梁村、羊角寨、南家洼村接壤,三面深沟,一面陡坡。东西距离虽然抬脚可及,但海拔却足足相差数百米,其地势险峻可见一斑。

  出官庄原村往西,走过一段高高低低杂草丛生的土路,约10分钟后,一堵黄土夯砌的高墙便映入眼帘。因为年代久远,部分墙体已经坍塌,但土墙沿整个山头垒砌的痕迹仍清晰可辨,这便是古寨的围墙。按照它的走向,便可轻易还原当年的基本格局:古寨依山而建,西、南、北方向是数百米深沟形成的天然屏障。整个寨子异峰突起,是这一带的制高点,俨然是个军事要塞。

  寨门是高约2米的门洞,厚厚的墙体使整个门洞看起来异常坚固和敞亮,尽管年久失修,但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和雄风犹存。寨子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据说,当年官庄原之战,此处是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近前轻抚粗糙却不失坚韧的寨墙,一股凉意抵达指尖,仿佛一不留神窥见了隐藏在高大寨墙背后的那些黑洞洞的枪口,仿佛窥见了源源不断地运进寨门的粮食、饮水和辎重……

  进入寨子,里面荒草没膝,荆棘丛生,满目苍凉。向前行走数百米,有一口古井隐藏在乱草丛中。我心有余悸地向里探望,却深不见底。据介绍,这口井起码有几百年历史,过去井水山泉一般甘洌,是大山孕育的精华,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因为村寨地势高,挖掘水井比较困难,所以这也是全寨唯一的一口水井,井深280余米。过去井台前有辘轳,上面缠着很长的绳子,一端系着水桶。因为水井太深,要打满一桶水很费力气,所以当地有句话叫“官庄原吃水难,唾沫洗脸不要钱”。

  “不过,这口水井早就废弃了。官庄原之战,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把村民活活扔入井中,还有些不堪凌辱的妇女投井自尽,大概有近百人……”村主任张兴国的讲述,把我们带回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944年6月7日,在灵宝关庄原(今官庄原)、蓝家凹(今南家洼)的阵地上,日军向守卫此处的国民革命军发起总攻,步兵在前,10余辆战车尾随。国民革命军第97师291团2营在营长刘舜元的带领下,潜入麦田对日军发起手榴弹攻击。日军遭受重创,陆续增至数十辆战车发起猛攻。阵地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双方白刃相搏,血染荒野。2营将士高呼着“血可流,头可断,阵地不能丢”的口号,英勇杀敌,与日军激战了3个昼夜。2营战前不含3个加强连共600人,战后有260余人阵亡,伤亡异常惨重。但他们最终穿越雷区成功突围,更重要的是,他们增援掩护了57军军部顺利撤退,完成了阻敌任务。

  一场抵御外侮的惨烈战争,一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也许,我无法尽述老井走过漫长岁月的步履,但我能想象当年清泉自地层深处汩汩流淌的风光润泽,能够想象村民摇动辘轳时那种充满民歌韵味的热闹欢畅。然而,这一口全寨人的救命水井,竟成了日本鬼子疯狂报复杀害无辜百姓的工具和罪证,全寨人的生命之源也变成了坟墓和人间地狱的代名词。

  今天,战场上的厮杀呐喊声早已远去,当年血与火交织的悲壮也已成为历史。曾是军事要塞的古寨已经废弃,所有的辉煌和悲壮沉寂为前尘往事。但是,它折射出的是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它的沧桑见证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传承着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

  看着暮色中古寨的残垣断壁和那口早已被齐腰深的野草埋没的古井,我仿佛听见它们正用一种暗哑的语调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极目远眺,黄墙黑瓦的民居村落,静静地躺在绿意盎然的大山臂弯之中,安宁祥和。曾经的主战场上,国家电网改造工程正在顺利进行……

分享到:
作者:◆ 郭文华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