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二版 -> 内容
一位退休老同志的“出奇”事儿(上接)[图]
2014/12/24 0:24:1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上接第一版)

  担任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时,有一次他外出开会,返回时路过济南,夜里24时下火车转车。当时正值炎夏,他往火车站前的水泥地上一躺,枕着包睡了一夜,第二天又赶车去了。

  1980年,张丁华任大港油田副总指挥。外出开会路过杭州,按规定他可以住5元一夜的房间,但他觉得没必要,便在八角钱的大通铺上住了一夜。路过上海,他住在八角钱一夜的地下室,一位大学教授朋友把附近的好宾馆找遍了也找不到他。

  张丁华从大港油田升任天津市委领导,油田领导班子在机关食堂设宴欢送他,每人花2元钱吃了个四菜一汤。在内蒙古工作3年后,张丁华被调进北京,自治区领导想安排个欢送宴,被他婉拒。后经他再三请求,大家吃了顿羊肉泡馍,就算送行了。

  张丁华到北京后,三门峡老家的乡亲们去北京看望他,他都是自己掏钱请他们吃羊肉泡馍或火锅,招待简单,但情谊绵绵。

  今年10月,出租车司机任海伟的母亲患了眼疾,任海伟带着母亲去了北京。81岁的张丁华帮他挂专家号,预订宾馆,还请他们去品尝北京烤鸭……

  任海伟和母亲还应邀到张丁华家做客。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恁大的领导,屋里竟然装修得很普通,满屋挂着张老练字的条幅。“原以为张老家里装修得富丽堂皇,谁知道恁简单!”

  今年9月中旬,张丁华因办学的事在家乡逗留6天。每天他吃饭都很简单,几乎都是吃烧饼、喝羊肉汤。有一天晚上,一位老朋友请他吃饭,他坚持在路边一家小店,一人吃了一碗牛肉面,吃得蛮高兴。

  但人们不知道,回宾馆前,张丁华走进一家社区医院,注射了治疗肝癌的药剂……

  为村里绿化,他自费买来树种,与表弟妹们一起栽树;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难问题,他筹建一所配套较好的小学;他言传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师生和百姓心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幼年时期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其各种观念的形成,对其一生的发展举足轻重。

  2000年,张丁华想为村里的绿化做点实事。在村委会支持下,村南1亩地被批准种树。十多年来,他每年都回村里三四趟,带着表妹杨桃月、杨秋桃和表弟杨建吉等,自费栽种松柏、银杏等树木1600多株。每次劳动,张丁华都买一些肉、菜,和大家在小树林里聚餐。有一次,张丁华抱着树苗栽树,忽然心脏病犯了,他坐在地边歇了两个小时。病情缓解后,他又继续栽树。

  张丁华77岁那年,通往小树林的路被洪水冲毁,他接到电话就从北京赶回村里。托表妹夫从山西买来砖。他则像老农民一样,带领表弟表妹从坡下铺砖,一直铺到小树林,干了两天。

  退休后,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张丁华先后筹资40余万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盖起了“新兴农民工子弟小学”。他出资与两个老部下五进五出北京新华书店及书市,先后购买3000多册图书及体育器材等送给学校,在学校办起了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室,改善办学条件。

  2012年,为培养小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重品德的良好习惯,张丁华将祖传的宅基地捐给学校,作为孩子们长期使用的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到基地给树木浇水,拔草、认树,增强了劳动意识,领悟了张爷爷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也增加了自然知识,受到多方面教育。

  新兴农民工子弟小学校长徐忍香告诉记者:“张老对孩子们真是太亲了!每次到校,他都会抱起小学生问这问那,非常感人。去年4月8日下午,他给学校赠送了精装版《道德经》《三希堂法帖》等珍贵书籍和字帖。还亲自撰写教案《小学生要学毛笔字》,走进教室,结合自己70余岁开始练字的体会,从颜真卿、柳公权讲到欧阳询、赵孟頫等楷书大家,从中国书法简史讲到勤学苦练的道理,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

  今年4月,张丁华在小树林里建起会兴德育教育基地,竖起16块碑,碑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孝道、蒙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勤学苦练及廉政等,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如今,这里已成为会兴街道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地。许多人慕名而来,在小树林里流连,在16块碑前沉思。离开时,大家都会感慨:“真受教育!”

  为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广大师生和百姓心中,张丁华在第四次肝癌手术后,先后三次到教育基地,与师生、干部和亲属们一起,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月19日,酷热难耐,张丁华从北京回到会兴德育教育基地,为新兴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领导和十余名老师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德格言等,还与老师们探讨了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一批批热爱祖国、有道德、有修养、懂孝顺、明廉政的社会主义新人。

  9月6日,阴雨天。张丁华邀请新兴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十几人,在德育教育基地聚餐。先学习,再讨论,村干部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百姓家喻户晓。

  9月8日,中秋节。张丁华带领表弟妹及晚辈近20人来到德育教育基地,先学习,后吃团圆饭,场面温暖而热烈。学习结束,张丁华给每家送了一盒月饼。第二天,张丁华的大表弟专门带着头天有事未到场的6个子女和孙子,到德育教育基地“补课”。

  为了搞好这三次活动,张丁华总是在当天早上8点多,坐出租车到商店挑选各种肉、菜、水和主食。买好后,送到德育教育基地。没让人帮忙,也没让人陪同。

  村组干部和老师们都说:“真幸运,张老能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野餐。他可真不像一个大领导,也不像动过四次大手术的老人,他的精神和气魄确实让人敬佩!”

  长期历练,组织培养,自律已成习惯;生死磨难,百炼成钢,活得潇洒自然。

  张丁华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公仆本色,高风亮节,无私奉献?

  面对记者的疑问,张丁华讲了几个原因:

  一是党组织长期教育培养的结果。在激情燃烧的年代,党员干部都是按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要求办事,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二是中华民族的德、孝传统,先辈和周围人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三是得益于自己在石油战线艰苦环境中的长期历练。四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长期奋斗是不行的。所以自己要多奉献,多做善事,把一生所得,回报社会。

  石油战线熟悉张丁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既能吃苦又特别能战斗的人。哪里艰苦,哪里任务重,组织上就想到了他。

  1957年,党组织批准张丁华到青海柴达木找油主战场油泉子探区担任试油作业队队长。他整天一身油工衣,和100多名工人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一天,他开着通井机去井场,返回半路,突然风沙呼啸,天昏地暗,不一会儿就被卷起的流沙窝掩埋了半个身子。他眯缝着眼睛,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地冲出沙丘地段,差一点生命不保!

  随后,组织上调张丁华到开特米里克钻采区队任区队长、总支书记。他住在井场,跟班作业,现场指挥。当时用水很紧张,每人生活用水都是限量供应。他和大家一样,十天半月不洗脸,都是常事。

  三年自然灾害时,青海石油职工在海拔3200~3500米的缺氧环境中奋战,每人每月粮食只有22斤,而且全是青稞面,食用油少得很,大家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张丁华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脏病,但他从没向组织叫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因为曾经吃过许多苦,张丁华无论做什么事,都感到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因为有沧桑经历和今昔对比,张丁华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总想为祖国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因为学古今圣贤,承优良传统,张丁华一生清廉,无私奉献,活得简单、充实,潇洒、超脱。

  张丁华,生在黄河边,饮过黄河水,传递着中流砥柱般的民族精神。家乡的干部群众这样评价他:他找石油像王进喜,当领导像焦裕禄,退休后如夕阳红!他用自己的忠诚、自律、清廉、为民,赢得人们的一致赞赏;他用正能量感动着许许多多身边的人……

  今年9月5日,张丁华筹资建起会兴德育教育基地,竖起的16块碑主要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道、蒙学、廉政等内容。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