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三水厂中控室,工作人员正监控整个自来水生产流程,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
因灵宝卫家磨水库水位持续下降,已经不具备向市区提供源水条件,从3月6日上午9时起,三门峡市自来水公司开始启用黄河水源供水,至今已近20天。目前黄河水水质怎样?市民对更换源水有何反应?3月17日下午,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卫家磨水库是三门峡市城市引水工程的水源地,2006年10月31日,为让市民用上更优质的饮用水,三门峡开工建设城市引水工程。三门峡市城市引水工程主要以灵宝卫家磨水库和孟家河天然径流为水源,经灞底河和红线渠汇入朱乙河水库后,通过新建引水管道将水送入三门峡市第三水厂,年最大引水量达3150万立方米。
2008年9月8日,城市引水工程正式竣工通水。然而,去年8月至今,卫家磨库区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水库水位持续下降,不具备向市区提供源水的条件。今年2月23日,灵宝市卫家磨灌区管理局向三门峡市自来水公司发去停水预告,说明当日水库水位为834.35米,低于死水位2.65米,仅比放水口高1.0米,现有水量482万立方米,能放出的水量为50万立方米。按照《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卫家磨水库需要暂定停止供水。该局建议市自来水公司搞好用水调度,确保市区正常供水。据了解,这是卫家磨水库为市区提供源水近六年来的首次停供。
接到灵宝市卫家磨灌区管理局的通知后,市自来水公司立即按照上级要求,在卫家磨水库停止供水期间重新启用黄河源水,以保证市区居民正常用水。
三门峡市第三水厂,工作人员正在观察平流沉淀池内的水质情况。
从今年2月底开始,市第三水厂忙碌起来,检修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的供水设施,更换水泵盘根,排查高低压配电设备,调整水处理工序,检查供水管网……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3月6日上午9时,市第三水厂二级泵站备用水源正式启用,一次性安全供水取得成功。
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科科长张立斌表示,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自2008年9月市区改用卫家磨水库水源后,市第三水厂所用的黄河水就作为备用水源储备,公司水质科从未间断对黄河河道和市第三水厂调蓄预沉池内存水水质的检测。他说:“每年春季,黄河上游会来桃花汛,多为融雪水,水质较好,我们每年都趁这个时机抽取黄河水至调蓄预沉池备用。调蓄预沉池面积1000多亩,能盛300万立方米的水。由于水域面积大,水的自净能力也很强。经多次检测,黄河源水达到水源三类水以上的标准,符合居民饮用水源的要求。
”
三门峡市第三水厂三级泵站,经过多重处理的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以稳定的供水压力送入市区千家万户。
张立斌进一步解释说:“市区约有30万人口,按照每两万人设置一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的要求,市区共设置1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天要监测9项指标,每月要进行42项常规指标监测。按照目前的监测情况,进入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市民可放心使用。”
在三门峡市第三水厂多重处理的水进入用户管网前,专业人员要对水质进行检测。记者现场监督二氧化氯消毒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相关标准。
重新启用黄河源水,许多市民关心水质问题,市自来水公司也在关注着市民的看法。张立斌说:“我们公司供水服务热线是2891100,24小时为市民服务,一旦接到市民关于水质的反映,都会第一时间处理。但从3月6日改用黄河源水以来,我们还没有接到一个投诉电话,看来使用黄河水后市民没有啥反应。”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东侧黄河南岸,用来抽取黄河水到三门峡市第三水厂调蓄预沉池的一级泵站正在工作。
市第三水厂厂长闫军召向记者介绍,黄河水从一级泵站、二级泵站提到市第三水厂后,要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道净水工序,其中水质检测要经三级监测体系,流程监测则要经过源水监测关、水厂内各工艺控制点监测关、出厂水质监测关、管网末梢水监测关,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水质安全。
市自来水公司生产科科长牛三好说:“市民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用水并非全是黄河水,其实水源共有3个。”
据牛三好介绍,目前市区居民使用的自来水全部是混合水,共有3个水源:市第三水厂每小时从黄河中抽水1700立方米;为保障管道安全畅通,卫家磨水库并未完全关闭输水阀门,仍有少量供水流来;在市区还抽取了部分深井水作为补充。目前,市区日供水量达到5.1万吨,此前卫家磨水库日供水4.3万吨,缺口水量都是靠抽取市区井水来调节。
根据灵宝市卫家磨灌区管理局的通知,卫家磨水库暂定停止供水的时间共4个月,从今年3月1日起至6月30日。在此期间,该局将根据降水及水库蓄水情况,适时开闸放水。(文/图 本报记者王旭国)
编者按:三门峡市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沉淀了厚重的黄河文化,从即日起,“三门峡日报”微信开始选登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由我市作家金光创作、整理的描写三门峡历史文化的《古今三门峡》系列文章。
该书主要采访、记录在三门峡地区发生的传说故事、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分别以远古篇、古代篇、近现代篇、历史人物篇、民俗文化篇、故事篇、风景篇、资源篇、旅游篇九大篇章,将三门峡地区古今文化一一展现给读者。
让我们为认识三门峡、感知三门峡,转起!
英雄的大桥
在三门峡市境内有很多大桥,比如黄河大桥、洛河大桥及铁路线、高速公路线、郑西高铁线的跨山跨沟大桥等,都以地名来命名,而地处三门峡东37公里观音堂境内的陇海铁路8号桥却是以杨连弟的人名来命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中国档案报》报道,由于地形复杂,观音堂以西至潼关间的陇铁线路高桥林立、隧道众多,特别是位于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的八号大桥,更是以48米的高度和172.5米的长度成为贯通陇海铁路的关键工程。这座大桥不仅是当时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也是解放前全国第一高桥。大桥由法、英、比利时三国工程师共同设计,1921年动工,用了4年时间建成。大桥既是陇海铁路的重要节点,又处在地势极为险要的地段,因此在战争中屡遭破坏。l944年,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队从陕县向西撤退时将大桥破坏。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主持修复该桥。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且修桥材料缺乏,工程人员设计了原地架设木排架便桥的修复方案,通过就地取材,用木料搭建了32组排架,于1946年8月恢复了大桥通车。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黄河南下,占领大桥,但大桥的木排架在战斗中被焚毁,陇海铁路再度中断。
1949年5月,为了支援野战军挺进大西北,追歼西窜之敌,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团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将中断的陇海铁路重新接好,恢复通车。为了完成任务,铁道兵工程部根据大桥破坏状况制定了抢修方案,计划加高4号桥墩,凿低其余桥墩后利用滦河大桥钢梁架设新桥。
英雄的大桥
8月20日,铁道兵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开工抢修8号桥。抢修人员面前的第一个关键工序就是如何让施工人员迅速可靠地登上墩顶,完成各墩的加高或凿低作业。为了解决难题,部队组织全体战士讨论,献计献策。刚从天津北仓参军入伍的新战士杨连弟几次到大桥下面观察,发现了桥墩垂直面上每隔三四米有几个突出的铁板,可以利用它把桥墩顶面凿平,于是就向领导提出建议,部队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经过研究,让杨连弟带领l8名登高能手去完成这一任务。杨连弟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最高的二号桥墩。恶劣的环境下,他在离地面30多米高的桥墩上,用铁锤一锤一锤地将混凝土桥墩凿低了2.6米,解决了困扰工程队的难题。
按照修复计划,共有四座桥墩需要凿低,凿除混凝土总量达49.8立方米,仅靠手工凿除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如果采用爆破方式,在高空3平方米大的桥墩顶面缺少隐蔽处,无法进行近距离爆破,抢修施工再度遇到困难。杨连弟为了解决难题,采用了小药包浅眼密爆爆破法,将爆破装药量减少,使爆破碎块尺寸减小,同时采用木板遮挡点火等手段,成功解决了近距离爆破的难题。他一鼓作气大干了3天3夜,完成爆破100多次。桥梁大队全体指战员按照他的办法,争分夺秒,共同努力,终于比原定计划提前20天完成这项施工任务。10月18日,大桥架好最后一孔钢梁,仅用59个昼夜,8号桥提前20天顺利通车。
为了表彰杨连弟同志的模范事迹,部队授予他“登高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杨连弟被评为铁道兵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1953年5月,杨连弟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为抢修清川江大桥壮烈牺牲。
为纪念杨连弟的英雄事迹,铁道部将其生前战斗过的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大桥,并责成郑州铁路局于1956年10月建成一座纪念碑,以示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
如今,杨连弟大桥仍有守桥武警战士值守在哨位上。(金光)
亲,您想第一时间了解三门峡的实时动态吗?您想欣赏到更多有意思的美文美图吗,那就关注我们吧!拿起微信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或者搜索订阅号“三门峡日报”,关注即可。同时也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新浪“@三门峡日报”和腾讯“@西部晨风”,小编期待与您亲密互动!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3月22日,记者到卢氏县木桐乡窑沟村采访途经洛河桥时,看到不时有载重三轮车从桥上经过,把桥压得摇摇晃晃,十分危险。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过河,2013年10月,木桐乡政府出资补贴和窑沟村村民集资,共同修建了这座钢索桥,桥长85米,桥面用木板铺就。然而,一些村民为图方便,居然开着载重车过桥,埋下了安全隐患。(本报记者 师宝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