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让知识变成财富
2015/3/17 22:51: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我是一个农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而无缘进入理想的大学校门。在一个熟人的介绍下,我来到某煤矿做了临时工。按理说,挖煤和理财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在理财方面我还是有一点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

  上世纪90年代初,收藏的热浪席卷中国大地。1998年9月,《中国商报》报道,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钱币拍卖会上,一枚湖北省银币以68.2万元的高价卖出;2001年12月,《南方日报》报道,四川内江刘某收藏的毛泽东像章价值1000万元。受此影响,我按照报纸上留下的地址,给外地的收藏公司如数寄去了198元的资料费,不久便收到了该公司寄来的收购资料和交易地址。

  有一天下班后,我借了朋友的摩托车,到乡下上门收购民间遗留下来的纸币、硬币盒、邮票、像章等。一个月下来,花光了我辛苦挣来的5000元积蓄。拿着收购的物品,按照资料上说的收购地址前去交易,但人家却说,我手里的东西是“废品”。因为初涉藏海不知水深的原因,第一次就让我交了“学费”。尽管如此,但我并不服输。

  后来我才明白,从事收藏必须脚踏实地,甄别真假做到货真价实。于是,我又交钱报名参加了当地一家藏品公司的代收员。一个月后,该公司给我寄来了《中国古钱币库》《中国铜元目录介绍》《中国银币交易大全》等相关书籍。细细一看,这些书籍都是一大堆华而不实的无用信息,至于做代收员也是没了下文。

  接二连三地受到打击,却丝毫不减我对收藏和理财的热情。痛定思痛后,我觉得必须走专业的收藏道路,阅读专业的理财书籍才能从中找到窍门。于是,我在正规书店买来《古币收藏技巧》《古币辨伪知识及名词解释》《收藏品市场购销指南》等,开始认真钻研,由此还结识了不少藏友。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收藏和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今看见藏品,我会先观品相,再辨真伪。

  几年前,一位老太太把自己家里收藏的一枚光绪年间的银元拿出来兜售。受假银元太多的影响,没人愿意要她的东西。出于好奇,我从老人的手里接过银元查看,发现这是一枚稀少的清朝珍品银元。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原色原光,币面及周边的损伤极小。经过协商,我以500元的高价成交,而身边的人都笑我傻,说这银元50元都没人敢要。尽管这枚银元花去了我三分之一的工资,但我觉得物有所值。做人讲究的是诚信,而且还要做到童叟无欺。

  投资收藏和炒股、买基金是同样的道理,都有风险。当收藏领域出现疲软时,我则以静制动,提高理财方面的投资。2006年,收藏市场成交量相当活跃。当我得知1960年发行的车工2元人民币的价值升到了500倍,回家后我就把自己平时收藏的车工2元人民币拿出来仔细查看,结果有10张车工2元人民币票面新颖、号码相连。第二天,我乘车到郑州交易市场,以每张800元的价格成交。当时,下乡收购时每张才10元钱,如今却以800元的高价获利。

  收藏也是一项增加家庭收入的门路,只要拥有专业的理财知识,让知识转变财富就不是梦。

分享到:
作者:◆ 梁敏才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