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父女连心永续情
——致父亲马凤超
2014/11/4 22:41:0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生命只是沧海一粟,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合。10月19日,父亲因年迈与世长辞,享年83岁。这3年多的时间里,我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泪眼婆娑,却唤不回往日双亲的慈祥容颜。

  父亲1933年出生在湖滨区磁钟乡一个穷苦的小山村里。少年经历坎坷、生活困苦、缺衣少食,但从没有阻止他上进好学之心,他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高材生”。1956年,父亲从洛阳师范语文专科班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62年,他到灵宝豫西师范任职教导主任,其间从事业余创作,后到灵宝文化馆编辑《灵宝文艺》。“文革”一开始,他就被打成“小秦牧”,关进了“牛棚”。他很伤心,表示“从今往后再也不编编写写了”。但他“秉性”难改,时隔3年,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70年,父亲调到洛阳地区创作组任组长,后任洛阳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文联副主席。10年后,经他的努力,创办了《豫西文艺》和《洛神》两个文艺期刊,之后到《豫西报》任副总编辑。1986年,三门峡升为地级市,豫西报社从洛阳迁到三门峡,成立了三门峡日报社。那时报社刚刚起步,方方面面没有梳理顺畅,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为了工作,父亲连续大半年不回家,昼夜奋战在单位,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家忘我地工作。其间,他主编了报告文学集《弄潮之歌》《一代风流》等,出版小说集《虢国留下的故事》,亲自编撰《写作辞典》,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数百篇,作品真切地保留了生活的本质和魅力。其中,他创作的《红花满山》《三请老县长》《寒心的失信》等文被选入多种选集和中学乡土教材,小说《社赛》获《芳草》一等奖,报告文学《胡耀邦和一个农民》获《奔流》佳作奖,《伟大的征服》获河南省电台配音录制“金马奖”,电视剧本《十个猪头》获中央电视台优秀短剧作品二等奖。1987年,他跟随黄河漂流队,用最真实的脚步“测量”出长篇纪实报告文学《黄河漂流记》,随后在多种期刊上连载。

  让后辈更感动的是,父亲和母亲从相识到相知,从结发到最后相继离去,他们之间演绎了一场缘牵千里的传奇爱情。我母亲是名军医,就职于北京某部一所医院里。父亲当时已经是豫西地区小有名气的作家,一次到北京参加文学创作研讨会时,歌手程琳的妈妈将他介绍给在医院工作的母亲,第一次见面时,母亲手里就拿着父亲的作品。她说:“我很喜欢看你的作品,朴实、风趣。”父亲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从兜里掏出一本刚刚领到的获奖证书塞到母亲的手里扭头就跑了。就这样,远隔千里的父母相爱了。1976年,母亲作为军医随部队支援唐山大地震,一去就是两个多月。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寄出的数封信件未见回复,他焦急万分,单身赶往北京,了解情况后直接奔赴唐山,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了母亲,陪她一起救灾。从唐山回来后,他们结婚了。因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河南,不能时时见面,一直靠书信来往寄托相思。母亲总是羡慕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并一直保存着这些信件。我上初中的时候,母亲曾经给我读过数封父亲写的信,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1989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全国十大优秀小品剧,父亲写的《十个猪头》第一个播放。一家人因《十个猪头》引发一系列的闹剧看得捧腹大笑。小品剧刚结束,父亲就走进屋里,拿出本子写写画画,喊着“后续有了”就直接出门了,并说“别等我吃饭了”。我知道,父亲是来了创作灵感,到单位去了。那可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啊!母亲二话没说,从厨房拿出个饭盒,盛满了各样菜,拽着我的手,提着饭盒就追了出去。那年的大年三十,我们全家是在父亲的办公室里度过的。父亲在办公室里创作,母亲和我在隔壁的屋子里默默地陪着他。父亲每次拿回来的获奖证书或小说、剧本的手稿,母亲都小心翼翼地收好,脸上总是挂着幸福喜悦的表情。1994年,父亲突发脑血栓,落下了偏瘫后遗症,从人生行程的至高点一下跌到了谷底。但父亲并没有被击倒,他依靠自己的坚韧和不屈,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在随后的17年时间里,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无怨无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母亲走后,父亲曾经有轻生的念头,甚至觉得母亲一离开,他不可能再活下去。我流着泪对父亲说:“爸,坚强地活下去,要为母亲过三周年,这是你对她最后的哀思和回报。”父亲当时掉着泪,坚定地点了点头。

  父恩如山高,母爱似海深。如果说母亲是操持家务的行家里手,那么父亲就是家中的“定盘针”。我非常崇拜父亲的敬业和才华,他的处世方式和品行对我日后的成长影响极大。父亲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手把手教我写作知识,从上初中时就让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并细心修改。我最温馨的记忆是上高中的时候,一次课间操时间,父亲到学校看我,为的是中午带我下馆子吃羊肉糊饽。他站在教学楼下,伸长脖子对我大喊“宝宝”,连喊四五遍,声音洪亮如钟,引得全校师生大笑。

  母亲走后的3年多时间里,我把照顾年迈病患父亲的大旗扛了起来,成为家里左手扯着孩子、右手扶着老人的中坚力量。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亲在安度晚年期间,时时关心国家政治,新闻联播和三门峡新闻每日必看,《三门峡日报》和《西部晨风》天天准时阅读。无论刮风下雨,父亲总是骑着他那三轮摩托赶到报社取回报纸,还经常评价报纸上的文章。父亲的老伙计段伯伯来家里,说起三门峡大发展,谈话间父亲惊呼:“老段,你连‘四大一高’都不知道?”随后,他不厌其烦地把“四大一高”解释给段伯伯听。看着两个80多岁的老者如孩子般认真讨论问题,我心里一阵感慨和感动。

  父亲喜欢看体育节目,为了看电视节目,他和孙女优优抢遥控器,谁也不让谁的样子会经常引得全家人大笑一番。奥运会、亚运会赛事他几乎场场不漏看,他会赞叹刘翔跑得快,更会夸奖打冰壶的姑娘有胆量;世界杯球赛,父亲不顾我们阻拦半夜两点多起来看比赛;仁川亚运会排球赛事,父亲场场不落。我下班回来,他总会和孙子葛洋一起滔滔不绝地评论上好一阵子。 

  如今,每每看着父亲常坐的椅子、骑过的车子,脑中清晰地浮现父亲的身影和笑容,一件件生活往事浮上心头。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有的时候,真的幻想时光可以重来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谁会像父母一样包容并原谅你,因为只有父母会对你无限付出,关心你、疼爱你、教导你。即使你到了50岁,但在父母眼里你还是个孩子。父母在,你哪怕跑得再远,也不会形单影只,走到哪里都有父母的牵肠挂肚和那纯粹不求回报的爱。子欲养而亲不待,泪流满面也不能唤回父亲的一次回眸,从此世上再也没有那个叫我“宝宝”的人。如果有来生,请让我再大声地喊一声:爸,我爱您!

分享到:
作者:马厦 网络编辑:徐伟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