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窽里的故事
2014/1/10 0:03:16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三门峡市区南约30公里处的崤山腹地,有一条绵延起伏横亘东西的山岭,它是古陕州和古永宁(现洛宁)的分界,上树界碑,故称界岭,也是黄河与洛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北水归黄,南水入洛。
  
  沿界岭北麓,由东而西的杨家河与由西而东的野桥河,于陕县西张村镇的涧里村交汇,史称橐水或涧水。涧水调头向北,穿越崇山峻岭中的十里大峡谷,到三门峡开发区孕育成景色如画的天鹅湖后,融入黄河,俗称青龙涧河。涧水穿越的十里大峡谷,即谓之曰“窽”。1958年修筑的涧里水库,就雄踞卧波于十里窽五里涧的狭关险隘处。
  
  窽,释义为空。窽里东侧沟壑交错,山势平缓,是附近百姓的天然牧场和柴草采集地;西侧壁立千仞,裸石嶙峋,湍急涧水穿崖而过。其毗连的“母狗峪”“虎路峪”“吃豹峪”以及“白石崖”“黑风崖”,仅其名字就让人闻而却步,自古就有“进了十里窽两腿直发软,走出五里涧才算是好汉”的传说。
  
  窽口,一股细流从半崖岩缝里冒出,水花飞溅。水流处长满青苔,像一帘碧挂。离地面约一人高处,天生钵状小潭,水质甘冽,冬温夏凉,人称“滚水碗”。
  
  前行约二里路,悬壁上有一直径与人等高的洞口,名曰“银洞”。曾有好事者从崖顶坠绳入洞探宝,行进深不过丈,发现一潭绿水,寒气袭人,火把熄灭遂返。洞下石壁如切,镌有小诗一首:远望陕州好风流,十座高山九无头,女住南门此一居,北往南来水交流。
  
  这首诗还引出一个故事:相传窽里有一对金蜡,一到夜里就会在塔山、南屏山、梅花山一带明灭闪烁,游走不定。还有一只金鸡,天亮前就会在山上打鸣,当地百姓常能听到金鸡报晓的叫声。后有一个喇嘛僧来此采宝,盗走了金蜡、金鸡,临走时在银洞下刻诗并留言,谁能破解诗意,就会洞门大开,银光闪闪,满目是宝。一些探宝心切者,纷纷攀缘解诗,把石壁缘磨得精光。
  
  继续前行,路东有一不算很大的普通石头,曰“响水石”。人走到跟前,可隐约听见如纺车纺棉花的嗡嗡声。
  
  流淌的涧水常会隔路段行,人们不得不踩石过河。奇怪的是河心的两块裂石,若笸箩大小,一块叫“石鱼”,一块叫“石鳖”。过河的人都要站立在鱼脊、鳖盖上注目端相。
  
  过河不远,一块长约四米,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的黑色巨石雄立于路侧水边,如鸡匍行,人称“石鸡”。传说一个石匠路过窽里,看见这块方正的石头就躺在上面休息。恍惚间感觉身下的石头在缓慢移动,原来石鸡要去河里喝水。石匠这一惊可不小,随急拿出应手工具铁锤和钢凿,在石鸡背上锻造出两指宽,一尺多长的深槽慌忙离去。石鸡死后一直留在河边,它通体黑色,而背上那道槽及周围的石沙都成血红色。
  
  旧社会,孩子们被这些故事所吸引,每到太阳快落山时,就会等在村口,看见有挑柴的大人们回来,便很热情的迎上去,从柴捆里抽取“扭哨棍”(一种能把表皮扭掉成圆筒当哨子吹的植物),或寻找“老鸹鼻疙瘩”(一种寄生虫卵形成的木质物,样子像鼻子)。这样一来,孩子们上山进窽的欲望愈来愈浓。一到冬春季节,好奇心强的孩子就会哭着闹着随着大人们上山。十里长窽的故事也就这样代代传了下来。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涧河桥上,信步在涧河公园,或垂钓于涧河岸边,荡舟在涧里水库的水面上时,是否知道青龙涧河流经的十里长窽,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分享到:
作者:尚铁牛 网络编辑:徐伟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