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金秋寺河满山香
2014/11/12 0:28:12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其实我知道,香有千味,心香最浓。可是,一到这个叫寺河的地方,闻着满山的苹果香味,来不及品尝,心就醉了。于是,我心中感叹道:这里真可谓时至金秋满山香啊!

  快入寺河乡时,不时看到村头、路旁到处都是收苹果的大卡车,蓝色的车厢、红色的果筐,在这深山沟里格外显眼。果农们开着小三轮,满载着飘香的苹果,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往卡车上装。整个收购场,就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我随便问了一位送果的老人:“咋不称呢?”老人吃力地放下手中的筐子,喘了口气回答:“咱这苹果一不用称,二不用验。”看我满脸疑窦,他笑着解释道:“筐子是商家的。每个筐装30斤,咱只有多装,不会少装。果子个大个小,装车时人家随意在我们筐里抽检一个,就定了价。”我这才明白过来,目送着老人又搬起沉甸甸的果筐去装车了。

  一路上,这样的情景我看到了三次。我在心里盘算,像这样的大卡车,一车拉三四万斤,那一天要从寺河乡卖出多少苹果呀!

  答案很快就有了。乡长张国胜介绍,从10月上旬开始,每个行政村平均每天对外销售苹果5万公斤,全乡16个行政村每天要往外发货80万公斤。

  这么大的数字!我知道,寺河在三门峡市来说,是个小乡,只有7100多口人,能有这么大的产量,真是不简单。

  已是深秋,山坡上那些没有被收获的果树早已落了叶子,红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像布满山乡的小灯笼。秋日的阳光洒在山坡上,把果树照得透亮,活脱脱一幅优美的工笔画儿。

  寺河苹果远近闻名。由于地处海拔900米—1300米之间,加之土壤适宜,产出的苹果富有特色,按行家的话叫甜、脆、香、艳,囊括了苹果所有的优点。于是乎,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公社就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在上埝岭头的功德碑上,我看到了当年公社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苹果事业的光荣记载。那是一位叫王振礼的公社书记,坚持10年不下山,扎根山区,动员群众开垦荒地栽种苹果,终使这个穷山僻壤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据乡干部老董介绍,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山里人都没有苹果生产的概念,任凭上边怎么动员,大家就是不行动。那时候,公社出钱买来的果树苗免费发下去让群众栽种,可是许多人白天栽上,夜里又偷偷拔掉了。后来“逼”得紧了,不得不应付着先栽一点再说。不料想,几年之后,果树挂果了、成熟了,收获的苹果好吃又好看,几乎被外面的人一抢而光,还有一些被送到省城、京城。这一下,人们尝到了种苹果的甜头,开始主动栽种果树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寺河乡的苹果产业逐年扩大,从1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5.6万亩,人均8亩。

  今年的寺河,风调雨顺,加之强化了管理,苹果出奇地好。老董估算了一下,全乡增产增收30%没问题。他指着到处都是收苹果的卡车说:“今年的市场也好,卖得可快。往年果农找客商,今年变成了客商找果农。一进入10月,卡车就开到了村里,短短一个半月,咱寺河的苹果就销掉了八成。”

  “进村收的苹果便宜吧?”我问他。

  老董略带神秘的表情回答说:“哪会呢,今年的价格比去年还高出不少。80公分大的果子能卖到五六元钱,有些论个儿卖的一个就卖10元!”

  说话时,我们绕过一个山梁,来到了刘柏村。这个半山腰的山村里,也停着一辆大卡车,村民们正往车上装果子。村委主任耿到顶把我们引进了他的果园。老耿的果园就处在山坡上,满园的苹果压弯了树枝,有的几乎离地面只有半尺。他指着他的果园告诉我们,这个山坡过去就是一片荒山,是他与妻子一点一点开垦出来的。10多年工夫,已经扩大到了14亩。

  我顺手指着眼前的一棵苹果树问:“这一棵树能收多少斤?”他不假思索地回答:“200公斤。”说着,他爬上树挑了一个最大的果子摘下递给了我。我接过这个碗大的苹果,不禁惊奇地叹道:“这么大呀,有多重?”老耿说:“这个至少有600克。”我说:“差不多是苹果王了吧?”老耿嘿嘿一笑:“它比较大,但肯定不是最大的。今年灵宝苹果展销会上,我们参展最大的一个665克呢。”

  园子里,老耿雇了些人帮助收摘苹果,整个果园一派繁忙景象。老耿介绍说,他们一家人忙不过来,这个时候就得雇工。

  我说:“你这一棵树收200公斤,一亩果园有多少棵树?”他说:“35棵。”我吃了一惊:“那就是7000公斤啊!一公斤8元,那就是5.6万元了。”他笑道:“没那么高,有的小树结的少些。”我说:“那给你折算一下,一亩园子4万元,你今年14亩,不就收入了56万元了吗?”老耿开心地笑了。他说:“50多万元没问题。”

  50多万元,能盖一座漂亮的小洋楼,能买一部高档的轿车……一个深山农户,靠种苹果一年就能做到这样的事,我想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算是高收入了。   

  跟老耿算的这笔账,已经让我很震撼了,可是与党委书记张建霞算了一笔总账,更令我震撼:全乡人均8亩苹果,按今年的价格和产量,往下再算又是一个新的答案。难怪,一路上看到的果农,个个笑脸灿烂。

  满山的苹果,香味四溢。靠辛勤劳动换来的甘甜果实,使寺河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说,这些天,乡信用社门前就排起了存款的长队。不用说,那存折上每增添的一个数字,也会释放出一种奇特的香味儿,并沁入到寺河人的心里。

分享到:
作者:◆ 金光 网络编辑:徐伟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