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微信 -> 内容
【古韵】石墙·老宅·过街楼
2015/1/16 17:13:1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关注三门峡日报微信

 

各种造型的木格窗

 

古巷

 

老宅

 

石墙

 

    3月13日,当本报记者驱车辗转来到杜店村采访时,54岁的村委委员邹顺民笑着说:“最早还是从你们《三门峡日报》上看到入选的消息,村里人都很高兴。没想到过去的老房子还是宝贝呢!”

 

    杜店村村落约形成于清代,位于朱阳关镇西5公里处。据了解,该村原来因在农历正月十五出社火时喜于出垛(“垛”是社火中的杂耍精粹项目),曾取名“垛店”,清末改名为“杜店”。由于历史上此地处于湖北、南阳至西安之间的古道,因此物流丰富,消息灵通。民国期间,杜店为集镇之地,商家云集,生意兴隆。

 

    记者了解杜店是从一棵巨大的老树开始的。远远看到村里一大块田里兀立着一棵苍老的巨树,一位挑水的村民说,这棵树有上千年树龄了。走近可见虬枝峥嵘,须仰头至帽落,方能目及树梢;树干粗壮,有孔贯穿,须四五人伸直双臂,方可合抱之。树干中腰挂一绿色标牌,上面写有“卢氏县人民政府”以及“黄连木,树龄1000年”,保护等级“I级”等字样,让人顿生敬畏之情。像这样历经沧桑的老树,一般都被村民们视若“神树”,杜店村人也不例外,他们设置了土台,并辅以刺木等对这棵老树进行保护。

 

    在村民心中烙印最深的是村子中央坐落的一座虽不算巍峨,却被大伙儿津津乐道的古建筑——观音阁。

 

    村民提供的一些资料显示,观音阁(俗名过街楼)创建时间不详,古时阁上书有“莘野高风”,楼上为万殿堂,下为过街通道。远观阁楼雕梁画栋,檐牙高啄,蔚为奇观。小心地踩着老梯子登上阁楼,但见阁内所立观音神像面容慈善,一对童男童女小像站立一旁,宛若一大家子,人丁兴旺,仙气十足。蒙尘的顶梁之上,有以毛笔字写的“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十五日重修”字样。据村民们讲,旧时修建观音阁的目的是为村民祈子祈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来祈子祈福之人络绎不绝。至今,村里还有一些人家遇孩子满月便会到阁楼上放挂鞭炮以示庆贺,有的到这里还愿。但也有一些村民不信这些,“俺家就从来没在阁楼上放过鞭炮!”邹顺民说。

 

    据该村一位40多岁的村民介绍,他小时候曾听爷爷说,过街楼没有盖成前,其对面有片红沙坡,村民们担心发生火灾,为避邪,就兴建了过街楼。“文革”时期,过街楼曾遭到破坏。原来村里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能说清旧事,但前两年去世了。记者请村民帮忙再找一位老人,他们摇头叹息:“现在的老人都记不住过去的模样,也找不来这样的人喽!”

 

    观音阁以东的街道南北两侧,排列着百余户古建筑民宅,这些民宅大都是四合小院,有门楼、上房、厦房和厅房。房屋的建筑以石料为主,无论后墙或山墙,都用砖头大小的石块、石条或石片干插而成,层次分明,且接口紧咬,几百年也未走形变样。民居的门、窗、柱子和屋檐等大都雕刻着各种花形,尤其是窗户,有方格形、田字形、回字形等,尽显古代雕刻艺术。据说,这个村落的形成源于明清时期村里的邹、祝两姓家族,他们先后迁入此地,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形成了整齐的传统村落。在村里,记者还能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石磙、石碾和石碑,仿佛诉说着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更有那些发黑又破损的硬杂木门墩,以及石门墩上镌刻的凸起花纹,无不让人想起岁月的风雨沧桑……

 

石碾

 

  

石墙

 

观音阁

 

    如今,由于时代变迁,一些村民嫌旧房子低矮、采光条件差,加之旧建筑年久结构松散不安全,纷纷拆掉旧房在原址上修建了新式房屋,无形中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效果。站在观音阁上东望,古村落中不时掺杂着新式建筑,也使人感到了一种无奈。

 

 

 石墩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准备离开杜店村时,一位姓杨的老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喜欢盖成水泥砖墙两层平房,但我们老人总觉得还是老房子住着舒坦……”(本报记者 孟国栋 尤黎明 师宝华)

 

【追踪】昨日,杨群旺的母亲手术顺利

 

 

术前,医生在为老人做进一步眼睛检查

 

走向手术室

 

15:10进入手术室

 

 老人的女儿在焦急等待

 

16:05手术顺利结束

 

    3月24日,本报刊发了《杨群旺家里来了“白大褂”》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日下午,杨群旺的母亲姜娥在黄河三门峡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据介绍,老人经过一周抗炎护理即可出院。

 

    3月14日,本报记者在灵宝市朱阳镇大村采访时,途中偶然发现一户农家里的一位老人用手捂着眼睛,艰难地给院里的鸡喂食。户主杨群旺说,这位老人是自己的母亲,名叫姜娥,患眼疾已经20多年,因家里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现在几乎睁不开双眼。3月22日,记者和黄河三门峡医院眼科医生刘江川来到杨群旺家。刘大夫为老人做了检查,表示必须尽快手术,否则病情会恶化甚至会导致失明。当天下午,报社记者即与刘大夫一起,将姜娥接到了黄河三门峡医院。

 

    3月26日手术前,刘大夫告诉记者:“经过5天的消炎,老人眼睛里分泌物没有了,炎症也控制住了,可以做手术了。”

 

    姜娥激动地对记者说,住院第二天,医院领导就来看望她,还送来了营养品。姜娥的大女儿杨爱玲说,医院领导特意给医院餐厅负责人交代,她们吃的每顿饭都由工作人员免费送到病房里,而且送饭时还会把下顿饭菜报上,方便她们选择。“真是考虑得太周到了!”说着,杨爱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据眼科主任穆雅林介绍,他们给老人做的双眼上睑内翻倒睫矫正术,是通过去除多余的上睑皮肤,经过特殊的缝合,使双眼上睑上翘,从而矫正内翻。他说,这个手术属于门诊手术,不需要住院,但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他们安排其在住院部实施手术,等一周后拆线就能出院。

 

    “报社帮助杨群旺母亲这件事情做得很好,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也让我们医务工作者受到了启发。山区的老百姓由于家庭困难、交通不便,患病后难以及时发现、治疗。今后,我们也要经常下乡进村,尽可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穆主任认真地对记者说。    

 

    昨日下午3时10分,姜娥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走进眼科手术室,杨爱玲在手术室外面焦急地等待着。下午4时05分,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老人被送往病房

  

 安顿老人

 

术后,主刀医生到病房看望老人

 

眼科主任穆雅林(中)、主治医生刘江川(左)、护士长(右)赵满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主刀大夫穆雅林、刘江川告诉记者,手术前,老人因过度紧张浑身发抖,他们采取了术中心电图监测等手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经过一周抗炎护理,老人即可拆线出院。

 

    本报记者期待着老人早日康复。(文/本报记者 尤黎明 师宝华)

 

【快评】劝君莫伸折花手

 

 

 

 

    上阳路迎春花开了,虢国公园玉兰花开了,崤山路榆叶梅开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城里无处不飞花。

 

     然而,个别市民折枝摘花的行为却与春天的美景格格不入:顺手折花独自赏、爬上枝头摆Pose、硬掰花枝拍特写……鲜艳的花瓣被摘得洒落一地,嫩绿的枝桠被折得狼藉一片。摘时花溅泪,折后树伤心。随意攀折花木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给花木带来了伤害,也扫了他人赏花的雅兴。

 

    距离产生美。赏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偏偏有人为了能与娇艳的花朵来一个“亲密接触”,竟然不惜毁掉它的生命。花虽美,但折枝摘花的人不美。即便这些人把花拿在手中、插在头上,也映衬不出美感,反而更显他们文明素养的缺乏。

 

    鱼儿离开水将死,花儿离开树会蔫。既然不是林黛玉,何须效仿《葬花吟》?但愿采折者收敛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手下多留情,动“眼”不动手。希望大家一起来呵护花季的美丽,营造和谐、文明的赏花环境,不但自己要爱花,而且碰到折花的人还要敢于站出来劝阻。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情怀。花儿的绽放和凋零,本应顺其自然。让我们一起成为“护花使者”,让花儿在枝头自由自在地开放,让它的美丽更长久、气味更芬芳,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报 可人)

 

亲,您想第一时间了解三门峡的实时动态吗?您想欣赏到更多有意思的美文美图吗,那就关注我们吧!拿起微信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或者搜索订阅号“三门峡日报”,关注即可。同时也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新浪“@三门峡日报”和腾讯“@西部晨风”,小编期待与您亲密互动!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分享到: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