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八版 -> 内容
小村北营
2015/6/8 22:38:02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小村北营是黄土塬上极普通的一个村落,千余名村民零散地分居在四五个相对平整些的区域。若干年前,他们的家大都安在地坑院里。

  地坑院也叫天井窑院、地窨院,或地下四合院,作为人类生存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是黄土高原留给世界的财富。傍晚时分,昏黄的阳光下,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升腾起袅袅炊烟,下地归来的乡亲们相互之间热情地招呼着,这一幕就像是一幅山乡夕照图,朴素、和谐而温暖。夏夜月光下,大人们围在一起唠着家长里短、鬼狐神怪,电视里播放着国家大事或国际争端,孩子们则快乐地嬉戏着,就像是至真至美的乡村小夜曲。冬日,呼啸的北风把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关在了各自的家里,村民们几人或几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度过这一年仅有的悠闲时光。

  以地坑院为主要建筑的村落,一天之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安静的。初到村边,你会看见满目苍翠,绿树成荫,就是所谓的“见树不见人”。还能听见鸡们在地上找寻食物时发出的“咕咕”声,或者是风吹过树梢带出的“丝丝”声。但几乎看不到人,因为乡亲们一大早都下地劳动去了,如果太阳出来以后才去地会被人们嘲笑为“懒汉”。中午回家吃饭人们也都是匆匆忙忙,傍晚下地回家来,一般已是日落西山,甚至是月上三竿。雨雪天气倒是有闲人,但这时节一般没有外人来,所以就有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说法。

  这种地下四合院,凝聚着先民们的智慧与生存哲学:健康而节能。厚实的黄土不仅为乡亲们隔离了大自然的狂风、酷热、严寒,而且隔离了一切不必要的噪声,只留下鸡鸣、犬吠和昆虫、小鸟们的欢唱……一些最自然的声响。世界因为这几米的深度而显得格外宁静、和谐。久居地下的安静生活也使得乡亲们格外内敛,不喜张扬,宁静平和,温良恭俭。这种平静、舒缓、悠闲的生活节奏和性情,显然和这个时代的喧嚣和急躁不合拍,出于对都市生活的向往,地坑院的居民们纷纷从地下搬到了地上。不知从何时起,住地坑院仿佛成为了贫穷、落后的象征,特别是近年,三轮车、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耕牛和架子车的“黄金搭档”,成为农村体力活的主力军;脱粒机、播种机、收割机也纷纷落户农村;摩托车、汽车开始走进农户,成为村人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地坑院的弊端——出入不便就日渐显现,于是,地坑院逐渐遭人废弃。

  近年,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但地坑院还是与村民的生活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些温暖的回忆。作为一个地坑院的“土著”居民,我自然热切渴盼地坑院能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道风景,但每一次回家,总是悲伤地看到,一个个地坑院在颓废、荒芜,那里曾有的祥和、温暖记忆化作芳魂一缕,飘摇在心海之上。

  所幸,2012年北营村迎来了它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改变,因为这里将成为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这一切自然令村民们欣喜欲狂。果然,寂静了很久的北营开始热闹起来。如今的北营,景区基础设施已初具雏形,这种以地坑院为载体,以民俗文化为灵魂,以独特的自然地貌为背景,展现地坑院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无数游客,农民的脸上开始绽放久违的笑容。

分享到:
作者:张银锋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