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简说三门峡 -> 内容
中国第二大黄金基地
2013/10/23 11:05:2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金光

    三门峡市境内,有着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是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这些黄金矿藏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和陕县、卢氏境内,但最集中的地方在灵宝西部的枣香峪、文峪、东桐峪、曹洞沟、金渠沟等地,已探明黄金储量达到448吨,其中大中型金矿床17处。河南省地矿厅科研所预测小秦岭矿区黄金远景储量在600吨以上。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直接投资建成秦岭金矿,改革开放后,国家扩大了黄金生产规模,将秦岭金矿所属的文峪坑口设为独立的文峪金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又组建了东桐峪金矿,并在三门峡市区投资建成中原黄金冶炼厂等直属企业。而地方政府为了整合资源,制止民间对黄金矿产的滥采滥挖,先后组建了金渠金矿、灵宝县金矿、灵湖金矿、桐沟金矿、大湖金矿、枪马金矿、樊岔金矿、豫灵金矿、藏珠峪金矿、安底金矿、崤山金矿、石门金矿等。这些国有和地方金矿,年生产量最高可达30多万两,因此,灵宝市又被称为金城。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秦岭金矿当井下采金工人,一年后调入地质筹建队做描图员工作。那时候,我每天在那些矿脉分布图上看着描着,仿佛走进了金色的世界。小秦岭地区共有172条大小矿脉线,这些矿脉线像一条条金项链戴在老鸦岔这个巨人的脖子上,成为祖国的巨大财富。我曾工作过的金洞岔9号脉西部,从零坑到九坑,黄金储量就有21吨之多,这也是国家最早开发的矿区。
    有一天,我与地质队的刘队长、余工程师聊天儿时,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小秦岭地区是一头大金牛,黄金多着呢!但从目前探明的黄金储量看,还远远不是大金牛。刘队长说,当年李四光从北京坐飞机往西安去,经小秦岭上空时,感觉飞机往下沉了一下,就展开地图看,发现一个叫金洞岔的地方。到西安后问地质学院的教授,得知金洞岔曾在明代就开始进行金矿开采作业了,李四光听后高兴地说:“好,在中国,只要有叫‘金’字的地方,就有金矿。金洞岔就是一条大型金矿床,你们抓紧去勘探。”果然,地质部门很快便在此探明了黄金宝藏。从此,这儿便由寂静变得喧闹了,成为国家大型黄金生产基地。
    其实,早在宋代时期,金洞岔便有黄金开采的痕迹了,只是到了明代才形成规模。尤其在我曾工作的九号脉山坡的石壁上,刻有“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开硐三百余眼”的字样,说明当时的开采规模还是很大的。
    据说,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限制,那时候开采黄金无法像现在这样先打通巷道,再打造切割道、天井,然后分采场开采,而是对着矿层直接采用架火焚烧,然后泼上水,把矿石从岩壁上激下来。现在看来,当时这样做很笨拙,但也不失为祖先在采矿中发明的一种奇特办法。
    1983年秋天,我与一位矿领导到矿区的一个山洞中察看。这是一个宽不过20米的山洞,洞口被石头砌着,两位民工在看护。矿领导抓了一把黄土一样的土石质矿渣悄悄告诉我,这是我们的秘密宝贝,矿石含量达到每吨1572克,哪个月矿上完不成任务,就上来打几炮,装袋运到选厂直接选金。
    三门峡市境内的黄金开采一度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的大批淘金者。上世纪80年代,在开放搞活的动力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到这里求财。这些人中,有的投资建设小型矿厂,有的到枣香河里淘沙金,还有的到矿口为矿主们背运矿石,更有非法人员进入矿山偷采矿石或直接非法收购人们从国有矿井里偷运出来的高品位矿石。于是,小秦岭山上逐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给国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流失。为了加强管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特派武警黄金部队驻扎到矿区,设立检查站,严格控制黄金矿产外流,从而杜绝了黄金的非正常开采。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和地方都进一步整合了矿山企业,使小秦岭矿区的生产秩序明显好转。如今,除国有的秦岭、文峪两大金矿外,还有市属金渠集团、灵宝的黄金投资公司、黄金股份公司和金源公司进行有序开采。市内,中原黄金冶炼厂为这些企业开采的黄金矿石提供选冶服务,是中国黄金行业的明星企业。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