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内容
“城市美容师”:您辛苦了!
2015/10/26 9:27:42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然而正是他们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凌晨准时奏响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10月26日是河南省第18届环卫工人节,10月22日,本报记者走近身边不同工种的环卫工人,倾听他们用辛勤汗水谱写出的感人故事,对他们道一声:
  
  “城市美容师”:您辛苦了!
  
  清洁工:常年与垃圾“作战”
  
  垃圾处理大致要经过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其中“打头阵”的清扫活杂难干,需要长时间在街道上反复打扫。在崤山环卫所就有这么一对环卫夫妻,清扫工作一干就是近10年。
  
  凌晨3时许,孙润华家中的灯就亮了,简单梳洗后,她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最近两天气温骤降,室外寒意逼人,孙润华像往常一样带上工具、蹬上三轮车向其负责的路段——大岭路出发。夜里起风,街道上到处是落叶与垃圾袋,孙润华拿起扫帚和簸箕沿着道路边扫边装。“上午要一直忙到中午12点,扫干净也不能走,还要守在路边,一旦有新垃圾要立即处理,垃圾车装满了就拉到中转站,回来继续守着。中午吃过饭1点左右再回到路上,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了。”孙润华说。
  
  与妻子相比,张宽厚的工作时间显得“正常”不少。以前他也是清洁工,近期我市开展“洁城行动”,三门峡市环卫处实施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配合道路机扫作业设置快速保洁人员,张宽厚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快速保洁就是指机扫车清扫过后,我们对路面进行巡查,如果发现垃圾必须在10分钟内捡起来。”由于单位配发的电动车还没到,张宽厚就骑着自行车沿崤山路来回巡查。“现在7点上班不用早起了,可也不轻松,要随时留意机动车上抛出的垃圾,还要眼快手快,这样才安全。”张宽厚说。
  
  同为环卫工人,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二人很少抱怨:“不管啥工作都得有人干,干一行爱一行才行!”
  
  清运工:来来回回运输忙
  
  我市环卫工人队伍中夫妻二人齐上阵的并不少见,今年56岁的常建设与52岁的张香也是其中一对。自2003年二人从洛宁来三门峡当环卫工人起,他们就一直相伴在岗位上。
  
  常建设夫妇从事的是垃圾清运工作。上午9时在崤山路垃圾中转站,二人将各自车里装满的垃圾运送到中转站后,终于能稍微休息一会儿。常建设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各负责市区60个单元的垃圾清运工作,大多是小区的垃圾,“我们3点多就起床一直干到现在,这一车垃圾差不多有1000斤,估计上午还得再跑3趟”。因为常年早起,夫妻二人几乎从未在家吃过早餐,只能趁空闲在路上买点将就一下,餐餐基本靠一两个馒头、一碗稀饭打发,用常建设的话来说,他们是“干到哪,吃到哪”。忙碌了大半天,到了中午,夫妻俩回家也不能放松,因为家里还有一位90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张香说:“老父亲因为出车祸身体无法动弹,每天干完活就要立刻回家,看有啥洗刷的活趁着有时间都做了。”
  
  谈话中,夫妻俩一直面带微笑。“现在日子好多了,我们的工资涨了,孩子们也在外面打拼,让我们更有动力好好干下去!”常建设说。张香也在一旁补充道:“俺们都是从农村过来的,这点苦不算啥,再说每次看到小区变得干干净净的,俺们心里也有成就感。”
  
  短暂休息了片刻,夫妻俩整了整衣帽,拿起扫帚,骑上三轮车向分包的小区再次出发……
  
  吊装工:不顾恶臭忘我工作
  
  市区宋会路有个垃圾中转站,行人从此经过时无不加快脚步或捂上口鼻,但这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吊装工,14年来这里就是她干事业的“战场”。
  
  当天上午,记者前往该垃圾中转站,还未走近便闻到阵阵酸臭味,透过大门看到二楼一位身穿蓝色大褂、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操作台前认真地操纵垃圾箱装车,垃圾装完后,她卸下口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留着齐刘海儿,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今年43岁的李百花微笑着说:“我16岁开始干环卫工作,2012年来到垃圾中转站,在环卫工人里我属于比较年轻的,但若论工龄我绝对算‘老人’了。”
  
  早年,李百花也是一名清扫工,结婚后调至垃圾中转站,虽然不用在街道上四处奔波打扫,但这里的环境却比街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室内,大量垃圾堆在里面味道散不出去很难闻,尤其是夏天,很多瓜果皮腐烂后产生大量积液,流得满地都是,气味别提多难闻了。”李百花说,工作环境不好,她就和工友们想办法加以改善。记者留意到,虽然垃圾站内气味难闻,室内玻璃却十分干净,地面上也没有垃圾溢出。“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这样大家工作起来心情也会好一点,而且我们也不想影响附近的商贩和住户。”
  
  由于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李百花患上了哮喘,然而让她心寒的是有些市民的不理解:“有一次在室外扫地,有些路人指着我说‘一个收垃圾的非得出来挡道’,还有人说‘年纪轻轻的干点啥不好,非得干这’。”对于他人的轻视,李百花总是一笑了之:“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人干,既然选择了环卫工作,这就是我的事业,我一定能把这份工作做好。”
  
  环卫车队:科技助力 常年值守
  
 
清晨在清理完崤山路后,周卢昌正在检查洗扫车。

孙润华与张宽厚正在清理垃圾桶附近的垃圾。

 如今,环卫工作已不单靠人力完成,更多高科技的运用为美化城市环境增添了不小的动力。
  
  当日上午,崤山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整条道路十分整洁,路中间的双黄线也变得鲜艳明亮,这是52岁的周卢昌一上午的工作成果。每天凌晨3时,周卢昌便驾驶着一个“大家伙”沿崤山路开始工作。这个会“走”的庞然大物叫洗扫车,配备有高压冲洗、洗扫和后喷雾等装置。车行途中,高压水泵先将垃圾冲到道牙边,然后车底下的吸盘可将垃圾吸走。“沿崤山路一来一回得3个半小时,出发时天还是黑乎乎的,清理完天都大亮了。不过这可比人力清扫效果要好得多呀!”周卢昌说。清扫完毕后,周卢昌又得忙着清理车内的污水与垃圾、维护车辆,快速吃过午饭后,他又得赶在市民上班前再次作业,“别看这是机器作业,我也是环卫工人啊,也是连轴转没有节假日”。
  
  除了周卢昌,环卫车队里还有众多司机、维修师傅们常年坚守在岗。今年59岁的垃圾运输司机谭春建,工作近30年来几乎天天不离岗;今年47岁的雷仙涛也是环卫“多面手”,干过清扫工,现在是一名车辆维修工,只要汽车出现故障,24小时随叫随到……
  
  ……
  
  近期,我市的“洁城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可以说整座城市保洁工作的担子主要都落在了环卫工人肩上。尽管要求更高、面临的任务更重,可没有一位环卫工人抱怨过。他们不顾自己身上沾满灰尘,也要把城市打扮得干干净净;他们不求名利功绩,只愿自己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多留意一下身边可敬的“城市美容师”,停下脚步由衷地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分享到: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