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留意,总以为聒噪的蝉鸣会贯穿整个夏季。其实,夏至过后,夏意渐浓之时,蝉才开始鸣叫。 回乡下老家小住。吃完午饭,躺在当厅的竹床上,打开厅堂的前后门,便有丝丝凉风穿堂而过。枕着清风而眠,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睡意渐渐袭来。 突兀的一声蝉鸣,把我从睡意中惊醒。侧耳细听,是前院梧桐树上的蝉在鸣叫。隔着竹门帘,只能看见梧桐茂密的枝叶,却不知道蝉躲在哪片树叶后面。蝉先是怯怯地叫了两声,像是在调试音调,接着就是平直的高音一路直上。随着一只蝉的领唱,树上的其他蝉就响起频率不同的叫声来。每只蝉的叫声虽然呆板木讷,不同的叫声组合起来,也能让人听出抑扬顿挫的韵律来。 躺在竹床上,思绪顺着这略显陌生的蝉声蔓延开来。儿时,炎热的午后,被大人强按在床上睡觉。尽管蝉声搅得我心痒难耐,我还是很快就装作熟睡的样子。待家人都睡着了,我就蹑手蹑脚溜出屋子,约上几个小伙伴钻进村头的树林子里捉蝉。在一根细长的竹竿前段,绑上铁丝围成的环,在环上套上塑料袋,就变成了捉蝉的工具。顺着叫声,往往就能发现蝉的踪迹。此时伙伴们都凝神屏气,其中一位男孩子悄悄地把塑料袋向蝉套去,正在唱歌的蝉受了惊吓想飞走,却一头钻进袋子里了。看着蝉在袋子里扑闪着翅膀挣扎的样子,伙伴们就欢呼雀跃起来。淘气的男孩子会撕断蝉的翅膀,它就成了我们的玩物,再也飞不高了。有时候我想,如果蝉不在树枝上响亮地鸣叫,我们就不会发现它,它就自然不会被我们捉到了。 后来读书才知道,蝉要在地下生活3年至5年,才能钻出地面爬上树梢,而它在太阳下的生命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如果不高声鸣唱,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光辉吧。从此,我对这个小小的生命就心存敬畏。想起小时候捉蝉的事儿,心里就有了愧意。 当然,不是所有的蝉声都洋溢着欢快之情。“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在夏夜薄凉的月色中听蝉声,却是另一番清幽的意境。搬只板凳,拿把蒲扇,坐在大门外的麦场边,凉爽的夜风吹来,树叶轻轻晃动,也许惊动了蝉,就有几只蝉叫了起来。在安静的夜里,蝉鸣与白天比起来,好似多了一些缠绵和委婉,像是小夜曲。如果说蝉在白天的叫声是宣泄它的快乐,那么夜间的歌声则充满了对短暂生命的留恋,让人听出一些伤感之情。 夏日炎炎,如果没有蝉声绕树,这个季节该有多寂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