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值得永远铭记的战火通道
2013/8/28 0:01:1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渑南公路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火中。

  长征结束,西安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八路军东渡黄河,开始以太行山、中条山为屏障,配合国民党部队对日军作战。为支援前线,国民政府组织渑池、新安等地的上万民工,奋战三个多月抢修了一条渑池至南村渡口的简易支前公路,全程60公里。由于当时日军压境,国力贫弱,渑南公路从勘测设计到施工修筑,都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致质量低劣,凸凹崎岖、窄陡险要。尽管如此,它仍然成了当时川流不息的血脉通道。

  当时,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辖26个县,是黄河以北的华北主战场之一。国共两军的作战物资大部分由西安、洛阳经陇海铁路运到渑池,再由渑南公路运过黄河送往前线。如果将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纵横交织的游击区比作一片巨大的网叶,那么渑南公路就是为这片叶子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的一管细细的叶茎。当时,小小的渑池县拥挤着各种部队的留守处、办事处、补训处、兵站和医院,十分庞杂和繁忙。为了保证渑南公路的畅通,国民党渑池县政府成立了“军运代办所”,由县长亲自代理所长,负责组织豫西12个县抽调的民夫、畜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各县按田赋摊派人畜车辆,驴拉骡驮,老牛破车,在崎岖山路上艰难行走,车毁人亡、累死骡马的悲剧时常发生。即便是这样昼夜不停地搬运也难以完成前线所需物资的转送。

  从1937年后半年到1944年5月渑池沦陷,几万军民顽强地保持着渑南公路这条战火通道的畅通。记不清有多少民工、伤兵经不住饥寒劳累的折磨倒毙于路旁,也数不清一条窄窄的山间公路运送了多少粮食衣被、枪支弹药……

  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从延安走来的邓小平、杨尚昆、宋一平等一行10余人,带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奔向了华北抗日前线。

  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1939年那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彭德怀副总司令从八路军总部风尘仆仆地赶到渑池八路军兵站,与刘少奇一同研究制定了如何与卫立煌部队协同抗日作战的方针。

  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从延安出发的一批批八路军干部、抗日热血青年、国共两党要员、两军将领、印度援华医生巴苏和柯棣华等等,在渑池军民的护送下,翻山越岭奔赴激战正酣的晋东南战场。

  如今,经过战火洗礼的渑南公路已扩建为一条宽敞坦荡的水泥大道,“退役”为观赏万山红叶的旅游公路。但它为新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分享到:
作者:茹秋明 网络编辑:师宝华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