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文化娱乐 -> 内容
作家的摇篮
2015/2/26 22:04:04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我的文学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三门峡日报》叫《豫西报》,是三门峡地区唯一的一份市级报纸。每当看到副刊上刊登的文学作品,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然后学习写作,将自己满意的稿件誉写一遍,装进信封邮寄到编辑部。虽说每次望眼欲穿等待作品的消息,但等来的总是无望和失落。

  也许,幸运之神垂怜我的痴心不改。1990年春节,村里有人告诉我一个很意外的消息,说我的小小说《伎俩》发表于《三门峡日报》试刊号上。这是真的吗?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村部拿到了那张报纸,眼看着变成铅字的小小说,我热泪盈眶。

  试刊号《三门峡日报》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创作动力,此后好多年,我虽然在《百花园》《短篇小说》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小小说,但我的处女作却留在日报上,还有《红筷子》《六叔》《数豆》等小小说在日报发表后,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后来,我的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项,我也加入了河南省作家协会,出版了小说集。但无论时隔多久,我也忘不了日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如孟国栋、赵安基、赵雪云、郭远庆等,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谆谆教诲令我心怀感激之情。2012年8月15日,《三门峡日报》发表了我的小小说《这一年玉米大丰收》后,孟国栋老师还作出精彩评点:农村题材的小小说越来越难写了。因为社会转型、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小了;因为年轻人进城打工,生活方式也变得与城里人差不多了。于是乎,乡村生活变得再无特点。然而,高明的作家往往不会被这些所难倒,而是从共同的人性中,寻找农村人那种令人敬仰的底色……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我要感谢《三门峡日报》,其副刊是真正培养作家的摇篮,在我的创作生涯里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日子里,日报将一如既往地伴随着我,从春的播种到秋的收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分享到:
作者:争游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