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晨风 -> 晨风六版 -> 内容
非洲朋友的中国情结
2013/3/26 21:13:17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在长期的驻外生涯中,我结识了很多非洲朋友。他们热情、淳朴,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曾在中国学习过的非洲国家军官,在谈到毛泽东主席时,更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第一次亲耳听到非洲人谈论毛泽东是在2000年。当时我被派往联合国驻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维和任务区任军事观察员。我被分配到厄立特里亚一侧执行维和任务。为了配合维和团工作,厄国防部为每个观察员队安排了一个联络官小组。我所在观察员队的联络官小组负责人是比尔哈尼·内加什中校。我刚到观察员队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他在和我聊天时突然认真地对我说,很多厄立特里亚军官都学习过毛泽东军事思想,并看过《地道战》《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等中国电影。内加什中校的这番话让我深感触动,他真挚的表情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2003年7月,我被派往中国驻莫桑比克使馆工作。在莫工作期间,我与坦桑尼亚驻莫使馆武官尼阿姆比布上校结下了深厚友谊。尼阿姆比布上世纪90年代初曾在中国军事院校学习一年。一谈及与中国有关的事,他就手舞足蹈,兴奋不已。他和我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坦赞铁路。他说,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曾向世界银行和苏联寻求帮助,修建一条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铁路,但先后遭到拒绝。后来,尼雷尔总统在访华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修建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铁路的请求,没想到毛泽东主席十分爽快地同意了。在中国自身状况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数万中国工程师和铁路工人组成的筑路大军奔赴非洲。他们克服疾病和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终于在1976年完成了坦赞铁路的建设工作,共有65名中国工人为这条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尼阿姆比布动情地说:“坦赞两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毛泽东主席的恩情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许多主要街道都是以友好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的。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就叫毛泽东大街。莫桑比克民众对中国十分友好,特别是那些独立之前曾接受过中国专家培训的老军人更是如此。老战士事务部部长、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执政党)首都市委书记哈马·泰就是这些老军人中的一个。他于2006年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访华。我陪同陈笃庆大使去机场迎接他回国时,他在机场贵宾室里兴奋地讲述了访华期间的一段经历。哈马·泰告诉我们,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时看到正南方有一栋建筑,陪同人员介绍说那是毛主席纪念堂,现在正在进行内部整修,暂时不对外开放。他听后立刻激动万分地表示:“我从小就读毛主席的书,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现在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跟前,却不能前去拜谒,我于心难安。恳请你们想办法安排我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这对我太重要了!”中方陪同人员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第二天专门安排他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哈马·泰郑重地对陈大使说:“我感谢中方为我所作的特殊安排,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摘自《解放军报》2011年12月23日)

分享到:
作者:文摘 网络编辑:师宝华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