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社会新闻 -> 内容
公共场所为何难以“烟”消云散?
2015/7/8 22:24:14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吸烟每年使全球近600万人失去生命。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吸烟者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近1/3,大约每30秒就有1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

  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首次拟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控烟的行政法规,除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外,还加大了对违规吸烟的处罚力度。今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戒烟令”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开始实施,规定凡是“带顶儿”“带盖儿”的室内公共场所将全面禁烟,再次将公共场所禁烟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而,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商店、餐厅等公共场所,仍有一些人置禁烟法规和他人健康于不顾,手拿香烟吞云吐雾。烟雾缭绕的环境不仅伤害吸烟者的身体健康,更让被动吸烟者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那么,在公共场所抽烟这一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现状:公共场所 “烟雾”不绝

  记者在市区走访的所有商场、餐厅、超市、医院、网吧等公共场所,均在显要的位置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识,但是,真正做到彻底无烟的却没有几家,尤其在网吧等娱乐场所,“瘾君子”们更是肆无忌惮。

  7月6日下午,记者在市区几家大型医院、超市、商场的卫生间、楼梯拐角处,均发现有散落的烟灰和烟头,有的烟头还未完全熄灭。“看到有患者家属在楼道里抽烟,我们会及时制止,但是毕竟没有专人在此管理,所以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市中心医院一名清洁人员说。

  市区崤山路上一家餐厅的老板张泽表示,前来就餐的人大部分都会在餐厅内吸烟,所以每张餐桌上都会准备一个烟灰缸。“特别是晚上,很多人聚会喝酒,抽烟就更厉害了。”张泽说,一个房间里有四五个烟民,整个房间都是浓浓的烟雾。“我们只能善意提醒,没有强制顾客不准吸烟或者对他们处罚的权力。”张泽认为,餐厅禁烟,还得靠顾客自觉。

  “上车看到有乘客抽烟,我都会告诉他车里不能抽,有的人直接把烟灭了,可有的人根本不听。”出租车司机马师傅告诉记者,虽然车厢里张贴着“禁止吸烟”标志,但仍然有一些乘客上车后抽烟。

  “我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同事在办公室吸烟。每天上班或者每次开会的时候,总有一些‘老烟枪’顺手就点燃了香烟,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芳(化名)对抽烟十分反感,“尤其是冬天,窗户不能经常打开通风,有些同事一根接一根地抽,熏得我嗓子天天又干又疼。”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把吸烟列为办公室不能容忍的陋习。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烟民数量已经突破了3.5亿,而其中有7.4亿非吸烟者正在遭受着“二手烟”的侵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室内全面禁烟,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各有看法。

  不吸烟的人认为,如果有人在室内公共区域吸烟,势必会使其他人被动地吸“二手烟”,可碍于面子,大家很少去阻止或者提醒吸烟者,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烟只有执行强制措施,这样才能使大多数人避免吸到“二手烟”。

  吸烟者则认为,戒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人积习难改,所以禁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循序渐进。比如,在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更人性化一些。

  烟民:吸烟容易 戒烟太难

  今年47岁的黄先生有20多年的“吸烟史”,谈起自己年轻时染上烟瘾,他止不住懊悔地说:“谁都知道吸烟不好,可是没办法啊,一会儿不吸就难受。自己也戒过很多次,可都没能坚持几天,最后索性就不戒了。”采访中,许多烟民都表示吸烟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想要戒掉实在不容易。

  中国有句俗话叫“烟是桥,酒是路”,当今社会,互递香烟甚至成为人们社交时的一种礼仪。“不管别人抽不抽烟,见面的时候只要兜里有烟,肯定会给别人递一根。”黄先生说,在单位里,给男同事递烟也表示了一种尊重和亲密。

  市民小林是市区某公司的职员,也是一名铁杆烟民。小林告诉记者,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室友都抽烟,自己跟着也就学会了,起初纯粹是为了好玩,但参加工作后,压力增大,加上经常上夜班,就再也离开不烟了。“烟能帮我提神,慢慢地,就成了一种习惯,最后也就不打算戒了。”小林说。

  虽然大多数烟民都表示烟难戒,但也有一些“资深烟民”成功戒烟。今年63岁的老李退休后成功戒烟,在这之前他的烟龄已有40年之久。

  “现在只要闻到烟味儿就犯恶心,恨不得躲得远远的。”老李说,退休前他是一名司机,每天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会加班,夜里开车特别容易犯困,抽烟可以提神,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抽3包烟。

  让老李下定决心戒烟是因为去年有一次他因病住院,由于病房里不让抽烟,烟瘾上来的时候,他就躲到楼道里抽,医院的工作人员看到后,多次要求他把烟灭掉,并劝告他尽快戒烟。为了身体健康,老李打算把烟戒了。“刚开始戒烟的时候挺难受,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一定能把烟瘾戒掉。”老李说。

  采访中,烟民均表示虽然知道在公共场所吸烟很不道德,但实在是克制不住烟瘾的时候才会在公共场所抽。“反正抽了也没人管,抽一根也无妨。”一名烟民说,无人监管、没人处罚成了他们“不道德”的筹码。

  担忧:青少年成为吸烟“重灾区”

  7月5日下午,在市区某台球厅,16岁的小然(化名)嘴里叼着香烟和朋友打台球。嘴上的香烟和他稚嫩的脸庞形成很大反差。

  小然告诉记者,他今年上初三,刚到初中的时候就和同学在学校的厕所里抽烟,而他抽烟的“启蒙者”竟是他的父亲。“我爸一天抽两盒烟,只多不少。”小然说,他从小就在烟雾缭绕的环境里成长,慢慢地就学会了。

  谈起为什么会去学抽烟,小然理直气壮地说:“吸烟是男子汉的象征,男人哪有不吸烟的?”小然称现在自己每天能抽半包烟,吸烟的钱都是从零花钱里“抠”出来的。

  因担心会被家长或者老师发现,小然说他每次吸完烟就会吃口香糖遮盖烟味。回家前,他还会在楼道把校服脱下来抖抖,尽量把烟味驱散。

  “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我不想因为吸烟影响学习成绩,但每次做题烦躁时就想吸烟。”小然无奈地表示,希望能尽量克制自己吸烟的次数。小然还告诉记者,在学校,会吸烟的学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女生也跟着他们一起吸烟。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青少年的“第一支烟”都是受家庭或周围环境影响。当然,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管理松懈也是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抽烟,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记者看到学生们在学校门口的商店里可以轻易买到烟,相关规定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纸空文。

  下午放学时间,记者在市区几所初、高中的校门前看到,有三五成群的学生手持香烟吞云吐雾。“学生在学校里吸烟是违反纪律的,可是出了校门,学校想管也鞭长莫及。”市实验高中一名老师说。

  “一些孩子或者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出于叛逆心理,小小年纪就开始吸烟,这对他们身体伤害很大。”市民刘先生经常在街边看到抽烟的青少年,感到非常担心。

  专家:文明意识缺失 禁烟收效甚微

  三门峡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贾运峰坦言,禁烟虽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目前,我市除了通过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控烟、禁烟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落实公共场所经营者的相关责任外,主要还是依靠吸烟者自觉禁烟。”贾运峰表示,我市一直施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暂时还没有关于控制室内吸烟的地方性法规。

  “公共场所禁烟,关键是要让《条例》在执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惩罚措施。”贾运峰说,《条例》颁布一年多以来,我市还未根据《条例》开出过一张罚单,虽有法可依,可却没有相应的执法部门来执行,得不到惩罚,烟民自然就变得无所顾忌。

  贾运峰表示,靠法律强制手段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控烟,但受人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有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有法可依并不是终点,如何把禁烟意识深入烟民的心才是根本。”谈到公共场所禁烟难,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社会学研究学者杜明国认为,“烟草问题积弊很深,非短时间可以消除。目前来看,公共场所抽烟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要做到杜绝还需要一个过程。”从根本上说,文明意识和公共道德的缺失,是公共场所禁烟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众所周知,烟民之所以会不分场合地抽烟,根源在于法不责众。”杜明国表示,虽说公共场所已实行“禁烟令”多年,但从现实来看,却是喜忧参半,这无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市民对“禁烟令”的遵守程度不高,二是公共场所对烟民的管控不力。

  “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关乎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同时也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杜明国表示,禁烟不但要靠相关法规来约束、引导烟民,更大程度上还需要市民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意识上把香烟戒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公共场所禁烟。

 

分享到:
作者:本报记者 汪潭 网络编辑:徐伟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