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武汉7个家庭“桃花源”式教育引争议
2013/1/7 23:30: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

  ■孩子们的“桃花源”?

  这处“世外桃源”在武汉市黄陂木兰山脚下的一所闲置小学。两层的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

  在这里看不到塑料玩具,更没有小汽车、变形金刚或芭比娃娃,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比如用木头、竹子制的积木和用布缝的手工娃娃。孩子们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家长们轮流做的早饭后,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据称这是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接下来,年龄大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英语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孩子主要是玩。

  除了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课堂学习外,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孩子的衣服上灰扑扑的,脸蛋大多都被寒风吹得皴裂。8岁女孩朱佳曾上过三年私塾。她认为,在村里学的内容和学校没啥区别,但可以无拘无束地玩。

  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很多人以为教育就是上学考试,而我们认为,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劳动、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家长杨女士举例说,教数学时,沙包、红豆、小米等与生活相关的物品是最常用的教学道具,如采取丢沙包的教育方式,让大点的孩子每人丢100个沙包,既锻炼身体又培养计数能力。

  “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真能逃离应试教育高压?

  为什么要放弃现行的学校教育,选择自己教孩子?从武汉某名牌高校毕业的家长周泉说,她从两岁多进入幼儿园,前二十年人生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带孩子到村里自己教育,就是不想让两个孩子重复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知识填鸭,让分数成为唯一目标。

  一位母亲告诉记者,不送孩子上学,原因在于对现行教育体制失去信心。当她女儿三岁送入幼儿园时,老师为使女儿不哭,恐吓说:“再哭就把你丢进垃圾桶里。”听到女儿回家复述后,她不再送女儿进幼儿园。

  “石头和草木,是比变形金刚更有价值的‘玩具’。”家长海女士认为,与城里上学孩子相比,按国外风靡的“华德福教育”理念,关注孩子内在需求,这样教出的孩子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避免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

  10个孩子能在这里呆到何时?如何上初中、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学?成人后如何找工作?针对记者的担心,家长们说,他们也在计划每年将孩子送到附近的村小学上两三个月的学,弥补自办教学的不足,但更多的是顺其自然。“社会上那么多的大学生找工作都很难,我们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将来肯定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孩子到各地游学,参加社会活动。他们对外交流不成问题,至于高考还没想过。如果可能,将来也许会留学。”

  据了解,7个家庭的家长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此陪伴孩子的多为母亲,父亲则在城市赚钱养家。这些家庭有的是私营业主,有的是教师出身,也有个别家长是“海归”。据悉,有不少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目前有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成都等20多个分站点,交流频繁。

  ■公共教育欠缺了什么?

  有教育界人士称,尽管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屡遭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指责,但不可否认,其教育体制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形成,而且担任教学任务的老师,都是具有深厚的基本知识储备。家长直接教孩子,孩子能否接受消化?家长的教学能力是否胜任?

  对于自办教学这条路能走多远,这些家长均称自己没有想过,“走一步看一步”。在交谈中,一些家长也坦言,在两个多月的教学中,他们已经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在教孩子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网络、看书等不同方式弥补不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冯桂林则认为,这7对父母的选择,是用实际行动对现行学校教育模式的无声反抗。尽管社会对家长们“宁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的做法褒贬不一,但其行为和家教实践所展现的教育理念却值得深思。越来越多的“在家上学”等有异于常规学校教育的方式出现,代表了当前不少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也应作出相应调整,构建更多元化、更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认为,传统教育体系目前已难以满足家长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也要求我国教育体制,在保障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内容。

 

分享到:
作者:新华社记者 廖君 李劲峰 网络编辑:曹琳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