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五版 -> 内容
八路军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2015/8/24 23:08:05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1944年4月22日,在日军发动河南战役的第五天,毛泽东主席指示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太行、太岳根据地的负责同志,“乘机开展豫北工作,以便将来可能时,开展豫西工作基地”。在河南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又接连多次指示。

  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对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指示从太行、太岳军区抽调精干部队,负重践危,挺进豫西。其时,主持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工作的邓小平亲自召集太行第七、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徐子荣,向他们传达了中央的命令,指令立即组建“豫西抗日先遣队”,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未过几天,邓小平又亲自听取了分区副政委郭林祥行前汇报,并作了指示。之后,皮、徐支队即先行出发。1944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决定由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组建河南省委、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挺进豫西敌后,领导豫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并派遣了一大批武装部队和地方干部,随军挺进豫西。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亲授方略。在王树声、刘子久等离开延安前夕,毛泽东专门找他们谈话,亲自交代了开辟豫西的具体任务和到豫西后应注意的问题,还语重心长地给刘子久讲了松树和柳树的风格,要求所有南下同志都要“发扬松树和柳树的风格,做好迎战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吃苦,准备牺牲。要像松树那样,不畏风雪严寒,坚定而挺拔;像柳树那样,不避质地优劣,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1944年11月7日,南下豫西的八路军大队人马从延安出发向豫西进军。行前,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盛大的欢送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鼓励南下同志挺进豫西敌后,奋勇杀敌,团结群众,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严守纪律,与人民同甘共苦,加强政权建设,迅速打开豫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

  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决心,使开辟工作进展迅速。至1944年冬,八路军已胜利挺进豫西地区。

  八路军为了在豫西站稳脚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一则寻机力歼日伪军,建树军威,取得群众信任。二则严明纪律,不许损及群众的任何利益。三则约法五章,宣示于众:“(一)扫除敌伪,收复国土,解除人民痛苦,建设解放区,奠定反攻基础;(二)取缔一切汉奸特务组织,对反正伪军及改过自新的汉奸、特务,一律实行宽大政策;(三)团结一切抗日友军,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四)彻底实行民主,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武装抗日之自由;(五)废除一切苛政,救济灾荒,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这一时期,八路军部队既要粉碎日军的扫荡,又要打击土顽武装袭扰,南征北战,十分疲劳。干部战士在艰难困苦面前,个个都是硬汉子。三九寒冬,冰天雪地,战士们衣裳单薄,露地宿营,一个班、一个排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为了严格执行军人纪律,部队在夜间活动和宿营从不惊动老百姓。有的战士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在屋里睡过觉,手冻肿了,脚冻烂了,没有人吭一声。部队还常常发生供给困难,一两天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战士们的主食是玉米面加红薯熬成的糊,难得吃上一顿白面。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指战员坚强的意志。正是靠着这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换来了八路军的声威,赢得了人心,站稳了脚跟。八路军挺进豫西,先后作战200余次,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正规军由6000多人发展到了3万余人,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创建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800余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豫西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在与陕县李村毗邻的洛宁县西村(今属渑池县)宣告成立。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豫西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还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农村开展地方建政工作。派入陕县的是八路军59团政治部主任薛文高,上级指派他担任陕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薛文高受命后,立即带领部分战士进驻陕县李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当时,新解放区群众生活极其困难,薛文高教育战士与人民同甘共苦,下乡入户找最困难的群众拉家常、问寒问暖、调查研究,与群众同住牛棚、吃野菜;过年时自己推磨磨面,从来不用群众的牲口。听到老百姓诉苦,立刻调查清楚,现场解决,处理案件不过夜。同时,他和县委书记蔡迈轮带头向群众广泛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方针、政策,开展调查研究,紧密结合陕县实际,及时提出了“废除旧田赋,实行新分制”的口号,在县东解放区普遍开展减租减息,重新丈量土地,实行合理负担。过去农民被迫卖儿卖女的准予要回;被迫卖掉的土地,准予回赎;在农村中建立农会,由贫苦农民当家作主。通过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唤醒了世代受苦受难的群众,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过去死气沉沉的陕县东部农村沸腾了!

  共产党、八路军在县东开辟新区的工作好像“滚雪球”,从李村、观音堂、宫前3个集镇向周围延伸,团结的群众越来越多,解放区的地盘不断扩大。1944年12月到1945年1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县东3个区数百个村庄近5万口人,6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初步形成了陕县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李村、观音堂、宫前三个抗日区政府。1945年2月下旬,中共陕县县委在李村区王彦村恢复重建。3月15日,在李村区王彦村召开了陕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同时,还相继组建了陕渑抗日独立大队、陕县县大队和3个区干队等抗日武装。陕县抗日根据地与渑池、洛宁、新安、宜阳等县抗日根据地合称为“豫西二分区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根据地军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豫西地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县委党史与地方史志办供稿)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