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在线 -> 其它 -> 内容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看过几部?[图]
2015/8/17 23:09:56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日前尘埃落定,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摘得桂冠。

  茅盾文学奖于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设立,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位获奖者可获奖金50万元。

  看看本届5部获奖作品讲什么

  李佩甫《生命册》

  《生命册》是李佩甫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巅峰之作。

  作品主人公“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他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北漂者枪手、南方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药厂负责人。“我”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不偏执,不轻狂,有着一切自省者的特点和带有知识分子尊严的人物,所以自始至终都在默默地观察和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从“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

  《生命册》约38万字,采用放射性结构方式,从一风、一尘、一树、一花写起,书写了整个平原上的各种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及一个村庄50年的生存状况,可以说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50年的心灵史。它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产生裂变过程。在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

  

  格非《江南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巨作,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小说讲述了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20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解读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金宇澄《繁花》

  金宇澄长篇沪语小说《繁花》曾获赞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被拿来与张爱玲和《红楼梦》相比。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地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

  

  王蒙《这边风景》

  《这边风景》是王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因各种缘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传》中有所提及,因而是一本早有耳闻却迟迟未露面的小说。

  小说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带有历史沉重的分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独具新疆风情。该小说在每个章节后设计“小说人语”,用79岁的王蒙的角度去适时点评和阐述39岁王蒙当时的创作和思考,为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现代感和时代感。

  

  苏童《黄雀记》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地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批评家言

  得茅奖能升官发财?

  据说中国每年可以诞生5000部以上的长篇小说,这252部入围作品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文化有一种特质——都觉得自己能写点什么,就能当作家,我们有一个全民写作的现象。

  中国文坛还有一个特点——学而优则仕。针对很多人说“得了茅奖就能升官发财”这种说法,我觉得是无稽之谈。这种情况在过去的确存在,但在当下,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有说服力的现象。金宇澄退休了,李佩甫退休了,王蒙都81岁了,他连文化部长都做过,不也是现在才得奖的吗?苏童一直都是个自由的作家,至于格非,人家安安静静在大学里教书,就更不会去在意得奖之后是否“升官”了。这些人得了茅奖,只是对他们文学创作上的一个肯定,其实并不会妨碍他们继续成为一个自由作家或者自在的人。

  茅奖是“老人奖”?

  至于质疑茅奖是一个“老人奖”,我觉得有失偏颇。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国内文学的“终身成就奖”,评判标准应该是“四六开”——60%看这是否是一个对文学有贡献的好作家,40%看他是否有优秀作品,二者必须平衡。

  我们说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的——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在1963年,获得诺贝尔奖是1982年,其间马尔克斯封笔了17年,诺奖评委会一直在等他写新书。后来写出了《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就拿了诺奖,你能说这是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吗?显然不是,所以说诺奖也好,茅奖也好,更看重的是某个作家的终身文学成就,这也就是为何诺奖得主普遍在七八十岁的原因。

  获奖往事

  作家获奖后的反应

  贾平凹烧高香 刘震云买了两斤最贵西红柿

  第七届茅奖评选结果公布时,56岁才获奖的贾平凹只说了4个字:天空晴朗。后来他说:“那天天气很好,心情也好,给屋子里的佛像烧了香,在父母遗像前烧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得知获奖的刘震云,当下就给自己买了两斤最贵的西红柿做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他说,2011年夏天,那是周六,他正在菜市场,纠结于买贵的西红柿还是便宜的茄子。正在此时,作协通知他得了茅奖,“嘿,奖金50万啊,于是我放下电话,豪气地说:‘最贵的西红柿,来两斤!’”

  而山东汉子莫言获奖后,就比较冷静、内敛:“我在想,如果换一拨评委,可能得奖的就是另外5个人了,所以不能得意忘形,我说最好10分钟就忘掉,但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争取10天忘掉,10天忘不掉一个月内必须忘掉,要轻装前进。”

  当然,也有发愁的。路遥当年好不容易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却在发愁去领奖的路费以及买书钱。他弟弟王天乐在《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中回忆:“路遥在电话里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后来,王乐天好不容易筹到5000元。

  那些陪跑的心酸往事

  “陪跑王”王蒙终获奖 莫言直到第八届才获奖

  总有些人一次次与茅奖擦肩而过,就像一次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

  其中,著名的“陪跑王”之一是莫言。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他凭作品《丰乳肥臀》入围,结果没得奖;第六届再接再厉,凭作品《檀香刑》在初审评选时以全票入围,但在第二轮投票时,却因排名第八被淘汰;到了第七届,莫言再凭《四十一炮》参评,但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直到2011年第八届,他凭《蛙》成功摘得茅奖桂冠。

  另一位著名“陪跑王”就是已81岁的“文坛高龄少年”王蒙,说起来满眼都是泪!从第一届茅奖开始,他就凭《青春万岁》开始陪跑,随后还分别凭作品《活动变人形》《失态的季节》《青狐》入围第三、四、七届茅奖,但最终都不曾得奖。今年,凭作品《那边风景》再次杀入前十,终于在陪跑30余年后获奖。

  茅奖历届获奖作品

  第一届

  1.姚雪垠 《李自成》 2.古华 《芙蓉镇》 3.魏巍 《东方》 4.莫应丰 《将军吟》 5.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 6.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届

  1.刘心武 《钟鼓楼》 2.张洁 《沉重的翅膀》 3.李准 《黄河东流去》

  第三届

  1.路遥 《平凡的世界》 2.凌力 《少年天子》 3.刘白羽 《第二个太阳》 4.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 5.孙力 余小惠 《都市风流》

  第四届

  1.陈忠实 《白鹿原》 2.刘斯奋 《白门柳》 3.刘玉民 《骚动之秋》 4.王火 《战争和人》

  第五届

  1.阿来 《尘埃落定》 2.王安忆 《长恨歌》 3.张平 《抉择》 4.王旭烽 《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

  1.熊召政 《张居正》 2.张洁 《无字》 3.徐贵祥 《历史的天空》 4.柳建伟 《英雄时代》 5.宗璞 《东藏记》

  第七届

  1.麦家 《暗算》 2.贾平凹 《秦腔》 3.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4.周大新 《湖光山色》

  第八届

  1.张炜 《你在高原》 2.刘醒龙 《天行者》 3.毕飞宇 《推拿》 4.莫言 《蛙》 5.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综合)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