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内容
崤函人物 / 董景道 李洪之 杨尚希 张士贵 张须陀 姚懿 鱼崇谅
2013/6/14 9:58:1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崤函人物·古代部分(6-12)

       董景道
  董景道,字文博,西晋时后汉弘农人。少好学,千里从师,昼夜诵读诗文,不与人交往。曾精读《周易》、《尚书》、《春秋》和韩诗,皆精究大义。对“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精义,以东汉郑玄的主张为专遵。所著《礼通》、《论非》,较其它儒士展开了郑玄的理学。永嘉中(约310),天下将乱,遂隐居于商洛山。以树皮树叶为衣,以树果为食,整天弹琴歌笑。后汉王刘渊、刘聪,多次约请其出仕,皆不从。刘曜继位(319年)改国号为前赵,董出山结庐居于渭河湾。刘曜征其为太子少傅,董依然不从,寿终草庐。(贾同然)
  

        李洪之
  李洪之,本名文通,北魏弘农人。少曾为僧,晚乃出家。北魏安定真君时(约445),为狄道护军,赐爵安阳男。相交永昌王拓跋健,随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帝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暗送饷食餐之,遂结为兄妹。得知元后在南兄弟名叫珍之,乃改名为洪之。元后入宫后,受宠于文成帝拓跋濬,生献文帝拓跋弘。元后临死,太后问其亲人,元后言洪之为其兄,遂召洪之,与元后相叙经日。元后俱条列在南诸兄弟名,付于洪之。乃号洪之为献文帝亲舅。太安年间(约457),珍之等兄弟至京都,与洪之相见,叙说元后生平,又按长幼排了行次。不久,洪之以外戚授河内(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太守,进爵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县)侯,威仪好像刺史。河内北连上党,南接虎牢(在今荥阳县汜水镇),地险人悍,数为劫害。洪之至郡,劝勤务本,严设科防,斩贼者便加重赏,诛锄奸党甚为酷虐,盗贼止息。后洪之任怀州(治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境)刺史,封汲郡(在今河南省汲县西南)公,拜内郡大官。
  河西羌胡部落叛变,献文帝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献文帝车驾至并州境(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诏令洪之为河西(黄河以西)都将,征讨羌胡。胡人以地势险要为屏障,抗拒之。于是,洪之於石楼、南白等地筑垒以对。当时,诸将领皆欲进攻,洪之令勿攻,对羌胡推心置腹,晓以利害,胡人遂降。献文帝嘉奖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益(在今甘肃省成县)二州刺史。
  在秦、益任时,洪之设禁奸之制,凡带刃行者,罪与劫同,处分轻重各有条章。设大宴,请州中俊杰长老至,发布之。于深夜密遣骑兵,分伏于诸关键之地。发现有犯禁者,捕捉送州,宣布斩决。其中被枉斩者不下百人。
  赤葩、渴郎之羌人,居深山中,虽受朝廷统辖,但官府之人未能至境。洪之凿山为道,率数十骑至其村闾,山人惊骇。洪之安慰,问其疾苦,资其财物。众羌喜悦,央求入军,洪之兵力遂增十倍。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誉。而用刑刻狠,则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清廉,多有行贿。当时魏孝文帝法遏止严峻,令人将洪之押至京都,并亲临太华庭,集群臣数列洪之之罪行,令其在家自裁。妻张氏,又刘芳。
  李神,洪之之子,刘芳所出。少有胆略,以气尚为名。早年从征役,频有军功,累封安康(在今陕西省汉阴县西)郡开国公,加封五百户。北魏普泰元年(531)进骠骑大将军。永熙年间(约533)卒。东魏天平元年(534),赐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和冀州剌史。(张一)
  
  杨尚希
  杨尚希(533~590)南北朝时弘农(今河南灵宝境)人。其父承宾,为商、直、浙三州刺史,早丧。尚希龆龄而孤,11岁时,辞母受业长安。涿郡(今河北涿县境)人。卢辩见而奇其才,遂送尚希入太学,尚希专精不倦,同辈皆推服。周太祖宇文泰置爵于神前祭先圣先师时,尚希年18,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高都县侯、东京司宪中大夫。北周宣帝时,令安慰山东、河北。后曾领宗室兵3000人镇守潼关。
  隋文帝杨坚继位,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见天下州郡僚吏过多,上表谏其“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度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寻拜瀛州刺史,除兵部尚书,旋转礼部尚书,授上仪同。
  尚希性情弘厚,兼以学业知晓,为朝廷所重。尚希有足疾,皇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拜为蒲州刺史。任期间,甚有惠政,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蒙其利,政绩卓著。开皇十年(590),卒于任所,谥号“文”。(蔺万盈)
  
  张士贵
  张士贵,(584~657)本名忽峍,字武安,唐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人。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出生于一个武官世家。少有膂力,能开一百五十斤弓,左右射无虚发。隋末,张士贵在家乡汇集俊杰,攻城略地,远近官府都很惧怕,称之为“忽峍贼”。崤渑之间,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来投靠,成为一支强大的反隋力气,自称大总管、怀义公。
  隋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太原起兵。八月,抵达绛郡(今山西新绛),派使者招降张士贵,归附后,被拜为右光禄大夫。他肃清了崤渑一带的反隋力气,镇守陕州。率部东进攻打熊州(治今河南宜阳),打败了王世充的刺史郑仲达。李渊恩赐他缯缎千百余段,名马五匹并金装鞍勒。
  隋义宁二年(618)正月,李渊派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领兵七万,东讨洛阳,张士贵被授予第一军总管先锋。当他押运粮草至渑池时,被王世充部将郭士衡偷袭,张士贵临危不惧,奋勇迎战,杀的敌军大败而逃。李渊建唐后,割据在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薛仁果父子先后称帝,屡此收兵要挟关中。秦王李世民挂帅征伐薛仁果。张士贵从征,一马当先,第一个攻上敌城。战事终了后,朝廷恩赐奴婢八十口,绢彩千余段,金一百三十挺。
  武德三年(620)七月,李世民率军东征洛阳王世充,命令张士贵督运军储。他出色地完成任务,还主动参与战役,“投盖先登,挥戈横刀,屠城斩邑,涉血流肠”,冲锋在前,屡建勋绩。李世民派殷开山、杜如晦携金银四百挺去慰劳,他把金银全部分给了部下。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论功行赏,“录其前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除虢州刺史。”高祖谓之曰:“欲卿衣锦昼游乎!”虢州,本张士贵家乡,做虢州刺史,背井离乡,这是何等光彩之事!不久,又授他右武侯将军。
  经过长期的战争考验,张士贵的勇武和忠实,被知人善任的秦王李世民所赏识。武德六年(623)二月,张士贵随李神通击败徐元朗后,驻军于曹州(今山东定陶西北),李世民征召并授他为秦王府左库真、骠骑将军,成为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玄武门事故发作,李世民率部诛杀了其兄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夺得了太子位置。张士贵因参与这一事故有功被授予太子府太子内率,主其兵仗,总具府事。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张士贵又被任命“于玄武门长上统率屯兵,俄转右卫将军,还委北军之任”。北军是捍卫宫城的军队。可见,李世民对他是何等信任。
  张士贵担当重担后,依然忠心耿耿,为唐王朝的稳定、稳定而屡建新功。贞观七年(633),岭南龚州(治今广西平南县)一带“东、西玉洞獠反”,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被任命为龚州道行军总管,改封虢国公并检校桂州都督去平叛,张士贵不畏路遥山险,转战千里,冲锋陷阵,平定了叛乱。回朝后,太宗慰劳他说:“闻公亲当石矢,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不见其实,于公见之矣!”相继让他担任右屯卫大将军,守卫北门。
  贞观十九年(645)二月,唐太宗亲率大军十万东征高丽。年已61岁的张士贵为第一军总管,“率军渡辽,破玄菟等数城大阵,”在攻克辽东城、驻跸山等战役中,他身为大将,独当一面,部下白袍小将薛仁贵冲入敌阵,奋勇杀敌,遭到唐太宗贬责。班师之日,张士贵军担任后卫,保证了唐军安全撤离。
  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准备再次征伐高丽。诏命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邛州(今四川邛崃)、眉州(今四川眉山)打造舟船。官府强行征发徭役,山民苦不堪负,九月,“雅、邛、眉三州獠反”.64岁的张士贵又被任命为茂州(今四川茂县)都督,会同右卫将军梁建方,征调陇右、峡州兵二万人,停息了这次叛变。回朝后被拜为金紫光禄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永徽二年(651),又升任左领军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一代名将张士贵逝世于河南县(治今河南洛阳市西郊涧水东)显义里,享年72岁。朝廷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姚学谋)
  
  张须陀
  张须陀(565~616),隋代弘农阌乡人。隋炀帝时任齐郡(在今山东省境)丞。自大业八年(612)起,张须陀先后镇压了王薄、郭方预等起义军,残杀动辄数以千计。后官至齐郡通守,领河南道(东尽海边,西距函谷,南滨淮河,北薄黄河)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又镇压卢明月起义军。后为荥阳通守。大业十二年,发兵进攻瓦岗军,与李密、翟让作战,在荥阳大海寺,中义军潜伏而亡。(贾同然)
  
  姚懿
  姚懿(590~662),字好意,隋末唐初陕州硖石(今陕县东)人,祖籍吴兴郡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是唐朝名相姚崇之父。
  姚懿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姚祥,隋怀州长史兼检校函谷关都尉。他为姚祥幼子,弓马熟练,喜读经史,少年胸怀壮志,做事坚毅果敢。隋末,炀帝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滥征徭役。隋大业三年(607),陕州崤县(治今陕县菜园乡南县村,唐武德三年更名为硖石县)因徭役赋税担负过重,农民苦不堪负,聚众对立,官吏逃走。时年18岁的姚懿,召集中央俊杰,应用父亲部曲,停息了骚动,被任命为崤县令。
  大业十三年七月,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南下攻取长安。九月,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渡过黄河,派人去争取姚懿。姚懿以为李渊志向远大,将有天下,就劝说陕州州将道:“洛阳王世充不是真命天子,天命在唐,我们应该应天命顺人心才是!不然,陕州恐怕难逃战争祸殃了!”于是,姚懿和州将一同快速从小道拜谒了李渊。李渊快乐地接受了归降,恩赐给他们文书和金银布帛。陕州人民免了一场战乱。
  唐武德二年(619),割据于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勾搭突厥南进。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北伐,姚懿“预经纶之肇事,奉光华之旦景”,带兵随同北征,“扫虞田之氛雾,披晋野之荆棘,矢不虚发,策无遗筹”参与筹谋,屡立勋绩。唐武德三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统兵十万东征王世充。由于陕州硖石地处进军中原的要冲,其他水路北有黄河,南有洛河,陆路北有北崤道,南有南崤道。姚懿被任命为骠骑都尉,水路行军副总管,主管河道漕运和陆路驿递,传输军用物资。他尽力征调劳役、畜力、车船,一力统筹,确保了前线所需。不久,朝廷又升迁他为左卫亲府右郎将,品级为正五品上。军旅中,他博学多才,“军行有赋,文真实兹,师之馀日,废寝忘食”.
  武德四年七月,唐军一举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后,屡立战功的姚懿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降职为建安府折冲都尉。32岁的姚懿心灰意冷,恬淡名利,谢职不就,带领全族筑室于硖石东北重岗之曲(在今陕县张茅中学左近)躬耕垄亩,教读子孙。隐居生活一过就是几十年。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为表示对开国功臣的尊崇,又任命姚懿为忠武将军、晋州高阳府折冲都尉、封长沙县男。姚懿以为“时为偃武,志本崇文”,上表请求参与明经科举考试,以显文治之才。于是朝廷又改任他为常州(今江苏常州市)长史。姚懿以患病为由,上表抗疏不就。不久,朝廷再次任命他为持节硖州诸军事硖州刺史。年过六十的姚懿接受任命,赶赴硖州(今湖北宜昌市一带)。姚懿久在民间,深知民情与弊端,到任后,“举六查,按百城,导济江门,茂育云泽。”得到老百姓的赞誉。又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
  唐高宗龙朔初年(661),地处临近吐鲁番的边疆重镇崔州(今四川西昌地域),邛部蛮族酋长作乱。朝廷决议派年高德劭、文武兼备的姚懿持节任嶲州都督,安定西南。嶲州,在京师长安西南3654里。州内蛮汉杂居,地当通南昭之要道,又处唐西南之边陲。71岁的姚懿,受命于边疆危难多事之秋,不以年高为辞,不畏路遥道险,毅然接受符节,近在天涯走马上任,投入到慌张的平叛当中,正面的训导官吏,公正处置汉族同少数民族间的关系;严厉整训军队,以武力为后台,做好各种应变准备。“结之以诚不以言,震之以威不以暴”。由于处置得当,兵不血刃,骚乱很快停息。
  由于长途奔走和军务劳累,73岁的姚懿一病不起。龙朔二年(662)十二月一日病逝于嶲州都督府。龙朔三年七月,归葬于硖石安阳公之原其父姚祥的墓侧(在今陕县菜园乡南阳村东)。唐中宗神龙年间,因子姚崇拥立之功,被朝廷追赠为幽州都督。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又被朝廷追赠为吏部尚书,谥曰“文献”,其神道碑今被转移在陕县县城南刘秀峰上。(姚学谋)

         鱼崇谅
  鱼崇谅(?~977)五代时陕州人,其先世楚州山阳人,字仲益,初名崇远,避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崇谅。幼能属文,20岁时被后梁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刺史征辟为随从。恰逢相州兵变,哗变军队投诚后唐庄宗李存勖。鱼崇谅逃回陕县,被后唐秦王李冷静录用,任记室官。后李冷静叛乱被杀,鱼崇谅连坐,流放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县境),后改放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境),不久又放回家乡。后唐清泰三年(936),被潞王李从珂起用为陕州司马,后令知制诰。后唐亡,入任后晋,任殿中侍御史,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境)长官李俨请调鱼崇谅为察看指使。崇谅向朝廷进奉物品时,为宰相看重,引荐为屯田员外郎,担任草拟制诰、诏书。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入开封,契丹国丞相张砺力荐鱼为翰林学士。契丹北退,鱼崇谅未随,后汉高祖刘知远进入开封,鱼崇谅献契丹国全部诏敕,高祖任他为知制诏。不久又任为翰林学士。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回陕州任保义军节度副使,领合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境)刺史。时遇讨叛,崇谅担任前方事务,供给前线。不久回朝任学士。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崇谅仕周,仍为学士,后周太祖郭威将书诏俱委之,且加工部侍郎。时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境)节度使慕容彦欲叛,高祖命鱼崇谅担任使者,安慰慕容彦归心。后周进策献计人很多,高祖任命崇谅为枢密院引试,考核、调查进策献计者才干。不久鱼崇谅又奏请回陕县养母,诏准长假,假满百天,回朝任礼部侍郎、学士。崇谅再次上表,请延假养母送终。北宋安定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命鱼崇谅为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执政年余,卒于任上。(石耘)

分享到:
网络编辑:梁有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