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一版 -> 内容
他让柳庄变模样
2014/9/30 0:03: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他16岁离开家乡外出打拼,赢得一份不菲的家业。为改变家乡面貌,2011年底,40岁的他在乡亲们的热切期盼中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两年多来,他共拿出3500万元,带领村里的群众修路、治理河道、整治村庄环境,同时开发荒山、栽植果树、建蔬菜大棚,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他就是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安伟——
  
  9月22日,秋阳暖照,秋风送爽,驱车行驶在从渑池县洪阳到柳庄的乡村公路上,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展,道路交通标志规范齐全;汽车盘山至山顶,极目远眺,山坡上梯田如链,果树葱郁;畛河岸边,一字排开的蔬菜大棚很有气势;河边广场上,老人、小孩健身玩耍,各得其乐……这是记者当天在柳庄村看到的景象。
  
  而在几年前,柳庄村还是个闭塞落后的贫困村。柳庄地处渑池北部深山区,有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12户1568口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荒山荒坡1.2万亩。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该村经济发展落后,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庄里“污水到处流,垃圾随处见”。
  
  让柳庄村在不到三年时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人,是柳庄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武安伟。
  
  武安伟是土生土长的柳庄人,今年43岁,小时候因为生活贫穷,他16岁就辍学出去打拼。20多年来,他在矿上背过石头,在酒厂当过工人,贩过煤、开过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打拼,武安伟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渑池县有名的民营企业家。
  
  武安伟的老家在柳庄村一处小山凹里,用石头砌成的老房子仍结实地矗立着。站在老屋前,武安伟告诉记者,家里兄弟姐妹7个,他排行老六,现在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在村里生活了,但他仍然觉得这里是“家”。两年前村里的父老乡亲和镇里领导“请”他回来,他不忍拒绝。
  
  2011年12月,40岁的武安伟高票当选柳庄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在全村干部群众大会上,许下了“三年内改变村里面貌”的郑重诺言。2014年7月,武安伟又担任了柳庄村党支部书记。两年来,他带领全村群众大刀阔斧地干,柳庄的山、柳庄的水终于变了模样。
  
  修路治河引水 打好发展基础
  
  柳庄地处深山区,通往外界的道路崎岖狭窄,每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人车难以通行,长期制约柳庄村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在外闯荡多年的武安伟深知,道路不畅、信息闭塞是柳庄村贫穷落后的直接原因,他决定自己出资给村里修一条出山大道。2012年12月,柳庄村出村公路工程开工了。为修好这条路,规划、施工、监工,武安伟亲力亲为严格把关。逢山开道,遇河架桥。岳家坡自然村一个“之”字形的急弯,又陡又急,经常发生事故。为改变现状,武安伟与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商讨施工方案。在改造马沟自然村一处凹窝路时,武安伟在施工现场从晚上7时忙到凌晨4时才回家休息。
  
  经过半年多的奋战,2013年7月,一条宽6米、长约11公里,总投资500多万元的出村水泥路终于修成了,从柳庄村一直延伸到洪阳镇街上,直达310国道,成为洪阳镇北部山区4个行政村群众的致富路。
  
  流经柳庄村几个自然村的小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畛河。过去,潺潺的畛河水从柳庄村流过,河面上鹅鸭成群,水鸟嬉戏。然而,2010年7月的一场洪水将这里冲得一片狼藉。河堤塌了、河坝垮了,河床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每至汛期,村子就有被淹的危险。
  
  武安伟还记得小时候在畛河里捞鱼捉虾的美好时光。看到畛河的现状他很痛心,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畛河的生态。他出资20多万元,请来水利专家设计指导,带领群众对脏乱不堪的河床进行整理,在畛河上建起了蓄水大坝,砌筑了1000多米长的水泥河堤,建起了两座景观石拱桥。他还出资17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破碎机,将河里的鹅卵石打碎,用来铺路。此举既有效利用了无处堆放的河石,又节约了修路成本。
  
  84岁的村民牛德欣住在畛河边,他很关心畛河治理工程,天天到工地上看。牛德欣说,工地上的机械、车辆都是武安伟自家的,武支书几乎天天来施工现场,遇到问题马上解决,真是个能干事的人!
  
  往马沟自然村去的路上,有一个小型提灌站。新修的坝体拦下一泓清水,青山倒映水中,澄澈如镜。村民们介绍说,为解决农作物灌溉问题,武安伟出资为村里修建了提灌站、蓄水池,极大地方便了村里发展林果业和大棚蔬菜。
  
  治荒山种果树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路修通了,怎样带领村里的老百姓发展经济走上致富路,这是武安伟考虑最多的事。
  
  做生意、搞企业他可以,但搞现代农业他自知是门外汉。武安伟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灵宝、洛阳等地参观学习,聘请省农业厅专家到柳庄考察,对土质、温度、温差等指标进行测量,对全村农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经过科学论证,最终确立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
  
  岳家坡自然村背后有一座荒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顶岩石裸露,山坡沟壑纵横。每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武安伟每次路过这里都感到痛心,于是产生了治理荒山发展林果业的想法。他对荒山进行详细勘察,一块地一块地丈量,一面坡一面坡勾绘,在基本形成开发治理的思路后,又邀请林业、水保技术人员到山上作实地论证,最后制定具体开发计划。
  
  2012年春,柳庄村治理荒山战役打响了。武安伟带领群众用挖掘机将面积足有1000亩的荒山挖了一遍,修整出一道道梯田,挖了上万个树坑。之后组织人力、物力栽下了1.5万株核桃树、2000株石榴树、2000株柿子树,投资300万元。2013年7月,他又带领大伙进行第二轮荒山治理,治理荒山2500亩,栽植核桃树2万株、桃树1.5万株、梨树1.5万株、樱桃树5000株,投资1000多万元。两年后,柳庄村经过治理的荒山林木葱郁、花美果香,石榴树、核桃树已经挂果,昔日的荒山已经变成如今的花果山。
  
  武安伟还引导岳家坡自然村的群众在河沟地栽植大樱桃,由他出资100多万元为群众购买树苗,挖好树窝,目前已栽植樱桃树300余亩。几年后,这里将成为一个美丽诱人的樱桃沟。
  
  武安伟说,自己开过矿,知道矿总有挖完的时候,但发展林果业就相当于给村里的群众“造金山”。为做大做强柳庄村的林果业和设施农业,武安伟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了柳庄林果业合作社,吸收愿意从事林果业发展的农户加盟,为社员协调资金、项目、技术等,目前入户社员已达30户。同时,他还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了柳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逐步将该村的农业发展纳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上来。
  
  发展林果业,效益虽可观但见效益慢。为尽快提高群众收入,2013年秋,武安伟又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60万元规划建设50个蔬菜大棚。
  
  一个大棚1.8万元,老百姓哪敢随便投资?武安伟采取村民出资5000元、他出资1.3万元的办法,引导群众建大棚。眼看着一年来武安伟为村里办了那么多好事,村民们都信任他,几十个大棚很快建了起来。大棚建成后,武安伟又从洛阳聘请技术员,长期住在村里指导村民种菜。柳庄村4组村民杨秋芬家建了两个大棚。“前些年,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建了大棚后孩子们都回来一起干,一年下来两个大棚收入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杨大妈心满意足地说。
  
  武安伟规划的柳庄村产业化发展计划还不止这些,在林果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武安伟打算在林下养鸡,开设“农家乐”,他还计划建水库,在水库养鱼,发展垂钓、划船等水上娱乐项目,从而形成柳庄的旅游业,最终让柳庄成为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治理村庄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畛河岸边,秋风习习,72岁的杨秀兰大妈和两个老姐妹在村边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听说记者来采访,几位老人围了过来。杨大妈说:“自从安伟回到村里,村里的变化老大了,现在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柳庄村的巨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2013年,柳庄村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村,可获得省、市、县三级政府财政支持1200万元。这让柳庄村今后的发展如虎添翼。
  
  2012年回村时,武安伟就下决心彻底治理村里环境。他投资10余万元,将每家每户的厕所拆除,统一修建公共厕所,同时,清理各家门前垃圾杂物,对猪圈统一规划,埋设一根大涵管,将村内污水统一归并治理,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他还出资20万元改造了村内休闲广场,购置健身器材;投资30万元,在村内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投资30万元,在村内建成了800米绿化带,栽上了垂柳、法桐、女贞、黄杨、玉兰花等景观树。如今大山里的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茶余饭后在明亮的灯光下散步聊天,在宽敞的广场上健身娱乐……
  
  除了整治环境,武安伟还关心村民疾苦。他自掏腰包,为全村群众每人每年缴纳60元的农村医保,而且一缴就是3年。
  
  对武安伟所做的一切,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柳庄村104岁的岳东山老人用顺口溜“总结”道:“武安伟有办法,柳庄村变化大。先修路后架桥,群众出行方便了。用钩机来翻山,沟岭地变良田。太阳能安路边,黑夜也能当白天。前山栽核桃,后山种石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这是百岁老人对武安伟的最高褒奖。
  
  “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鲜明内涵美、富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这是“美丽乡村”的创建目标,更是柳庄人的共同心愿。

 

分享到:
作者:王丽霞 网络编辑:王一薇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