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社会新闻 -> 内容
阅兵队伍中有咱三门峡老乡
2015/9/4 2:50:19    来源: 西部晨风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2015年9月3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
  
  雄伟的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宽阔的长安街上,三军列阵!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盛大阅兵。
  
  令人骄傲的是,这次的阅兵队伍中,有咱三门峡人的身影。他们或在阅兵现场受阅,或指挥礼炮方队,或在后方提供后勤保障……9月3日下午,本报记者电话联系到其中的6位,了解他们参与大阅兵背后的故事。
  
  郑中杰:替父见证祖国富强
  
  本报记者 张茜
  
  作为河南省6位受邀烈士子女之一,79岁的灵宝市民郑中杰在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中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
  
  “西战场上三英雄,精忠报国郝刘郑。”这是抗战时期流传的一句话,其中的“郑”指的就是郑中杰的父亲郑廷珍。郑廷珍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军独立五旅旅长。他爱兵如子,爱民如父,深受官兵拥护;他厌恶内战,曾与红军达成默契互不侵犯,并允许部分物资经由自己管辖的防地进入苏区。1937年10月,郑廷珍在忻口战役中英勇牺牲,一同阵亡的还有郝梦龄将军和刘家淇将军。国民政府追授郑廷珍为陆军中将。1983年,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此次国家特邀抗日英雄子女参加阅兵仪式,郑中杰没有想到自己会是受邀人员之一。“今年6月,灵宝市民政部门通知我去北京参加阅兵,我特别激动。”郑中杰在电话里告诉记者,8月21日,他在外甥的陪同下,怀揣着父亲的照片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
  
  “父亲牺牲时,我只有1岁,听母亲说,他刚毅正直、忠诚勇敢。”说起父亲郑廷珍,郑中杰有些哽咽,父亲牺牲后,母亲独自抚养6个子女,生活十分艰苦。后来,他辗转多地,最终落户在母亲的老家灵宝。1983年,郑廷珍被追认为烈士,英勇事迹终于得到认可,郑中杰深感欣慰。对于此次自己作为烈士子女受邀参加阅兵,郑中杰说:“这是对父亲战死沙场的肯定和嘉奖,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我一定会教导后人,将父亲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9月3日上午,郑中杰乘坐抗战老兵乘车方队第13号车,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替英雄的父亲见证了祖国的繁荣盛景!
  
  郭新波:装甲车里接受检阅
  
  本报记者 刘晨宁


  
  郭新波在装甲突击车前留影(资料图)
  
  三军列阵,铁甲生辉。“能够参加这次大阅兵,既是使命所系,也是一生荣光。”36岁的三门峡人郭新波对记者说。
  
  郭新波原籍洛阳市洛宁县,自幼生长在三门峡,1995年12月入伍,后考上军校深造,毕业后回到原部队继续服役至今,现任部队保障部工程师。这次大阅兵中,他担任装甲突击车方队的技术保障工程师。
  
  “接到参加阅兵的命令后,我们先是基础训练,后来又进行封闭训练。”郭新波说,当时正值酷暑季节,他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在室外训练12个小时,“站两个小时不动、三个小时不晃、四个小时不倒只是基本要求”。除了这些常规训练,作为装甲突击车方队的3名工程师之一,郭新波每天都要提前赶到训练场,对装甲车进行检查,训练结束后,还要再次对其进行保养、检查,因此,他每天都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
  
  几个月的辛苦过后,终于迎来了万众瞩目的时刻。9月3日11时15分许,装甲突击车方队缓缓向天安门广场驶去。“我屏气凝神坐在一辆轮式装甲突击车中,密切关注着车辆行驶状态。经过天安门时,心都提在嗓子眼了,大气都不敢出。”郭新波说,“虽然车队通过天安门东西华表只有36秒时间,可要使这36秒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需要驾驶员、工程师、修理工技术过硬、密切配合,比如要把车速误差控制在5厘米范围内,要通过细微观察保持等距驾驶,要确保车辆横、竖、斜均在一条线上……”当装甲突击车方队顺利驶过天安门后,郭新波激动得热泪盈眶:“今天,我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一名军人的无上光荣,更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祖东阁:圆满指挥礼炮方队
  
  本报记者 李博


  
  祖东阁给战士讲解燃放礼炮程序(资料图)
  
  9月3日上午10时,70响礼炮轰鸣,揭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序幕。
  
  新式的庆典礼炮、威武帅气的炮手、整齐划一的节奏,完美地向世人展示了礼炮方队的飒爽英姿。那一刻,很多三门峡人格外兴奋,因为礼炮方队的方队长祖东阁是咱灵宝老乡。
  
  当天中午1时,纪念大会结束后,祖东阁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任务完成得很圆满,战士们都非常自豪,也非常喜悦。”祖东阁说,为了保障当天的活动万无一失,他和战友们于当天零时30分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照要求,设置的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心手相连;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了28年风雨历程;交替鸣放共70响,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平均每响间隔为3.77秒。这些都要求每一名队员在操作过程中要非常精确,有一个动作慢,就不能达到一致,所以必须准备得非常充分。
  
  祖东阁告诉记者,尽管经过无数次演练,但是负责指挥的他还是免不了紧张。“这么重大的任务,绝不容许有一丁点闪失。”祖东阁说,因为在正式鸣放礼炮的过程中不会完全和演练时一样,所以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这就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天上午10时整,纪念大会正式开始,70响礼炮逐一响起,在260秒的过程中,一切都完美呈现。至此,祖东阁和战友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那一刻,他们为9个月来付出的一切努力感到自豪,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又永远值得铭记的经历。
  
  “我们礼炮方队总共进行了8个多月的训练。”祖东阁说,训练比较辛苦,尤其是跪着打炮,最易受伤的部位是膝盖,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跪姿训练将战士们的膝盖骨都磨肿了,半个月就会将一双崭新的皮鞋磨破,手掌磨破起茧、手指被夹流血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为了达到统一“节奏”,战士们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在短短的5米炮位上练习装填1000次,开栓1000次,一天下来,在礼炮阵地跑动不下5公里。
  
  “再苦再累这是军人的职责,为了祖国的荣誉,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祖东阁表示,他能够担任此项重大任务,是上级领导对他的认可和信任;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是他做好本职工作的体现,他很开心接受了人生的一次大考验。
  
  得知三门峡老乡非常关注自己,祖东阁表示感谢家乡人民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今后会更加努力为国争光,为三门峡争光”。
  
  孙云鹏:主动请缨实现心愿
  
  本报记者 张茜
  
  9月3日上午11时30分许,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由5架歼-15舰载机组成的空中梯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飞过天安门上空时,远在驻辽宁某部军营里的孙云鹏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作为一名三门峡籍的海军战斗机地勤维护人员,他为自己能给阅兵式提供后勤保障倍感自豪。
  
  “我参军11年,参加阅兵、接受祖国和全国人民的检阅是我的梦想。”当日下午2时,孙云鹏通过电话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今年33岁的孙云鹏2004年大学毕业后入伍,目前任副团职中校军衔。2009年国庆阅兵时,孙云鹏远在海南执勤,没能实现心愿。为了弥补遗憾,今年6月,他主动请缨参加阅兵训练。
  
  作为“技术尖兵”,孙云鹏主要负责舰载机的地面保障任务。“1架战斗机通常需要5个地勤人员共同检查维护,我负责检修通信设备。”孙云鹏说,战斗机起飞前后的检查、维护和设备调试,以及天气检测、航线管制、跑道清扫等工作,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丝毫马虎不得。
  
  9月1日,孙云鹏所在的军队举办了阅兵仪式誓师大会,他在国旗下庄严承诺:“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
  
  9月3日上午10时许,5架歼-15舰载机承载着孙云鹏和战友们的希望飞向北京。“歼-15舰载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充分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孙云鹏说,当看到朝夕相伴的战斗机首次亮相阅兵式,他像是亲身接受了检阅般光荣,“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要以抗战老兵为楷模,履行军人职责,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磊磊:维护战机做好地勤
  
  本报记者 张朝峰
  
  在昨日的阅兵式上,呼啸而过的一架架战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殊不知,这些“战鹰”的完美表现离不开空军地勤人员的辛勤付出。“参加这次阅兵将会成为我一生的荣耀,虽然之前的训练很辛苦,但很值得!”看着自己维护的战机顺利飞过天安门上空并安全降落,马磊磊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30岁的马磊磊家住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村,2008年12月参军入伍,成了一名空军地勤兵。7年过去,之前从没摸过飞机的马磊磊成长为战机维护的“老手”。由于技术过硬,加上身体素质好,今年5月,马磊磊被选中参加阅兵。“当时激动得几天都没睡好觉,一想到要参加阅兵就莫名的兴奋。”马磊磊说。
  
  作为空军地勤人员,马磊磊的主要工作是维护战机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战机安全起降。一颗螺丝、一根电线、一个按钮,任何一个微小差错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每次战机起飞前,马磊磊都要给战机做一次细致的“体检”。战机完成训练任务返降后,同样的工作还要再做一遍。
  
  阅兵训练期间,马磊磊和战友要负责40架歼-10战机的日常维护。不论是烈日酷暑还是瓢泼大雨,从凌晨5点开始到下午6点,他们必须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战机上,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检查维护工作。
  
  9月3日上午10点50分,一架架战机飞向蓝天,11点30分全部安全返回,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和预定计划分秒不差。直到这时,在原地等待的马磊磊才松了口气。
  
  由于工作原因,马磊磊当天下午返回宿舍后才看到阅兵式的重播。“我在电视机前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马磊磊说,“参加这次阅兵足以让我铭记一生,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强大感到自豪。”
  
  李鑫:做好服务亦感光荣
  
  本报记者 程倩
  
  9月3日9时40分,解放军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奏响铿锵有力的乐曲,拉开了纪念大会的序幕。而此时此刻,军乐团的保障人员正在前门西大街待命,其中有位汽车兵来自三门峡市湖滨区,他叫李鑫,今年26岁。
  
  虽没有亲眼在天安门广场目睹阅兵盛况,但李鑫并不觉得遗憾:“身为一名汽车兵,按时接送军乐团成员,确保他们圆满完成演奏任务,这就是我的任务。”李鑫说,阅兵当天他的任务是凌晨5时40分准时把军乐团成员送到长安街,为此,他和战友们凌晨3时许就起床了。
  
  2008年,李鑫高中毕业后从家乡应征入伍,到石家庄某部服役,2011年考入军校继续深造,2013年毕业后成为中士。作为汽车兵,他每次都能按要求驾驶运输车准时完成长途任务。今年4月,得知大阅兵要在自己所在的部队选拔大客车驾驶员,他开始积极争取。
  
  当时选拔格外严格,因为大客车不同于他平时驾驶的运输车,需要重新培训驾驶技巧,还要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试。“我们这两个月一直在连续训练,每人每天单程驾驶200公里,练习在城市、乡村、高速等不同路段平稳驾驶的技术以确保乘客舒适。”李鑫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训练,直到去北京前10天才确定最终人选,他终于如愿成为大阅兵的一员。
  
  阅兵时,在前门西大街待命的李鑫看到整齐而庞大的空中梯队飞过头顶,受阅后的老兵方队从身边经过时,他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李鑫说:“整齐的队形、矫健的步伐、及时的保障,是每个军人刻苦努力的成果。参加阅兵的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争光添彩。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也希望我的家乡三门峡越来越好。”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