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部在线 -> 其它 -> 内容
千古诗情吟蟋蟀
2020/8/11 21:50:29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不知不觉秋来到,风儿划过墙头,扰了庭院的清梦,把墙角蟋蟀的低吟浅唱送到耳边。

    蟋蟀是个寻常的小虫子,又名“蛩”和“促织”,在村庄和野外常常可见。它清悦脆亮的叫声,从古至今,曾撞进文人骚客的耳里、心里,继而跌进了他们的诗词里。

    蟋蟀,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中,便客串了一把。《诗经·唐风》中有《蟋蟀》篇,其诗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见,蟋蟀是一只有故事的秋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诗人杜甫在作这首《促织》时,正宦游在秦州,远离家乡,久别亲人。在秋天凄清的夜,蟋蟀微细而哀婉的叫声,就像孤单的妻子对他声声动情的呼唤,让他心里的思念泛滥而起,令他动容而感秋。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在那一个秋夜,诗人白居易安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月光照着前门的柱子,又把梧桐树的影子映在台阶上。那蟋蟀的叫声就像在床边,声声清脆,悠悠萦绕,就像深深的叹息,使他陷进往事的回忆中,感慨良多,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一个无眠的夜后,他写了这首《夜坐》。那一只蟋蟀,曾陪伴着他度过一个漫漫长夜。白居易又有《闻虫》诗曰:“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可见对于白居易来说,蟋蟀是一只陪伴在床边的亲密的秋虫。

    还有唐代雍陶的“窗灯欲灭夜愁生,萤火飞来促织鸣。宿客几回眠又起,一溪秋水枕边声”,宋代史慥之的“蛩音唧唧最关情,无限秋光映画屏。银烛高烧更漏永,不堪听处总成吟”……不胜枚举。诸多的诗词里,大多数是悲秋感怀之作。唐诗宋词里,似乎只要蟋蟀出场,都是悲秋离愁的感情色调。想来也难怪,蟋蟀是秋虫,当它在窗下鸣琴、在阶前鼓瑟时,已是天凉岁暮时节,适逢诗人离家在外,孤单,寂寞,思乡,念亲,自然而然便有了秋愁。正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在众多的诗词中,唐代诗僧齐己的《蟋蟀》是难得不见呻吟秋思愁怀的一首,也算是奇葩了。其诗曰:“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此诗中的蟋蟀声,听着,倒能让人多少有了一点快乐之感。

    除了诗作大家外,不少画家都十分喜爱蟋蟀。齐白石就曾绘制名作《蟋蟀图》《兰花蟋蟀图》《蟋蟀斗趣图》等,对蟋蟀的喜爱溢于言表。齐白石是画草虫的大师,据说他为了画蟋蟀,曾在家自养蟋蟀,仔细观察,直接进行写生。他简单几笔勾勒,蟋蟀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逼真传神。看他画中的蟋蟀,令人感觉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记忆中,自从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再见过蟋蟀,没有再听过蟋蟀鸣声。在我生活的沿海城市高楼上,在一个个失眠的夜,我常常异想天开地想,到乡下捉几只蟋蟀来,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它在阳台上弹琴、在床边鼓瑟,能常常听到它们熟悉动听的欢唱,也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个良方。正如著名演员王铁成说:“我每年都要养上几十只蟋蟀,每天早上醒来听到蟋蟀的叫声,就似听到了天籁之音。”

分享到:
网络编辑:李鲁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