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 1999-2012 运营维护:三门峡日报社网络技术部
<> 技术支持:(0398)2981119 <> 支持:smx_rb@163.com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17号
<> 建议您使用IE6以上版本,1024X768或以上屏幕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豫ICP备12008648号-1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登鹳雀楼
2010/10/14 19:27:21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诗人王之涣,途经山西运城时,登永济鹳雀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鹳雀楼,素有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称,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眉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唯东向依塬平展开来。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它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闻名遐迩。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穿过黄河大铁牛景区,远远望见鹳雀楼高耸矗立在阳光中。太阳光斜射过来,天高风清,景色越发美丽。跨过一级一级的石阶,快步冲上平台,放眼望去,世界竟是如此美妙。绿树红楼,青石交错,远处黄河好似缎带随波逐流,如同画中美景。信步跨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图中门庭若市,人物栩栩如生,精美逼真,精彩地向后人展现了古蒲州曾经的辉煌与喧嚣。站在大厅中央,抬头环视,室内建筑巧夺天工,惟妙惟肖。据了解,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顺着室内台阶而上,廊回千百,待爬到顶层,已是气喘吁吁。顾不得休息片刻,阵阵悦耳的声音钻入耳中,细耳倾听,怎奈本人才疏学浅,百般聆听竟不知是何种音乐。我随着人群走至外廊,清风拂面,心情不禁大好。远眺黄河平静宽阔,静静的河水包容万物,不禁喟叹,黄河所哺育的文化竟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太炎文录》中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坐落在华夏历史坐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为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谚语就来源于此。黄河神秘莫测,经常在此地发生改道,晋陕两岸在古时常遭到洪水灾害。据了解,鹳雀楼并不是在现在这个位置,而是在解放后黄河再次改道时,将原属于陕西的300万亩河滩地作为“嫁妆”划给了山西。 此楼建成之后,相安无事的度过了唐宋,元初毁于战火,明初故址依在,后黄河改道将其淹没,人们便将蒲州西楼作为鹳雀楼了。1997年,当地政府重新修建,毁灭700年之久的鹳雀楼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演绎着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弥补了它所带给人们的深深遗憾。其内部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充分展现了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登鹳雀楼,感慨万千,在欣赏河东绚丽的景色之际,目睹了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离开之时,我开始憧憬,如果有下一次的见面,期待有下一次的惊喜…… |
作者:杨晓妍
网络编辑:许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