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社会新闻 -> 内容
冬季街头救助 “温暖”遭遇尴尬
2015/11/19 9:42:57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工作人员劝说流浪者回家

  冬日的夜晚寒风瑟瑟,流浪者的生存让人担忧。

  11月16日,三门峡市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救助站)全面启动冬季街头救助工作。工作人员每天早晚不间断巡逻,在市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热力管线和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救助信息,只为让流浪乞讨人员度过一个温暖的冬日。

  当晚,记者跟随救助人员走上街头,对露宿的流浪人员进行劝说及救助。然而,当关怀遇上误解,温暖就难以抵达街头流浪者的内心,救助站被误认为是没有自由的场所,家更是成了不愿回去的他乡,救助行动也因此而频频遭遇尴尬。

  当晚8时许,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市区湖滨广场,散发救助工作宣传页,寻找流浪乞讨人员。

  一位穿着破旧的年轻人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了解,他叫陈宁,今年25岁,陕县张茅人。得知工作人员的来意后,他带着大家来到了他的“住所”。

  沿着大张百货西侧的消防通道进入,记者看到多条破旧的被褥铺在楼梯拐角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陈宁来市区两年了,想找个工作,可是只学过一点修门的手艺,没办法就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一名工作人员说:“带你去救助站住吧?可以免费吃住,还有暖气。”

  “不去。”陈宁坚决地说,他说自己平时吃点饭店里剩下的炒面就能填饱肚子,有时捡些废品卖钱,天冷以后有位流浪朋友还送给他一些旧被褥。反复劝说无果,工作人员拿来一条崭新的棉被和一件棉大衣帮他御寒,陈宁穿着新衣满心欢喜地开始布置自己的新“床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流浪乞讨人员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担心去救助站以后不自由,而且现在的救助政策要求尊重被救助者的意愿,所以他们的救助常常遭遇尴尬。

  当晚10时许,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三门峡火车站售票厅,一位老人在内侧栏杆旁的地铺上半躺着。他穿着棉衣,身上盖了件大衣,把包袱和行李当作枕头,身旁还放着一个小马扎。

  “他常年住在这儿,一到冬季我们都会来劝他去救助站或者回家,但他一直拒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已年过六旬,家住市区且有儿有女,因为家庭矛盾执意不回家。“我们每次询问情况,他说的地址都不准确,我们希望找到他所在的社区及时调解矛盾,但一直也没有结果。”

  记者问他是否想家,老人说:“这几天冷了,我也挺想家的,不过要等到过年时女儿回来了我再回家。儿媳时常会送钱过来,我每天都自己买饭吃。你们可以送我一件大衣吗?”

  面对老人的请求,工作人员拿出棉大衣给他披上,并耐心地劝说老人回家。他虽然满口答应,但并没有回家的意思,谢过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后便心满意足地躺回铺上。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说:“流浪乞讨人员不愿进救助站,既浪费公共资源又影响城市形象。只有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救助所面临的困境。”

  在随后的排查中,救助站工作人员在经一路与黄河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一名女性流浪人员,当时她已经钻进路边的破旧棉被里准备睡觉,周围堆放着大量捡拾的废品。闻声起来后,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她无法正常交流,疑似患有精神疾病。为避免她独自生活遇到危险,工作人员决定先带她回救助站再进行下一步的救助。

  在当晚的排查工作即将结束时,一位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找到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我的火车票丢了,没法回家。”经了解,这个人名叫张和平,近期多次到救助站求助,救助站已为其开过户籍证明、购买了返乡火车票,但他都说弄丢了。按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只能再次将他带回救助站询问情况、登记信息,随后购买火车票送其返乡。

  记者注意到,当晚在救助站登记的两名流浪人员均无法说清个人信息,甚至有时前言不搭后语,但工作人员尊重其意愿,将一人护送至救助站进行救助,送另一人及时返乡。

  据了解,在随后近4个月时间里,救助站将针对不同情况,无偿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医疗、防寒物品、食宿、通信联络、返乡乘车凭证以及护送返乡等服务。广大市民如看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可拨打市救助站电话0398-2182069。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