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内容
于丹北大谈昆曲被哄下台 不得已尴尬离场
2012/11/19 8:45:39    来源: 凤凰娱乐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11月17日,一场昆曲精品演出在北大的百年讲堂举行,演出结束后,因为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代表观众”发言,而使于丹遭到了观众“哄声”,称“他不能代表我们”,要求于丹下台。随后,此时在微博上引起一阵热烈讨论。第二日中午,于丹在微博上澄清,表示对台下观众很不过意,并“向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事件还原】
  
  现场:公开售票的“商演”
  
  观众:不仅是北大学子在现场
  
  被哄:没人说“滚”,于丹发言后观众依旧鼓掌
  
  质疑:服装有些不适合
  
  “于丹在北大百年讲堂被学生哄下台了!”从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开始,微博上就不断有人讨论着这件事情。约有十多位网友纷纷在微博上透露现场细节:昨日(11月17日)晚,北大百年讲堂上演了一场戏曲精品演出,邀请了十余位昆曲老艺术家上台表演,演出结束后,主持人赵保乐邀请了于丹上台聊观感,但还未等她开口,便有一男士高呼“于丹你下去吧”,众人响应起哄,于丹只说了一句“把所有敬意都留给老艺术家们”就尴尬下台。另外,还有博友透露,现场听到了很大声的“滚”等粗话。
  
  对此,凤凰娱乐连线了一名昨晚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木先生,他表示,自己是花了380买了两张票前来观看的,快结束时,主持人请上了于丹,当晚她穿了一件黑色抹胸小短裙,还有黑色丝袜,以及黑色高跟鞋。但木先生一看到她上台后便起身离开,在离开前,也就只听到了现场有人喊“他不能代表我们”,未听见粗口。
  
  随后,18日凌晨两点,博友“HelenClaire”用了一篇875字的轻博客细致描写了当晚的细节,同时也澄清了早先网友所说的“观众爆粗口”一说。她表示,“这场演出是皇家粮仓办的,和北大没有关系,不是北大请该女士来的;这是一场商演,谁都可以买票,所以在场烦她的人第一身份是戏迷不是北大学生;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主要是群众各种“下去吧”和一位女生的一句“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也有说是一个男生说“不用你代表”的,总之没有粗口被我听见)。”
  
  另外,这位博友也对当天于丹的穿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位女士今天很不合时宜的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这位女士没有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不可能是那种场合下一个找台阶下的人说的话。她原话的大意是: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为这句话全场观众依然鼓了掌。”
  
  【公知观点】
  
  不懂“倒好”至误会
  
  《OK!magazine》中国版首席报道编辑李舒昨天也去了现场,她表示,让于丹上台时,她听到了一些倒好,“倒好其实是传统戏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众有权利用这种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坦率的说,我觉得于教授吃亏在不懂戏曲,所以她应该没听出这个算倒好,她依旧意气风发的跑上台去。”
  
  《新发现》主编,文化人严锋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网上又分成两个阵营,一派认为北大精神已死,另一派认为北大精神活了。其实这是一场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和北大没有什么关系。观众来自各地,甚至从海外专程飞来,因为上台都是七老八十最顶尖的国宝级大师,于丹站那不合适,观众是以戏迷的传统方式表达意见,仅此而已。”
  
  专栏作家、媒体人冒安林表示:昆曲,优雅好听,但也没到自恃国宝的程度。任何艺术都有喜爱者,谁也没比谁差。若起哄把于丹赶下台的不是年轻学子,而是所谓的“资深戏迷”们,不是更打脸吗?于丹附庸风雅学术浅薄,昆曲戏迷们不是?就算在北大听戏,本质还是茶楼起哄。京剧越剧在南方安然无恙,在北京被哄下台的事,也不少。
  
  【回应】
  
  于丹:向所有爱昆曲的人致敬
  
  作为整个事件的第一当事人,记者在11月18日11点左右致电于丹本人,但因彼时于丹正在讲课未方便接听电话,随后,11点35分,于丹在微博上发言进行道歉,“昨晚主办方一再邀我上台替大家感谢老艺术家们,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不过意!其实我只想鞠一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600多年,老艺术家们年纪加在一起也是600多岁,戏以人传,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传承着中国昆曲的血脉,对这份心甘情愿,我们所有爱昆曲的人深深致敬!”
分享到:
网络编辑:刘霄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