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三版 -> 内容
黄河丹峡美如画[图]
2013/10/24 22:42:14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我市“大旅游”战略建设成果,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10月18日,本报组织部分编辑记者来到渑池县黄河丹峡景区进行采风。活动结束后,他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了丹峡的地理之美、环境之雅、山水之情、林木之姿,并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一组组美丽的照片。本报今天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峡之大者:

    忠于原创 美在自然

    □本报记者 刘亚红

    金秋时节,走近“黄河线上最美的大峡谷”——黄河丹峡,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深深浅浅的红叶,在远山近石上铺泻,一两片火红的黄栌叶顺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扯着游人的视线渐漂渐远。峡谷的静谧被我们打破,回荡的笑语仿佛是她在同我们对话。身处12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绝壁对峙,刀削千仞,脚下是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偶而有一两棵树从木栈道下面窜出,横在路当中,游人需扶树绕行而过,也有一两棵树似是与游人嬉戏般斜斜地伸展枝丫,拦在栈道上方,游人经过时必须低头弯腰,从它的“臂弯”下穿过。“小心头顶”“注意脚下”的温暖提醒在队伍中从前向后传递,内心瞬间变得澄澈宁静。

    游客到自然景区游玩,多是想远离都市繁华俗事侵扰,更为了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成功的自然景区,不在于对景点的最大开发,而在于适度开发下对自然景观的最大保护。黄河丹峡景区由山西黄河石港旅游集团开发,据集团经理虎宗杰介绍,丹峡景区开发时就本着忠于自然原创、不破坏植被的原则,修路时遇到自然景观不是让就是绕,尽最大努力呈现给游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难怪行走其间时,有景人合一,物我皆忘的感觉。

    美景必然引来游人如潮,特别是在节假日,黄河丹峡景区仅在“十一”期间就接待游客8万余人。那么,景区的环境卫生是如何维护的?据了解,除了导游,景区还设置有护林员、防火员、清洁员等岗位,通过岗前与工作中的不定期培训,使其拥有了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节假日游人多时,这些员工就全体出动,全天在景区巡逻,既保证游人安全,又维护景区环境卫生。有时导游也临时充当清洁员,在引领游客的过程中,遇到少数游客遗留下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他们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沿山路行走,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两个树桩样的垃圾箱,有些地方干脆就放上一个编筐,无论是色调还是材质都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既方便游人又不显得突兀。同时,提醒游客爱护环境的温馨提示牌也随处可见。笔者在停车场旁的一个亭子里休息时,旁边一个仅有两三平方米大的小花坛里就竖着一个“爱护花草,维护环境”的牌子。据导游介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游人都能自觉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很少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心存感激与敬畏,要懂得爱护与珍惜。显然,黄河丹峡景区已深谙这个道理,他们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保护性开发景区,既将养在深闺的黄河丹峡呈现在广大游人面前,以景为媒,为我市大旅游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又为周边乃至国内外游人提供了一个绝佳游览胜地,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三赢”。

     金秋丹峡 红叶似火

    □本报记者 王一薇

    1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12亿年的历史变迁,带走了岁月,带走了时光,却留下了美丽的山川怪石瀑布急湍,这里,就是位于渑池县坡头乡黄河岸畔的黄河丹峡景区。

    黄河丹峡是万里黄河上的一道美景,景区分为“黄河峡谷”和“丹峡峡谷”两大游览区,黄河峡谷谷内山峦起伏、绝壁对峙、刀削千仞,库区湖泊碧波荡漾、百舸争流、千岛棋布、万羽竞翔。丹峡峡谷呈“V”字形,谷内古树参天、怪石林立、溪流潺潺、飞瀑湍急,自然风光独特美丽。

    去的时候,正是10月中旬,处于红叶最佳观赏期。峡谷内没有路,都是人造的栈道,看着惊险,走来却别有一番趣味。临近中午,才总算走完了栈道,途中美景固然令人心醉,可是红叶呢?谷里的树木明明都还是绿油油的!随行导游告诉我,别着急,美景都还在后面呢。

    慢慢往山上爬,满眼碧绿渐渐显出了红的迹象。被秋风吹刮过的树叶,悄悄地染上了一晕红,却还不敢红得那么明显,只是一丝丝的黄,透着一点亮光,仿佛只要一场缠绵的秋雨,就能使她卸下害羞的面纱,一瞬红透了脸。

    越往上走,树叶越趋向红艳,眼看石阶已无几,山道要被我走完时,前面不知道谁喊了句:“快看,红叶!”急忙三两步爬完石阶,登上山顶,果然!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红,红得灿烂,红得耀眼,好似火苗,就要燃烧起来了!近处的树林,远处的群山,都笼罩在一片红色的霞光里。

    走近细看,那红却还是不一样的,有的稍微带一点点黄,有的还保留着一丝丝的绿,还有的呈现出浅浅的灰褐色。叶子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圆的、长的、扁的、细的,各式各样,每一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每一片都蕴含无限的生机。

    漫步在红色的海洋里,阳光从树缝中漏出,散射在密密麻麻的红叶上,使人仿佛穿越了一般。我仿佛看到了,大禹匆匆走过的身影,这里的每一条小道,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脚印;我仿佛看到了,蔺相如陪赵王参加渑池会时,也曾在此登临遥望自己的家乡。美丽的黄河丹峡,你积淀了多少历史的尘埃,却又留下了多少不尽的遐思!

    丹峡的秋天是红色的,这红色不仅来源于漫山遍野的红叶,还来自于红褐色的石英砂岩。在经历了春雨的沐浴、夏阳的照耀、秋霜的染就后,那红简直是要成精了。红褐色的岩石,火红色的树叶,还有那红彤彤的野果,和脚下红莹莹的溪流,构成了天地间红色的美景,映照出一张张笑脸,映照出红红火火的生活!

    金秋的丹峡,是一幅火红的画卷,如果这时你和她不期而遇,那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她会用一腔炽热将你包围,山川怪石,密林急湍,红叶艳阳,让你沉醉,不愿醒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果你爱金秋收获的山野,如果你爱潺潺流水的清溪,如果你爱那漫山遍野的红,黄河丹峡不容错过!

 

    绝壁栈道 体验“凌空之感”

    □本报记者 吴胜男

    黄河丹峡奇特的地貌和如画的风景,令人沉醉。尤其是在进峡谷的道路中,一段长4公里的凌空栈道更是让人在惊险刺激的体验中流连忘返。

    栈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当时,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便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些孔穴,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这就是栈道。时下走栈道不足为奇,许多景区为了增加亮点和特色,会有意以木栈道代替道路,但多在平坦之地。在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有两条黄河古栈道,供当时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之用。现在栈道壁上只留下了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孔形穿孔,让人对古代黄河纤夫生活的情形产生无限遐想。

    黄河丹峡的凌空栈道,似乎还原了黄河古栈道的特性:悬空、惊险。

    这段4公里的栈道,最高距地面二三十米,最低两米,犹如一条“天空之路”,随着峭壁蜿蜒而上,从下面望去,像一条黄龙攀附在山上。行至上面,既可观景览胜,又能深入峡谷感受地质奇观,感觉美不胜收。

    据介绍,黄河丹峡景区建设之初,峡谷内壁立千仞、飞瀑湍急,人迹罕至、猿猱难度。为方便游客通行,建设者打算在崖壁上凿一条高空栈道。由于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施工难度很大,所有施工材料全部由人工搬运。在整个栈道的设计中,栈道建设尽量保持山上的奇石和树木原样。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这条美观、安全的木栈道横空出世,从而使飞泉流瀑、绝世佳境向游人揭开了她们的神秘面纱。

    关于栈道有一个最著名的成语,叫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黄河丹峡的这条栈道,却把游人带入到了妙不可言的梦幻仙境。踏着惊险刺激,又不失诗情画意的栈道,峡谷内的一个个奇观美景收入眼睑。惟妙惟肖的天然壁画、地质天书触手可及,亿万年前地壳运动裂变而成的一线天、千层崖近在咫尺,让游客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建设者的聪明才智。行走中,冷不防有飞瀑扑面而来,溅在身上的水珠散发着幽谷清香之味,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美丽的丹峡地貌

    □本报记者 师宝华

    黄河丹峡是三门峡境内的一处绝景。走进丹峡,除了满山的红叶、刀削斧劈般的峭壁外,最令人感触的是千古难有的地貌特征:红色的岩石、层叠的土质、沉积的沙土……游人到此一游都会惊奇不已,地质学家们更是为之感到惊叹。

    丹峡——红色的土质、红色的石质加幽深的峡谷,这是我走进丹峡之前的想象。但真的走进了丹峡,却使我大开眼界。除了红色的土石和峭壁林立的峡谷外,还有更为惊叹的景观:走过狭窄的山谷,透出的是一仞千层的海螺形石质。那种石质结构,有锥形,有一字形,有曲线形,还有点线形,一层垒着一层,下宽上窄,像是由巨人手中拧过一样,旋转着由低升高,静静地矗立在山峡之中。再往前走,曲里拐弯处,突然又出现了另一种境况:红色的石质上,氧化了的石板像小学课本中画出的积木,该凸出的凸出,该收缩的收缩,自然地参差不齐,像人工斧凿后的形状。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亿万年形成的自然现象。

    顺着丹峡往上攀,穿过小石桥,爬过一线天,绕过擎天柱,就到了一处叫“情人谷”的地方。想象中的情人谷,是金庸笔下的鲜花毒刺,可这里的情人谷却浪漫无比。刚进入谷口,便是一堵近20米的石墙,那石墙比我们当今高楼大厦的建造工垒砌的还要规范——端正、面光。同事们站在前端往后望,纷纷惊叹道:这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砌成的?

    导游姑娘大声地朝大家喊道:“谁能在这个地方垒这么一堵又长又高又规矩的石墙呀,这才是真正的巧夺天工呢!”

    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从谷底攀到了山顶。满山红叶似朝霞。坐在山顶往谷底探望,丹峡的地貌又是另一番景象。千层崖、钟乳石、骆驼峰、官印台、地质天书……据说还有八潭八瀑的自然景观,每处景观都让人惊诧不已。

    高山之巅,红叶树下,导游娓娓道来:丹峡地貌是12亿年前,地壳运动中海陆在变迁时置换而来的。当时,这里是海底世界,经过剧烈运动后,海底抬高成为陆地,于是,深藏海底中的一切便水落石出,成为现在的千景万物……

    其实,我还是略微懂得一些地貌特征的,岩浆石、沉积岩、花岗岩等,抬眼就认识。但丹峡地貌的红色石英砂还是让我感到了世界的奇妙。它不但为我增添了许多地理知识,更使我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美丽!

 

    芦荡泊舟

    □本报记者 宋贵平

    十月的黄河丹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无垠的红叶绵延天际,灿烂如霞,蔚为壮观。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胜景中,有一处芦荡泊舟的景观却风韵天成,别具一格。

    芦荡泊舟,位于丹峡峡谷与黄河交汇处的滩涂地。

    从蝴蝶岛服务区北下,经丹峡码头、浮桥栈道至大禹雕像东拐,但见两山相夾的宽阔峡谷地中,一滩芦苇在和风中摇曳,一艘游船悠闲地泊于芦荡丛中,一条栈道蜿蜒其间。芦荡东达峡谷入口处的千仞峭壁,西接黄河的万顷碧波。

    登上白色的游船顶部,极目四顾,妙趣美景接踵而来。不远处的芦苇丛中几只野鸭在觅食嬉戏,一群山雀飞来飞去,两只苍鹭在空中盘旋。秋阳下,淡褐色盛开的芦花如美女的秀发披散飘逸,婀娜多姿;绿中泛黄的苇叶纵横交错,或牵或偎。两顾南北,黛眉山草木繁茂,巍峨挺拔;西望母亲河,舟姿帆影,烟波浩渺;东眺丹峡幽谷,峰峦叠嶂,云蒸霞蔚。

    徜徉于木栈道,便会看到棵棵芦苇如好客的主人夹道迎宾;苇丛中的一株杨树上,心形的叶片迎风舞动,枝丫间一团鸟巢牵引出“家”的情愫,使人的心中涌动着美好与温馨……

    举起相机,摁动快门,定格一个个瞬间,使芦荡泊舟处的风韵化作暖暖的回忆。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我想,如果在夕阳西下的傍晚,鸟儿归巢,落日的余晖映照着黄河、群山、芦荡及游船,这里的景致一定是金黄色的,瑰丽而热烈。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若是在明月当空的夜间,万籁俱寂,月色的清辉倾泻在这芦荡之中,这里的景致一定是银白色的,神秘而幽静。

    芦荡泊舟之景,若是于绵绵细雨中、萧瑟寒风中,或是在冬季、春季或夏季,那又将呈现怎样摄人心魄的景象呢……

    后记:游览黄河丹峡的幽深峡谷,“芦荡泊舟”是必经之地,因其在峡谷前端,在导游或同伴的催促声中,也往往被一些急匆匆前行的游客所忽视。然而,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皆在于发现和发掘,还在于传颂与弘扬。我将“芦荡泊舟”作为一处景观推介给读者朋友,是因为在这个景区的游览图与宣传资料中,还没有它。

 

分享到:
作者:综合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