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似的经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再“外出打工,回乡过日子”,而是扛起摄像机拍起了电影。
近年,河南涌现出一批被称为“泥腿子”的农民导演。
正组建“中国农民影视家协会”的驻马店农民剧作家陈国星说,伊川的周红卫、许昌的赵兰卿、延津的李晓光、濮阳的任德勇、沈丘的韩文清等,这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导演群”,遍布郑州、许昌、驻马店、濮阳、焦作、新乡等地,已经有十几人。
据陈国星介绍,虽然他们拍电影的题材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把电影作为事业,影视题材扎根农村。
在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赵兰卿的影片即将完成。从今年1月开始,赵兰卿就在拍摄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的影片《给娘洗脚》。在赵兰卿看来,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如今的不少人都淡忘了。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赚了钱只想着自己如何过得好,对家里年迈的父母却很少尽孝,“希望片子能给后代留下一笔特殊的文化遗产吧,使孝道传承下去”。
令赵兰卿欣慰的是,他的影片不仅能够传播传统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
兴源铺村的村支书说:“兰卿的片子掀起电影热,当时全国不断来记者,上级领导也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所以咱也得搞好村里的形象啊!”
如今,兴源铺村原本的土路几乎全部修成了水泥路,村里还安装了60盏路灯,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与周边村庄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农民影视在河南的兴起,也引起了影视圈资深人士和学者的关注。河南著名导演路振隆认为:“农民导演只有沉下去,扎根农村,才能拍出有河南农村特色、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在《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看来,农民影视的兴起拓宽了农民的含义,他们是追求现代思想、努力与时代接轨的“新生代”农民。他们正通过镜头,从内在文化方面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虽然这种改变还不明显,但从被动到自觉的意识无疑更加可贵。(据《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