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 -> 社会新闻 -> 内容
清幽如兰公仆心
2014/3/25 23:56: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杨建儒(右)在指导当地食用菌生产(资料图)。

    他带领全村、全镇2万余人致富,并带动影响灵宝市形成食用菌栽培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支柱产业。他心里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就是灵宝市焦村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儒——

 

    (一)

    3月的田野上,一簇簇迎春花花开烂漫,一座座菇棚萌动生机,粉墙黛瓦的朴素、田园风光的恬静悄然绽放……这就是2013年入选“全国最美乡村”试点村——灵宝市焦村镇杨家村。

    杨家村位于灵宝市西南的娘娘山下,全村千余口人,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栽培专业村。

    新农村社区二期刚建成的3幢楼房漂亮诱人;去年新建的村委办公楼投入使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来人往;村里一座座菇棚里,人们正忙着装菇袋……正是春忙时,杨家村人的主心骨、党支部书记杨建儒并没出现在群众面前。2013年12月7日,63岁的杨建儒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当时,近千名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邻和杨家村村民悲痛地集聚在他创建的万菌苑前,为他送别。

    “杨家村从过去的一个穷村成为中国最美乡村,是党支部书记杨建儒务实能干带头致富的结果,他还带动焦村镇2万余群众致富。目前,食用菌已成为焦村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带动影响灵宝市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支柱产业……”焦村镇党委书记王先层说。

    说起杨建儒,许多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尤其是在他的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的乡亲们,更是怀念这位百姓心中的“领头雁”、贴心人……

    (二)

    杨建儒不善言辞,但为人朴实,他想事、谋事,有一股子不服输、不畏难的韧劲儿,看准的事多难都要做成。

    1998年,苹果价格低迷,苹果产业受到重创,灵宝市号召发展食用菌。杨建儒在学习考察后,把发展食用菌作为杨家村从传统农业向多产业转变的重要机遇,但群众响应者无几。怎么办?只有做出样子才能让群众信服。1999年,他拿出全部积蓄率先栽培香菇,由于缺技术,投入打了水漂儿。这一年,灵宝市多数人因种植香菇失利纷纷放弃。但春节刚过,杨建儒就冒着刺骨的寒风赴安阳、走西峡找专家,并高薪请师傅驻村指导。他在菇棚里搭个窝棚住下,潜心学技术,几年后成为食用菌栽培的行家,并经过多年无数次的实验,变废为宝,研制出适宜苹果树枝做袋料的高产菌种——“灵仙1号”。

    在农村当干部不容易,让人信服就得走得正、领好路、带好头。杨建儒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注册成立灵宝市灵仙菌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起万菌苑和食用菌气调库,进行工厂化栽培;建成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示范基地,填补寒冬不出菇的空白;发明自动喷淋设备,解决了投工投劳多的问题。2011年,公司被评为“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2012年,灵仙公司产值达到了2773万元,生产的“灵珍”牌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灵芝六大品种系列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远销西安、郑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并出口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三)

    一人富不算什么,让全村人富起来,让周边更多的人富起来才是杨建儒的梦想。

    2000年,谢石娃从陕西入赘杨家村,家里只有三间土坯房,吃低保。2003年,谢石娃想种香菇。杨建儒说:“先种,钱回头再说!”谢石娃取回2000多袋菌种袋料,短短几年间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现在,他种的3万多袋香菇年收入20万元左右,成了种植大户,土坯房也变成了400多平方米的楼房。

    “村里许多人种香菇,基本都是杨书记免费提供菌种袋料。”谢石娃现在最怕提起杨建儒,提起来心里就难受。

    村民杨建波在外打工多年,回村看到种香菇比打工划算,挽起袖子就开干。目前,他家发展了两个香菇大棚,和他一样回村种香菇的年轻人已有一大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建儒不仅给村民菌种资助,还传授栽培技术,并着力培养技术骨干。目前,全村有19位农民中、高级农艺师。

    在杨建儒的带动下,杨家村251户有200户人家从事食用菌栽培,人均年收入1.1万元。杨家村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百强示范村。杨建儒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重大新闻人物”,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杨建儒的灵仙菌业有限公司不仅带动全村人致富,还把袋料和技术扶持给全镇其他乡村,带动全镇乃至灵宝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如今的灵宝塬上,村村都有香菇大棚,经杨建儒带出的徒弟近万人。

    尹庄镇西车村的李永奇和杨建儒是忘年交,他从500袋香菇种起,已发展到几十万袋,年收入上百万元,建起了兄弟菌业合作社。西车村香菇已达到145万袋,村民人均收入上万元。村里从老人到孩童对杨建儒可不陌生,听说杨建儒去世后,大家悲痛不已,追悼会当天,30多名村代表一大早就来到杨建儒身旁,久久不肯离去。

    灵宝市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彭豪睿说,在杨建儒带动下,焦村镇5000家农户种植香菇,实现利润1.95亿元。2013年,灵宝市夏季食用菌达到4825万袋,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食用菌成为灵宝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四)

    新农村社区一期村民已入住,现代风格的建筑与一家一院落相映成辉;占地39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6500多平方米杨家村小学与旧址相互印证;道路硬化6300平方米,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改写杨家村缺水的历史……这就是杨家村旧貌换新颜的真实写照。

    “这几项民生工程累计投资893万元,是杨支书争取来的。为了保证工程及早开工,他干起活来不要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一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大学生村官刘少琴说。审报项目时,杨建儒一大早就走,啃个烧饼就顶一顿饭。只有与同事在一起时才能吃个热乎饭,但他经常边吃边想事情,吃完就走人,经常把同事忘在一边。说起这些,刘少琴眼里满是泪花。

    村委主任杨赞波说:“上项目,村民不理解,村委成员有不同意见,杨支书总是先听大家意见,然后耐心讲道理,直到说服大家。事实证明,杨支书有远见,想的是村里长远发展。大家信他、服他、敬他,跟着支书干,我心里特踏实。”目前,该村由焦村镇一名副镇长暂时代管各项工作。

    提起杨建儒,东村党支部书记杜创英说:“杨大哥特别能吃苦、能干事,群众在他影响下都在干事,村风正,所以多年没有上访的。记得有一年冬天,几个年轻人在路边烤火晒太阳闲聊,杨建儒二话没说一脚踢向火桩,从此村里的年轻人再没人敢不干事。”

    杨家村的广播时时响着,国家政策、致富经,什么时间种菇、什么时间灭菌等,村民都知道,这是杨建儒坚持的。

    多年来,杨建儒注意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支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走在前头。正月十五出社火、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丰富多彩,还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村子进行远景规划。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三门峡市及河南省“五个好”农村党支部。

    (五)

    “他一心为了村里和四邻八乡,家里事却顾不上。”和杨建儒一起长大的民调主任杨建虎感慨地说,“有时晚上10点多,他还要召集大家谈工作。村里项目前期缺少资金,杨建儒就从菌厂拿钱垫上。有时需要群众集资,他先带头,拿的最多。在外出差吃饭,他抢着掏钱,从来没见报过一分钱的账。他是个孝子,不论忙到多晚都要看看老母亲,其他事就顾不上了。到他家去看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大门破旧,院子很小,地面坑洼不平。30年前盖的平房,因漏雨墙上斑斑驳驳,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就是杨建儒的家。他的妻子哭着说:“他忙,顾不上,房子漏雨,他总说等儿子结婚时再收拾。食用菌挣点钱不是拿去给村里上项目,就是借给村民了……”

    “师傅的日子能过得比谁都好,但他常说自己能过得去就行,对别人出手大方,有求必应……”李永奇难过地说。他自己早在村里翻修了房子,在灵宝市区买了房,开上了十几万元的小车。但他的师傅杨建儒总穿那么一件旧衣裳,开一辆旧面包车,直到实在开不成了才花七八万元换了辆车。

    女儿杨晓妮说,父亲的辛苦他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理解父亲,从不拖父亲的后腿。父亲没能留下一句话,也没能给他们孝敬的机会,成了他们一生的遗憾,但父亲这一生没有白活,他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两袖清风,心地对人了无愧;千秋遗泽,口碑载道剧堪思。”这副当时为杨建儒送行的挽联凝聚着人们对他的无限追思与爱戴,彰显了这位中国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通共产党员泽被乡里的博大情怀。

 

 

分享到:
作者:刘书芳 纪雨童 网络编辑:徐伟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