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五版 -> 内容
陕县“双责制”促服务送到家门口
2015/7/27 22:30: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编者按 今年3月以来,陕县探索建立“双责”服务机制,积极组织县、乡干部与所有农村常住农户建立固定联系或重点帮扶,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7月20日,《河南日报》在头版头题刊发了由该报记者赵汴光和通讯员郝国超采写的消息——《陕县“双责制”促服务送到家门口》,现予以全文转载。

  “王乡长对我太好了,没有他,我的低保现在也办不成。”7月15日,陕县宫前乡金凤村,瘫痪在床的41岁村民吴烁锋提起该乡副乡长王江民,话语中充满感激。吴烁锋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作为他家的帮扶干部,今年4月王江民在走访中得知,吴烁锋因没有二代身份证无法办理低保手续。王江民随即联系当地派出所,上门为他免费拍照,很快办理了二代身份证送上门,随后为他代办了一类低保手续。

  自今年3月开始,陕县建立“双责”服务机制,县乡干部与所有农村常住农户建立固定联系或重点帮扶,全县66288户农村群众,都像吴烁锋一样有了自己的干部“亲戚”。

  这是陕县按照省委提出的在基层建设“四项基础制度”的要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创新举措。

  “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怎么转?关键在于干部作风的转变,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蹲下身子,真正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才能构建干群和谐的鱼水关系。”陕县县委书记高永瑞说。 

    所谓“双责”服务机制,是指县直单位全部参与包村,县级干部和县直单位班子成员联系和帮扶农户,乡镇干部则全员参与,打造覆盖所有农村常住户的便民服务责任机制。

    该县创新方式,开展层层组团服务。乡镇层面,每个村确定若干名包村干部,组成包村服务小组,成员分片联系到每户群众;县级层面,每个县直单位包一个重点村,县级干部和县直单位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0个农户,其中重点帮扶1个困难户。

    全县每个农户都收到一张“便民服务卡”,上面标明分包干部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内容。农户有个大事小情,随时可与联户干部进行联系,对群众的诉求,要求联户干部首问负责管到底。县纪检部门联动,将投诉电话印在“便民服务卡”和“业务受理单”上,凡群众举报联户干部有不作为情况,立即进行调查处理。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县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均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结合本乡镇实际开通便民服务事项。村级设立便民服务室,每天有村干部值班,并设村级代办员,为村民提供各类代办服务。

    工作机制完善,干部作风转变。宫前乡党委书记李金萍对此深有感触:“干部进村入户服务群众的时间明显增多了。有的干部反映,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群众得实惠,干部受尊重,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群众更是对这种面对面服务拍手称快。张湾乡西罐村村民陈正昌告诉记者,他家养了近百只羊,想买只种羊但不知道从哪里买。5月中旬,他打电话给联户干部詹建民谈了自己的想法。不料没几天,詹建民便从巩义市一养殖场买来一只种羊送到他家。陈正昌说:“这可帮我大忙了。有了‘便民服务卡’,感觉干部随时就在身边。”

    据统计,“双责”服务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已收集各类群众诉求2490项,已办结或正在办理1555项,待办305项。不合政策规定的630项包村服务小组已逐户进行了解释。

    “推行‘双责’服务机制,目的是构建汇集县乡村三级力量,上下贯通、功能整合、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我们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陕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董树良说。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