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五版 -> 内容
和群众结亲戚 为村子谋发展
——记渑池县张村镇杜家村第一书记赵江枫
2011/12/15 22:28:07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2010年9月,渑池县卫生局干部赵江枫被选派为该县张村镇杜家村第一书记。杜家村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业村,经济发展滞后,村容村貌陈旧,干群关系紧张,被列为重点问题村和难点治理村。面对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赵江枫下决心干出个样子,改变村子的旧面貌。

  走村串户结亲戚

  赵江枫深知,在农村干工作,要想打开局面,群众基础是关键。但是,面对这个初来乍到的“机关干部”,群众并不买账,有的村民甚至说:“村里多少年都是只有支书和村长,谁知道啥是第一书记,谁知道第一书记是来干啥的!”面对这种情况,他决心从与村民交朋友、结亲戚中打开突破口。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户访问,和村民闲聊唠嗑,帮孤寡老人挑水,帮群众浇地,以前没干过的农活开始学着干。他利用自己在卫生系统熟人多的优势,帮生病村民联系县里的专家大夫,帮村民办理新农合报销业务。有村民问啥是第一书记?他说:“第一书记就是要把咱老百姓柴米油盐摆第一,把村子的致富奔小康摆第一,这就是第一书记。”村民渐渐认识到,这个第一书记不是来走过场的,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干点实事的,对他也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谁家人口多、谁家负担重、邻里间有什么纠纷、干群间有什么矛盾他都摸得一清二楚。串门唠嗑,让他对村情民意、发展困境有了清晰的认识,工作笔记记了3本,这3个小本子成了他了解村情的“秘笈”。476户2000口人两个月不间断的走访,光皮鞋就穿坏了3双,妻子埋怨他,他却笑着说:穿坏3双鞋换回3个本子,值!

  建章立制严管理

  融入群众让他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该怎么办?面对涣散的干部作风、严重的派系争斗,赵江枫决心从抓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入手。他广泛征求意见,针对村三委干部制定了7项工作制度、5项议事规范,明确奖惩措施,每季度在村务栏公开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地约束了干部行为,提高了工作纪律性和积极性。他结合村情,成立了村务公开、矛盾调解、妇联计生等6个工作小组,实行责任到人、归口管理的制度。划好责任田、不吃大锅饭,给干部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作风的新转变。同时,制定《杜家村公益事业项

  目三年发展规划》,把吃水、修路、发展特色农业等群众最现实的要求写进规划里,并作出公开承诺,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步子。

  改善民生办实事

  赵江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像杜家这样的穷村,资金极其有限,要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杜家村的水质差、水垢大、酸涩难喝,吃上干净水是群众多年来的心愿。他多次到水利局反映情况,终于争取到省地矿厅免费打井项目。目前,一口280米的深水井已经打成。村里的观音阁是县级保护文物,也是村子的文化象征,因年久失修,随时可能倒塌。群众怨言很大,骂村干部都是吃红薯的。面对这个情况,他写报告、跑单位,四处奔波,筹措资金1万余元将阁楼修葺一新。

  看病难是群众的一大心病,没钱治病,常将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不在少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协调,得到妇幼保健院的支持,定期组织医生到村里义诊。每到义诊这天,前来看病的成群结队,小病就地治,大病给方案,不仅省了钱,而且省了事,村民无不拍手称赞。

  为了丰富村民生活,他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为村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两台乒乓球案,看到村民农闲时运动的身影,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了让村子尽快脱贫,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山东考察池藕种植项目,在全县率先开展池藕试点种植,如今,该村的池藕已初具规模,正在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的杜家村,人心齐了,思路清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赵江枫正带领着全村群众,满怀希望,沿着兴村富民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分享到:
作者:马宝森 刘志刚 宋阳 网络编辑:许红卫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