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社会 -> 内容
安阳老人自制安阳方言词典 收录7000多条方言
2015/10/25 10:58:02    来源: 安阳晚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13年了,包罗像‘跌膘儿嘞’这样的方言的方言词典终于出版了!”昨日,75岁的老人赵文龙用一口浓重的安阳方言感叹。经过13年的搜集、考证、研究,《安阳方言词典》终于面世,其中收录了24类7000多条安阳方言。

整理方言十三年,灵感源于一篇文章

“毛栗的”“粗艮艮”“情说嘞”…… 这些奇怪的词,念起来让人有些不知所云。但在安阳人的耳朵里,听起来却自然亲切,因为这是安阳方言。7000多条方言词条,约15万字的方言释义,这就是赵文龙这些年积累的成果。粗粗翻阅,从口头禅到歇后语,从农作经验到工作方法,既有茶余饭后的方言词汇,又有为人处世的警语,其中绝大部分为安阳人熟知,也有少数鲜为人知,内容包罗万象,仿佛一本袖珍百科全书。“我把安阳方言分为24类,并逐一作出解释,方言涉及农业、民俗、饮食、艺术、民谣等。”赵文龙说。

今年75岁的赵文龙是土生土长的老安阳人,话语间都是浓浓的“粉浆味儿”,说起著《安阳方言词典》的初衷,赵文龙回忆:“大概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机缘巧合之下,我看到《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有关安阳方言的事。安阳人说话的语音非常独特,与周边地区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别,加之当时也没有有关安阳方言的记载,我就琢磨着能否整理一下安阳的方言。”

赵文龙摩挲着手边的《安阳方言词典》,感怀地说,“没想到,这一整理,就是13年。”对于赵文龙而言,收集、记录安阳方言,40年前开始萌芽,40年中渐渐成为信念,更是经历了13年,将安阳方言整理成册,脱稿付梓。

随身带纸笔,饭桌前、公交上提笔记录

“正式着手干,是2002年。”赵文龙说,那时他刚刚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安阳方言的搜集。那时候,赵文龙每次出门都不忘带上笔和小纸片。每到一处,只要听到新鲜有趣的地方话,就马上记下来,遇到不懂的就请教。

很长一段时间里,赵文龙脑子里整天盘旋着方言,有时连做梦也会念叨起方言来。日积月累,他的“方言库”越来越厚实。“咱们安阳人说话很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翘舌音,像zh、ch、sh、r都是翘舌音,儿化音也比较多,往往是一个字加一个儿化音表达一个意思。”赵文龙说。

赵文龙从62岁开始养成随身携带纸片、随时记录安阳方言的习惯,至今已记录了13年,大大小小的纸片记了几千张。而赵文龙累积这些资料,往往是在公园、公交车、饭桌这些公众场所。“很多时候我坐公交车不是为了去哪儿,而是在车上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到感兴趣的方言,就主动上前‘搭讪’,对方一般都会热情地跟我交流。”赵文龙笑着说,“老安阳城里,任何一位老安阳人,几乎都是一本活的‘方言书’。”赵文龙从这些老人身上,获得了最初的积累。

积累方言材料,文稿堆积一米多高

“积累方言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许多老安阳人使用安阳方言都是漫不经心,真要刨根问底地问某一句话的意思,大家未必能说清,也只能多方求证。”回忆起方言积累过程中的苦处,赵文龙如此说。除了具体的释义,如何将方言用文字表述出来等也成了一个个萦绕在赵文龙心头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赵文龙,开始研究汉语,寻找合适的汉字来记录安阳方言。毕竟,个人整理安阳方言,尚属首次。“我没有任何语言基础,为此专门翻阅了不少语言类的书籍,从一个门外汉也变成了‘一点通’了。”赵文龙说,为了学习语言基础,他花费了很大精力,四处咨询专家。

“我那时候一闲下来,就去咨询师院的语言教授,学习语言基础,这才逐渐了解语言的入声等知识。”赵文龙说,“就像儿化音,安阳方言中,有很多儿化音,记录它们并表述它们,让我一度很纠结。”那段时间,他简直变成了一名学生。“家里记录的文稿,堆积了有一米多高,这还不算我平时学习的记录。”赵文龙说。

界定安阳方言范围,走遍安阳各地

当遇到在发音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字词时,他也只能通过用相近的汉字,再配上拼音来说明。

“为了用最合适的字和拼音来表现安阳方言,许多方言词都是一改再改。”赵文龙望着房间内堆积一米多高的文稿说,“安阳方言并不是那么容易搜集,地域不一样,语言也都不一样。”

“安阳市区是中心,北至漳河,东至安阳县与内黄县交界处,南至汤阴县与鹤壁市交界处,西至安阳县的曲沟镇。”为了确定安阳方言岛的范围,赵文龙和他的同伴走遍了安阳各地,基本上哪里都有他的足迹。“这么多年,我们跑遍了安阳,才终于确定了安阳方言的范围。”

“如今,《安阳方言词典》终于出版,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仅能让安阳人更了解自己的方言,外地人也能更好地了解安阳!”赵文龙笑着说。

为安阳本土文化守望者点赞

历时13年,搜集有1米多高的文稿,汇集成安阳版的“康熙字典”——《安阳方言词典》,75岁的赵文龙对本土文化的执着令人赞叹。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员,甘做安阳本土文化的耕耘者,他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钦佩。赵文龙不仅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同样给安阳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要了解安阳,深入安阳文化的精髓,离不开安阳的方言。独具特色的安阳方言,在方言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安阳人弥足自豪,熟悉的乡音让安阳人倍感亲切。作为安阳人,生于斯,长于斯,大家对家乡感情深厚。然而,赵文龙老人将满腔热情化作一本厚厚的方言词典,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安阳人的文化责任意识。这一做法值得每个热爱家乡的安阳人引为楷模。

多年来,赵文龙老人的足迹踏遍了安阳城乡。走进大学校园请教专家教授,公交车上搜集方言,研读语言学专业书籍……他的钻研精神不仅让记者折服,也深深感动了许多普通市民。这本别具特色、安阳味儿浓郁的方言词典,无疑也是安阳本土文化的一个名片。

安阳县渔洋村的“土博士”龙振山搜集大批文物标本,立足古村落,传承安阳古文化。年过古稀的赵文龙老人同样热爱着安阳这片热土,挥洒心血和汗水,让原汁原味的安阳方言持续保持下去。有了龙振山、赵文龙等一批可亲可敬的本土文化的守望者,咱们安阳的文化事业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