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旧版回顾
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门峡日报 -> 日报五版 -> 内容
从陕县走出的抗日英雄周凯东
2015/7/6 22:49:10    来源: 三门峡日报 移动用户编发smxsjb至10658300订三门峡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从乞丐到红军团长

  周凯东(1915~1943),原名周发海,1915年出生于陕县西李村乡柳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豫西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外出逃荒。年仅14岁的周凯东乞讨到卢氏县,参加了驻守在那里的冯玉祥部队。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玉祥惨败。周凯东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继而又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1931年12月14日,该军在总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的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参加红军后,周凯东如鱼得水,他勤奋好学,苦练杀敌本领。1932年,周凯东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任连长。在一次渡河作战中,他带领全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对岸,消灭了敌人。此后,在长征的历次战斗中,周凯东总是冲锋在前,以大智大勇冲破道道难关险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连长升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战斗在抗日前线

  七七事变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了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不久又进入冀鲁豫平原,开辟冀鲁豫根据地。到1941年,又建立了晋冀鲁豫区。这一时期,周凯东随部队南征北战、英勇杀敌,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1年以后,侵华日军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残酷的扫荡,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扫荡,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提出以分散的游击战争对付敌人的扫荡。当时,因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八路军被缩编,周凯东任太行军区新一旅一团副团长。反扫荡中,他多次率领战士打击日寇。在一次伏击战斗中,周凯东率领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毙日寇50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日寇的扫荡、清乡,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困难重重,粮食、棉衣、医药和日用品普遍匮乏。周凯东看到战士们挨饿受冻,心如刀绞。有一次,战士们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周凯东发现自己警卫员身上的干粮袋中还有一些玉米花,就急忙让其分给大家。警卫员看着日渐消瘦的副团长,想到他整天东奔西跑,还要指挥战斗,有点犹豫。周凯东见状发了脾气:“共产党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长征时一把炒面就能救活一个同志,你懂吗?”警卫员含泪将玉米花一把一把送到战士手里。战士们捧着玉米花,热泪盈眶。

    1943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太行军区新一旅所辖两个团整编为3个团。从旅直和一、二团抽调5个连组成第三团,周凯东任团长,崔建功任政委,戴光任参谋长。

    5月,新一旅第三团由民兵配合,在山西黎城以南山地开展麻雀战。5月6日,敌千余人向黎城进犯,城内数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情况紧急,不容多虑,周凯东让三团主力掩护群众转移,自己亲率两个连阻击敌人。面对数倍于己之敌,他指挥若定,屡次击退敌人的猛攻,阻滞敌人达6小时,保护了几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凯东作战讲究战略战术,对部队要求很严。有一次,六连连长武占奎率领战士袭击敌人抢粮队,与日伪军300余人激战3小时,虽然取得了歼敌40余人的胜利,但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事后,周凯东表彰了他们主动打击敌人、保护群众的行为,同时批评他们与敌人打顶牛仗,消耗子弹太多,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严己甚于严人,是周凯东的生活准则。他自己常是军容风纪的模范,衣服干净,腰带紧束,领钩严扣,帽子端正,军姿威武。每天早上出操,他从不摆团长架子,而是排在队伍最前面,当一名领头兵。

血洒林县县城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摆脱困境,集中力量对解放区进行残酷扫荡,并对国民党军加紧“诱降”。驻扎在太南、豫北地区的国民党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孙殿英部,在日军的军事压力下,以“曲线救国”为幌子,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军扫荡抗日根据地的帮凶。是年7月,伪第二十四集团军一部在日军配合下,侵占林县县城及周围地区,妄图以林县为依托,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犯。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八路军总部决定:由太行、冀南、冀中部队各一部,共约15个团的兵力,于8月中旬发起林南战役。

    8月初,周凯东和政委到太行四分区司令部接受任务。司令员黄新友对他们说:“上级决定:参战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以钳形攻击。首先进攻林县县城,捣毁敌指挥中枢,尔后分割围歼城外各据点之敌。你们团的任务是:秘密绕过敌据点,直插林县县城,与二十团分别由城南、城西突破,抢占城内各据点,然后聚歼伪二十四集团军前线指挥部。这次战役能否取得预期的胜利,与你们林县一战关系极大。这是整个战役的‘挖心’战斗,你们要像一把利剑,狠狠地插进敌人的心脏。”周凯东和政委崔建功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8月16日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周凯东率领三团由山西壶关向河南林县进发。17日黎明,部队到达林县城西的桃园沟,隐蔽在密林之中。上午10时,周凯东带领各连长化装到林县城下侦察。返回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会上,周凯东重申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分析了林县县城的地形,下达了作战命令:“突击连(三连)从城西南突破,沿南门直取东门并加以控制,尔后主力向敌司令部发起进攻;四连利用三连的突击效果,先消灭城东南角碉堡之敌,尔后由东南向敌司令部攻击;七连入城后迅速控制南门,阻敌外逃,并严密监视南门城外南关据点的日军,后主力会同三、四连攻敌司令部;机炮连随团指挥部行动,以火力支援各连战斗。”

    18日零时30分,攻城战斗打响了。突击连战士越过护城壕,登上城墙,很快解决了南城门守敌。在由南门插向东门途中,突击连被敌碉堡中的机枪封锁了道路,连长负重伤。周凯东命机炮连支援,立即压住了敌碉堡的火力。突击连乘机冲过去,一举拿下东门,封锁住敌人东逃之路。同时,四连在机枪掩护下爆破成功,全歼碉堡之敌。

    清晨,半夜的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周凯东正与政委研究如何进攻敌司令部,突然,传来敌人密集的机枪声。伪军约两个连的兵力沿南北大街向南门反扑,企图夺回南门,打通与南关日军的联系。“决不能让敌人的企图得逞!”周凯东命令重机枪排火力封锁街道,命七连占领房屋院落阻击,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

    上午10时,4架日机临空助战。南关日军拼命向三团炮击,西南城墙被轰塌几个缺口。日军一个中队突破我军七六九团封锁,扑向南门。城内伪军乘势集中火力猛攻,三团四面受敌,情况危急。周凯东仍异常镇定,果断地布阵指挥。他向上级报告了三团的情况,请求围困南关日军的七六九团加强牵制,并派出分队增援南门。接着与二十团取得联系,请他们由城西北向城西南进攻,侧击伪军。命令三连除留一部坚守东门外,主力火速支援南门。部署完毕,他还放心不下,决定亲自到连队察看战斗情况。

    他带领作战参谋和警卫员跨出指挥所,沿屋檐急速前进,刚到东西大街的十字路口,“砰”一声冷枪,周凯东一个趔趄倒了下去。作战参谋和警卫员急忙把他抬到屋角包扎,殷红的鲜血透过绷带染红了他的胸襟。不一会,他微微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你——你——告诉政——委、参——谋长,坚持到底,坚决——坚决——完成任务……”突然,他头一沉,闭上了双眼,这位身经百战的忠诚的革命战士,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团长!团长……”作战参谋和警卫员高声呼唤着,泪水滚滚而下,然而回答他们的却是南门方向激烈的枪声。南门失守了。

    身负重伤的团政委和三团的战士们听到团长牺牲的噩耗,个个悲痛万分,振臂怒吼:“夺回南城门,打下县城,为团长报仇!”

    悲痛化作千钧力。经过谋划,战士们像雄狮一样分两路冲向南门。这时,我军七六九团在南门外与日军交火,二十团迂回到城西南向伪军发起攻击。半小时后,三团终于收复了南城门。中午12时,三团在二十团的配合下,攻占了伪二十四集团军前线指挥部,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战后,周凯东的遗体被安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新中国成立后,周凯东的战友、三团政委崔建功重访林县县城,触景生情,曾赋诗赞曰:生死本是平常事,古今英烈万古芳。回首残垣溅血处,更觉忠魂不寻常。2009年,周凯东入选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录。

   (陕县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分享到:
网络编辑:王一薇

新闻排行